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日記:同治五年十月十四日,凡為文,用意宜斂多而侈少;行氣宜縮多而伸少。誰之孟子不如孔子處,亦不過辭昌語快,用意稍侈耳。後人為文,但求其氣之伸。古人為文,但求其氣之縮。
氣恆縮,則詞句多澀,然深于文者,因當從這裡過。文:《筆記二十七則文》,思古文之道,謀篇布勢是一段最大工夫。《書經》、《左傳》,每一篇空處較多,實處較少;分面較多,正面較少。精神注于眉宇目光,不可周身皆眉,到處皆目也。線索要如蛛絲馬跡,絲不可過粗,跡不可太密也。
日記:咸豐九年八月初九日,不特寫字直摹仿古人間架,即作文亦宜摹仿古人間架。《詩經》造句之法,無一句無所本。《左傳》之文。多現成句調。揚子云為漢代文宗,而其 《太玄》摹《易》,《法言》摹《論語》,《方言》摹《爾雅》,《十二箴》摹《虞箴》,《長楊賦》摹《難蜀父老》,《解嘲》摹《客難》,《甘泉賦》摹《大人賦》, 《劇秦美新》摹《封祥文》,《諫不許單于朝書》摹《國策》「信陵君諫優韓」,見於無篇不摹。即韓、歐、曾、蘇造巨公之文,亦皆有所摹擬,以成體段。爾以後作文作詩賦,均宜心有摹仿,而後間架可立,其收效較速,其取徑較便。家書:咸豐九年三月初三日清明諭紀澤,余惟文章之可以道古,可以適今者,莫干作賦。漢魏六朝之賦,名篇巨製,具載于《文選》,余嘗以《西征》、《蕪城》及《恨》、《別》等賦示爾矣。其小品賦,則有《古賦識小錄》。律賦,則有本朝之曼谷人、顧耕石、陳秋妨諸家,爾若學賦,可于每三、八日作一篇大賦,或數千字,小賦或僅數十字,或對或不對,均無不可。家書:咸豐八年十月二十五日諭紀澤,偶思古文之道與駢體相通。由徐、瘐而進于任、沈,由任、沈而進于潘、陸,由潘、陸而過于左思,由左思而進于班、張,由班、張而進于卿、雲,韓退之之文比卿、雲更高一格。解學韓文,即可窺六經之間奧矣。
日記:咸豐十年三月十五日,奏疏總以明顯為要,時文家有典顯淺三字訣,奏疏能備此三字,則盡善矣。典字最難,必熟於前史之事蹟並熟於本朝之掌故,乃可言典。至顯淺二字,則多本於天授。雖有博學多聞之土,而下筆不能顯豁者多矣。淺字與雅字相背,白香山詩務令老框皆解,而細求之,皆雅飭而不失之率。吾嘗謂奏流能如白詩之淺,則遠近易傳播,而君上亦易感動。讀書錄:東坡文集上皇帝書,和張邑侯詩,音節近古,可慰可慰。五言詩,若能學到陶潛、謝眺,一種沖淡之味,和諧之音,亦天下之至樂,人間之奇福也。
家書:同治元年七月十四日諭紀澤,爾作時文,宜先講詞藻,欲求詞藻富麗,不可不分類抄撮體面的話頭,近世文人,如袁簡齋、趙甌北、吳谷人,皆有手抄詞藻小本。此眾人所共知者。阮文達公為學政時,搜出生童夾帶,必自加細閲。如系親手所抄,略有條理者,即予進學;如系清人所抄,概錄陳文者,照例罪斥。阮公一代宏儒,則知文人不可無手抄夾帶小本矣。昌黎之記事提要。纂言鈎元 [玄],亦系分類手抄小冊也。
家書:咸豐九年五月初四日諭紀澤,足下為古文,筆力稍患其弱。昔姚措抱先生論古文之途,有待于陽與剛之美者,有得于陰與柔之美者,二端判分,畫然不謀。余嘗數陽剛者約得四家:曰莊子,曰揚雄,曰韓愈,曰柳宗元。陰柔者約得四家:曰司馬遷,曰劉向,曰歐陽修、曾鞏。然柔和淵懿之中必有堅勁之質、雄直之氣運乎其中,乃有以自立。足下氣體近柔,望熟讀揚、韓各文,而參以兩漢古賦,以救其短,何如?
書信:咸豐九年三月十一日加張裕釗片,余觀漢人詞章,未有不精於小學訓詁者,如相如、子云、益堅于小學皆專著一書,《文選》于此三人之文著錄最多。余于古文,志在效法此三人,並司馬遷、韓愈五家。以此五家之文,精幹小學訓詁,不妄下一字也。
家書:同治元年五月十四日諭紀澤,古人風範,自古聖賢豪傑,文人才上,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詩言之,必先有豁達光明之識,而後有恬淡沖融之趣。如李白、韓退之、杜牧之則豁達處多,陶淵明、孟浩然、白香山則沖淡處多。杜、蘇二公無美不備,而杜之五律最沖淡,蘇之七古最豁達。邵堯夫雖非詩之正宗,而豁達、沖淡二者兼全。吾好讀《莊子》,發其豁達足益人胸襟也。
家書:同治二年三月二十日致沅弟,偶思古文、古詩最可學者,占八句云:「《詩經》之節,《尚書》之括,孟之烈,韓之超,馬之咽,莊之跌,陶之潔,杜之拙。」日記:同治五年正月十五日,凡詩文趣味約有二種:一曰詼詭之趣,一日閒適之趣。詼詭之趣,惟莊柳之文,蘇黃之詩,韓公詩文,皆極詼詭,此外實不多見。閒適之趣,文惟椰子厚遊記近之,詩則韋孟白傅均極閒適;而余所好者,尤在陶之五古、杜之五律、陸之七絶,以為人生具此高談襟懷,雖南面王不以易其樂也。爾胸懷頗雅淡,試將此三人之詩研究一番,但不可走入孤僻一路耳。家書:同治六年三月二十二日諭紀澤,右選文分三種:氣體高津,格調古雅可以傳世無疑者,為一種;議論鬱勃,聲情激越,利於鄉會場者,為一種;靈機活潑,韻致妍妙,宜于歲科小試者,為一種。不分時代,不論題之大小,即其所分之三種,亦有可移易者。要之,吾之所見如此,以是為課弟之本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