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皆要官,權任漸重。無何,坐事奪數官,歸武昌。未幾捐館,遂終於太子中允。豈非前定? 許懷德為殿帥。
嘗有一舉人,因懷德乳姥求為門客,懷德許之。舉子曳襴拜于庭下,懷德據座受之。人謂懷德武人,不知事體,密謂之曰 :「舉人無沒階之禮,宜少降接也。」懷德應之曰 :「我得打乳姥關節秀才,只消如此待之!」 夏文莊性豪侈,稟賦異於人:才睡,即身冷而僵,一如逝者;既覺,須令人溫之,良久方能動。
人有見其陸行,兩車相連,載一物巍然,問之,乃綿賬也,以數千兩綿為之。常服仙茅、鐘乳、硫黃,莫知紀極。晨朝每食鐘乳粥。有小吏竊食之,遂發疽,幾不可救。
鄭毅夫自負時名,國子監以第五人選,意甚不平。謝主司啟詞,有「李廣事業,自謂無雙;杜牧文章,止得第五」之句。又云 :「騏驥已老,甘弩馬以先之;臣鰲不靈,因頑石之在上。」主司深銜之 。
他日廷策,主司復為考官 ,必欲黜落,以報其不遜。有試業似獬者,枉遭斥逐;既而發考卷,則獬乃第一人及第。又嘉祐中,士人劉幾,累為國學第一人。驟為怪嶮之語,學者翕然效之,遂成風俗。
歐陽公深惡之。會公主文,決意痛懲,凡為新文者一切棄黜。時體為之一變,歐陽之功也,有一舉人論曰 :「天地軋,萬物茁,聖人發。」公曰:「此必劉幾也 。」戲續之曰:「秀才刺,試官刷。」乃以大硃筆橫抹之, 自首至尾,謂之「紅勒帛」,判大紕繆字榜之。即而果幾也。復數年,公為禦試考官,而幾在庭。
公曰:「除惡務本,今必痛斥輕薄子,以除文章之害 。」有一士人論曰:「主上收精藏明於冕旒之下 。」公曰:「吾已得劉幾矣。」既黜,乃吳人蕭稷也,是時試《堯舜性仁賦 》,有曰 :「故得靜而延年,獨高五帝之壽;動而有勇,形為四罪之誅 。」公大稱賞,擢為第一人,及唱名,乃劉煇。人有識之者曰 :「此劉幾也,易名矣。」公愕然久之。因欲成就其名,小賦有「內積安行之德,蓋稟于天 」,公以謂「積」近於學,改為「藴 」,人莫不以公為知言。
古人謂貴人多知人,以其閲人物多也。張鄧公為殿中丞,一見王城東,遂厚遇之,語必移時,王公素所厚唯楊大年,公有一茶囊,唯大年至,則取茶囊具茶,他客莫與也。公之子弟,但聞「取茶囊 」,則知大年至。一日公命「取茶囊 」,群子弟皆出窺大年;及至,乃鄧公。
他日,以復取茶囊,又往窺之,亦鄧公也。子弟乃問公 :「張殿中者何人,公待之如此?」公曰:「張有貴人法,不十年當據吾座。」後果如其言。又文潞公為太常博士,通判兗州,回謁呂許公。
公一見器之,問潞公: 「太博曾在東魯,必當別墨 。」令取一丸墨瀕階磨之,揖潞公就觀 :「此墨何如?」乃是欲從後相其背。既而密語潞公日: 「異日必大貴達。」即日擢為監察御史,不十年入相,潞公
自慶歷八年登相,至七十九歳,以太師致仕,凡帶平章事三十七年,未嘗改易。名位隆重,福壽康寧,近世未有其比。 王延政據建州,令大將章某守建州城,嘗遣部將剌事于軍前,後期當斬;惜其材,未有以處,歸語其妻。其妻連氏,有賢智,私使人謂部將曰 :「汝法當死,急逃乃免。」與之銀數十兩,曰 :「徑行,無顧家也。」部將得以潛去,投江南李主,以隷查文徽麾下。文徽攻延政,部將適主是役。城將陷,先喻城中 :「能全連氏一門者,有重賞。」連氏使人謂之曰:「建民無罪,將軍幸赦之。妾夫婦罪當死,不敢圖生。若將不釋建民願先百姓死,誓不獨生也。」詞氣感槩,發於至誠。
不得已為之,戢兵而入,一城獲全。至今連氏為建安大族,官至卿相者相踵,皆連氏之後也。又李景使大將胡則守江州,江南國下,曹翰以兵圍之三年,城堅不可破。一日,則怒一饔人鱠魚不精,欲殺之。
其妻遽止之曰 :「士卒守城累年矣。暴骨滿地,奈何以一食殺士卒耶?」則乃舍之。此卒夜縋城,走投曹翰,具言城中虛實。先是,城西南依嶮,素同不設備。
卒乃引王師自西南攻之。是夜城陷,胡則一門無遺類。二人者,其為德一也,何其報效之不同? 王文正太尉局量寬厚,未嘗見其怒。飲食有不精潔者,但不食而已。
家人欲試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飯而已。問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飯,公視之曰 :「吾今日不喜飯,可具粥。」其子弟愬于公曰:「庖肉為饔人所私,食肉不飽,乞治之 。」公曰:「汝輩人料肉幾何?」日:「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為饔人所廋 。」公曰:「盡一斤可得飽乎 ?」曰:「盡一斤固當飽。」曰:「此後人料一斤半可也 。」其不發人過皆類此 。
嘗宅門壞 ,主者徹屋新之。暫于廊廡下啟一門以出入。公至側門,門低,據鞍俯伏而過,都不問。門畢,復行正門,亦不問。
有控馬卒,歳滿辭公,公問 :「汝控馬幾時?」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 。」既去,復呼回曰:「汝乃某人乎?」於是厚贈之。乃是逐日控馬,但見背,未嘗視其面;因去見其背,方省也。
石曼卿居蔡河下曲,鄰有一豪家,日聞歌鐘之聲。其家僮仆數十人,常往來曼卿之門。曼卿呼一仆,問 :「豪為何人?」對曰 :「姓李氏,主人方二十歳,並無昆弟,家妾曳羅綺者數十人 。」曼卿求欲見之,其人曰:「郎君素未嘗接士大夫,他人必不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