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曾國藩全集 - 107 / 125
成功經驗類 / 曾國藩 / 本書目錄
  

曾國藩全集

第107頁 / 共125頁。

 大小:

 第107頁

朗讀:

家書:道光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八日致澄溫沅季諸弟,讀書乃寒士本業,切不可有官家風味。吾于書箱及文房器具,但求為寒士所能各者,不求珍異也。家書: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諭紀澤,汝讀 《四書》無甚心得,由不能虛心涵泳,切已體察。朱子教人讀書之法,此二語最為精當。爾現讀 《離婁》,即如《離婁》首章「上無道揆,下無法守」,吾往年讀之,亦無甚警惕;近歲在外辦事,乃知上之人必按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若人人以道榜自許,從心而不從法,則下凌上矣。「愛人不親」章,往年讀之,不甚親切;近歲閲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體察之一端也。涵泳二字,最不易識,余嘗以意測之日:涵者,如春雨之潤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潤花,過小則難透,過大則離技,適中則涵則涵德而滋液。清渠之溉稻,過小則枯槁,過多則傷澇,適中則涵養而勃興。泳者,如魚之遊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謂魚躍于淵,活潑潑地;莊子言場梁觀魚,安知非樂?此魚水之快也。左大沖有「濯足萬里流」之句,蘇子瞻有夜臥濯足詩,有浴罷詩,亦人性樂水者之一快也。善讀書者,須視書如水,而視此心如花、如稻、如魚、如濯足,則涵泳二字,庶可得之於意言之表。爾讀書易於解說文義,卻不甚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體察」二語悉心求之。

家書:咸豐八年八月初三諭紀澤,爾七古詩,氣清而詞亦穩,余閲之忻慰。凡作詩,最宜講究聲調。余所選秒五古九家,七古六家,聲調皆極鏗鏗,耐人百讀不厭。余所未鈔者,如左太沖,江文通、陳子昂、柳子厚之五古,鮑明遠、高達夫、王摩詰、陸放翁之七古,聲調亦清越異常。爾欲作五古七古,須熟讀五古七古各數十篇。先之以高聲朗誦,以昌其氣;繼之以密詠括吟,以玩其味。二者併進,使古人之聲調拂拂然若與我之喉舌相習,則下筆為詩時,必有句調湊赴腕下。詩成自讀之,亦自覺琅琅可誦,引出一種興會來。古人云「新詩改罷自長吟」,又云「鍛詩未就且長吟」,可見古人慘淡經營之時,亦純在聲調上下工夫。蓋有字句之詩,人籟也;無字句之詩,天籟也。解此者,能使天籟人籟湊泊而成,則于詩之道思過半矣。


  

家書:咸豐八年八月二十日諭紀澤,紀澤看《漢書》,須以勤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須看二十葉,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說。今日半頁,明日數頁,又明日耽閣間斷,或數年而不能畢一部。如煮飯,歇火則冷,小火則不熟,須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

家書:咸豐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致澄弟,餘生平好讀《史記》《漢書》《莊子》《韓文》四書,爾能看《漢書》,是余所欣慰之一端也。

看 《漢書》有兩種難處:必先通於小學、訓詰之書,而後能識其假借奇字;必先習于古文辭章之學,而後能讀其奇篇奧句。爾于小學、古文兩者皆未曾入門,則《漢書》中不能識之字、不能解之句多矣。

欲通小學,須略看段氏 《說文》、《經籍纂詁》二書。王懷祖(名念孫,高郵州人)先生有 《讀書雜誌》,中于《漢書》之訓詁極為精博,為魏晉以來釋 《漢書》者所不能及。

欲明古文,須略看 《文選》及姚姬傳之《古文辭類纂》二書。班益堅最好文章,故于貸誼、董仲舒、司馬相如、東方朔、司馬遷、揚雄、劉向、匡衡、谷永諸傳皆全錄其著作;即不以文章名家者,如資山鄒陽等四人傳、嚴助朱買臣等九人傳、趙充國屯田之奏、韋玄成為議禮流以及貴禹之章、陳場之奏獄,皆以好文之故,悉載短篇。如賈生之文,既著于本傳,覆載于《陳涉傳》《食貨志》等篇;子云之文,既著于本傳,覆載于《匈奴傳》《王貢傳》等篇,極之《充國贊》《酒箴》,亦皆錄入各傳。

蓋蓋堅于典雅瑰偉之文,無一字不甄采。爾將十二帝紀閲畢後,且先讀列傳。

凡文之昭明暨姚氏所選者,則細心讀之;即不為二家所選,則另行標識之。若小學、古文二端略得途徑,其子讀《漢書》之道,思過半矣。家書:咸豐六年十一月初五日諭紀澤,吾謂讀書不能強記,此亦養身之道。凡求強記者,尚有好名之心橫亙于方寸,故愈不能記;若全無名心,記亦可,不記亦可,此心寬然無累,反覺安靜,或反能記一二處,亦未可知。


  
家書:咸豐五年七月初八日致澄溫沅季諸弟,兒讀書有難解者,不必遽求甚解。有一字不能記者,不必苦求強記,只須從容涵泳。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但于已閲過考,自作暗號,略批見字,否則歷久忘其為已閲未閲矣。

家書:咸豐五年五月二十六日致澄溫沅季諸弟,紀澤地讀書記性不好,悟性較佳。若令其句句讀熟,或責其不可再生,則愈讀愈蠢,將來仍不能讀完經書也。諸子植弟將澤兒未讀之經,每日點五六百字教一遍,解一遍,令其讀十遍而已,不必能背誦也,不必常溫習也。待其草草點完之後,將來看經解,亦可求熟。若蠻讀蠻記蠻溫,斷不能久熟,徒耗日工而已。

家書:道光五年二月二十九日度致澄溫沅季諸弟,爾《說文》將看畢,擬先看各經註疏,再從事于詞章之學。余觀漢人詞章,未有不精於小學訓詁者。如相如、子云、益堅,于小學皆專著一書, 《文選》于此三人之文著錄最多。余于古文,志在效法此三人並司馬遷、韓愈五家,以此五家之文,精於小學訓信,不妄下一字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