首頁

全漢文 - 31 / 225
古典散文類 / 漢人 / 本書目錄
  

全漢文

第31頁 / 共225頁。

 大小:

 第31頁

朗讀:

前為侍中,毀譖仁賢,誣訴大臣,令俊艾者久失其位。嘉傾覆巧偽,挾奸以罔上,崇黨以蔽朝,傷善以肆意。《詩》不雲乎?「讒人罔極,交亂四國。」其免嘉為庶人,歸故郡。

(《漢書·孔光傳》)


  

○免息夫躬孫寵詔(元壽二年)

南陽太守方陽侯寵,素亡廉聲,有酷惡之資,毒流百姓。左曹光祿大夫宜陵侯躬,虛造詐諼之策,欲以詿誤朝廷。皆交遊貴戚,趨權門為名。其免躬、寵官,遣就國。

(《漢書·息夫躬傳》。)

○語上計丞史歸告二千石(元壽二年)

詔書殿下,禁吏無苛暴,丞史歸告二千石,順民所疾苦,急去殘賊,審擇良吏,無任苛刻。治獄決訟,務得其中,情詔憂百姓,困於衣食,二千石帥勸農桑,思稱厚恩,有以賑贍之,無煩撓奪民時。今日公卿以下,務飭儉恪,奢侈過制度以益甚。二千石身帥,有以化之,民冗食者,請諭以法。

養視疾病,致醫藥務治之詔書,無飾廚養,至今未變,又更過度,甚不稱,歸告二千石,務省約如法。且案不改者,長吏以聞。宮寺鄉亭漏敗,牆垣ヌ壞不治,無辨護者,不勝任,先自劾不應法,歸告二千石聽。(《續漢百官志》注引《漢舊儀》)

○御史大夫敕上計丞吏

詔書殿下,佈告郡國,臣下承宣無狀,多不究,百姓不蒙恩被化,守長吏到郡,與二千石同力,為民興利除害,務有以安之,稱詔書。郡國有茂才不顯者言,殘民貪污煩擾之吏,百姓所苦,務勿任用。方察不稱者,刑罰務於得中,惡惡止其身,選舉民侈過度,務有以化之。問今歲善惡孰與往年。

對上。問今年盜賊孰與往年,得無有群輩大賊,對上。(《續漢·百官志》注引《漢舊儀》)

○策免彭宣(建平元年十月)

有司數奏言諸侯國人不得宿衛,將軍不宜典兵馬,處大位。朕惟將軍任漢將之重,而子又前取淮陽王女,婚姻不絶,非漢之制。使光祿大夫曼賜將軍黃金五十斤、安車駟馬,其上左將軍印綬,以關內侯歸家。(《漢書·彭宣傳》)

○策免何武(建平初)

君舉錯煩苛,不合眾心,孝聲不聞,惡名流行,無以率示四方。其上大司空印綬,罷歸就國。(《漢書·何武傳》)

○策免師丹(建平初)

夫三公者,朕之腹心也,輔善相過,匡率百僚,和合天下者也。朕既不明,委政於公,間者陰陽不調,寒暑失常,變異婁臻,山崩地震,河決泉湧,流殺人民,百姓流連,無所歸心,司空之職尤廢焉。君在位出入三年,未聞忠言嘉謀,而反有朋黨相進不公之名。乃者以挺力田議改幣章示君,君內為朕建可改不疑,以君之言,博考朝臣,乃希眾雷同,外以為不便,令觀聽者歸非於朕。

朕隱忍不宣,為君受衍。朕疾夫比周之徒,虛偽壞化,浸以成俗,故屢以書飭君,幾君省過求己,而反不受,退有後言。及君奏封事,傳於道路,布聞朝市,言事者以為大臣不忠,辜陷重闢,獲虛采名,謗議匈匈,流於四方?腹心如此,謂疏者何?殆謬於二人同心之利焉,將何以率示群下,附親遠方。朕惟君位尊任重,慮不周密,懷諼迷國,進退違命,反覆異言,甚為君恥之,非所以共承天地,永保國家之意。

以君嘗托傅位,未忍考於理,已詔有司赦君勿治。其上大司空高樂候印綬,罷歸。(《漢書·師丹傳》)

○策免傅喜(建平二年二月)

君輔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馬印綬,就第。(《漢書·傅喜傳》)


  
○策免孔光(建平二年四月)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與共承宗廟,統理海內,輔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朕既不明,災異重仍,日月無光,山崩河決,五星失行,是章朕之不德而股肱之不良也。君前為御史大夫,輔翼先帝,出入八年,卒無忠言嘉謀,今相朕,出入三年,憂國之風復無聞焉。陰陽錯謬,歲比不登,天下空虛,百姓饑饉,父子分散,流離道路,以十萬數。

而百官群職曠廢,奸軌放縱,盜賊並起,或攻官寺,殺長吏。數以問君,君無怵惕憂懼之意,對毋能為。是以群卿大夫咸惰哉莫以為意,咎由君焉。君秉社稷之重,總百僚之任,上無以匡朕之闕,下不能綏安百姓。

《書》不雲乎:「毋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於乎,君其上丞相博山侯印綬,罷歸。(《漢書·孔光傳》)

○策蕭育

南郡盜賊,群輩為害,朕甚憂之。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之官,期於為民除害,安元元而已,亡拘於小文。(《漢書·蕭望之附傳》)

○冊免丁明(元壽元年九月)

前東平王雲貪慾上位,祠祭祝詛,雲後舅伍宏以醫待詔,與校秘書郎楊閎結謀反逆,禍甚迫切。賴宗廟神靈,董賢等以聞,咸伏其辜。將軍從弟侍中奉車都尉吳、族父左曹屯騎校尉宣皆知宏及栩丹諸侯王后親,而宣除用丹為禦屬,吳與宏交通厚善,數稱薦宏。宏以附吳得興其噁心,因醫技進,幾危社稷。

朕以恭皇后故,不忍有雲。將軍位尊任重,既不能明威立義,折消未萌,又不深疾雲、宏之惡,而懷非君上,阿為宣、吳,反痛恨雲等揚言為群下所冤,又親見言伍宏善醫,死可惜也,賢等獲封極幸。嫉妒忠良,非毀有功,於戲傷哉!蓋「君親無將,將而誅之」。是以季友鴆叔牙,春秋賢之;趙盾不討賊,謂之弒君。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