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審也。【禮·少儀】事君者量而後入,不入而後量。【釋文】量,音亮。
◆又酒量。【論語】惟酒無量不及亂。【東都事略】太祖謂王審琦曰:天必賜卿酒量。
◆又【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說文】稱輕重也。【馮衍·遂志賦】棄衡石而意量兮。
◆又【廣韻】度多少也。【增韻】槪量多寡也。【唐書·武后紀】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
◆又度長短也。【周禮·夏官】量人。【注】量,猶度也。謂以丈尺度地。【前漢·枚乗傳】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
◆又【韻會】商量。
◆又【博雅】量,度也。【左傳·隱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釋文】量,音良。【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按古文亮、良二音通,今讀度量,器量為亮,讀丈量,商量為良,二音遂分。
◆又【山海經】犬封國有文馬,縞身朱□,目若黃金,名曰吉量。【注】郭璞曰:一作良。
◆又【字彙補】與緉同。雙履也。【世說】阮孚曰:未知能著幾量屐。考證:〔【禮·檀弓】凡祭宗廟之禮幣曰量幣。〕 謹照原書檀弓改曲禮。
█釐 【酉集下】【裡字部】 釐 〔古文〕□【廣韻】【集韻】裡之切【韻會】陵之切,□音離。【廣韻】理也。【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疏】釐降,謂能以義理下之。【揚雄·劇秦美新】荷天衢,提地釐。【注】釐,理也。荷天道,提地理,言則而效之。
◆又【說文】家福也。【揚雄·甘泉賦】逆釐三神。【注】釐,福也。
◆又治也。【書·堯典】允釐百工,庶績咸熙。【傳】釐,治也。
◆又數名。與□、氂□同。【前漢·東方朔傳】正其本,萬事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淮南子·主術訓】是故審毫釐之計者,必遺天下之大數。
◆又【揚子·方言】□楚之間,凡人獸乳而雙產,謂之釐孳。
◆又【博雅】耦也。
◆又【揚子·方言】釐□,貪也。
◆又賜也,予也。【詩·大雅】其僕維何,釐爾女士。【傳】釐,予也。【又】釐爾圭瓚。【傳】釐,賜也。
◆又山名。【山海經】釐山。【注】按《名勝志》釐山在嵩縣西。
◆又草名。【爾雅·釋草】釐,蔓華。本作釐。俗從牙作□。
◆又陟釐,紙名。【正字通】海藻本名陟釐。南越以海苔為紙,其理倒側,故名側理紙。
◆又姓。【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大人之國,釐姓。【注】按《國名記》帝鴻之後也。【氏族志】南北朝有釐豔。
◆又人名。【山海經】大皥生咸鳥,咸鳥生乗釐。【注】乗釐,是司水土。【又】重陰之山,有人食獸,曰季釐。
◆又與嫠同。【韓詩外傳】鄰之釐婦。【後漢·西羌傳】納其釐嫂。
◆又【集韻】【正韻】□虛其切,音僖。福也。【前漢·文帝紀】祠官祝釐。【注】如淳曰:福也。師古曰:本作禧,假借用。
◆又【倉頡篇】祭余肉也。【前漢·賈誼傳】上方受釐宣室。【注】徐廣曰:祭祀福胙也。應劭曰:祭余肉也。
◆又與僖同。【史記·魯世家】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為釐公。【史記·匈奴傳】齊釐公與戰於齊郊。【注】釐音僖。
◆又【史記·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為釐姓。【注】釐音僖。
◆又【五音集韻】土來切,音胎。地名。邰或作釐,后稷所封也。
◆又同□。【前漢·劉向傳】貽我釐麰。【注】師古曰:釐,力之反,又音來。
◆又【字彙補】同萊。【戰國策】齊伐釐、莒。
◆又【集韻】落蓋切,音賚。賜也。【詩·大雅】釐爾圭瓚。沈重讀。
◆又【韻補】葉力至切,音利。【曹植頌】祇肅郊廟,明德敬忌。陽精積善,鐘天之釐。
隷字部
█隷 【戌集中】【隷字部】 隷 【唐韻】徒耐切【集韻】待戴切,□音代。【說文】及也。從又,從尾省。
◆又,持尾者,從後及之也。【玉篇】亦作逮。【集韻】或作□。
◆又【廣韻】【集韻】【韻會】羊至切【正韻】以智切,□音肄。義同。
◆又【廣韻】本也。
◆又【集韻】神至切,音示。《方言》余也,秦晉之間曰隷。○按今《揚子·方言》本作□。
◆又【集韻】徒對切,音隊。從後及之也。
◆又一曰與也。
◆又大計切。音第。狐子也。○按《爾雅·釋獸》貍子□。《釋文》音曳,《集韻》作隷,音大計切,未知何據。
◆又蕩亥切,音殆。與迨□逮同。(隸)【唐韻】【集韻】□郞計切,音麗。【說文】附著也。【後漢·馮異傳】部分諸將,各有配隸。【注】隸,屬也。
◆又【孔融傳】皆隸名而已。
◆又【史記·酷吏傳】關東吏隸郡國出入關者。【注】隸,閱也。
◆又【廣韻】僕隸。【集韻】賤稱也。【左傳·隱五年】皁隸之事。【注】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
◆又【桓二年】士有隸子弟。【注】士□,自以其子弟為僕隸。【周禮·夏官·方相氏】帥百隸而時儺。【儀禮·既夕】隸人涅厠。【注】隸人,罪人也。今之徒役作者也。【晉語】其猶隸農也。【注】隸,今之徒也。
◆又官名。【周禮·夏官】隸僕掌五寢之掃除糞灑之事。
◆又【秋官】司隸掌五隸之灋:罪隸、蠻隸、閩隸、夷隸、貉隸。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司隸校尉周官。
◆又【後漢·律曆志】隸首作數。【注】博物記曰:隸首,黃帝之臣。一說隸首,善算者也。
◆又【正字通】姓也。漢隸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