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字典 中 - 381 / 644
其他類 / 張玉書 / 本書目錄
  

康熙字典 中

第381頁 / 共644頁。

 大小:

 第381頁

朗讀:

█苓 【申集上】【草字部】 苓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說文】卷耳也。【爾雅·釋草】菤耳,苓耳也。【注】卷耳形似□耳,叢生如盤。【陸璣疏】可煑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婦人耳璫。幽州謂之爵耳。【博雅】苓耳,枲耳也。

◆又【詩·邶風】山有榛,隰有苓。【傳】苓,大苦也。


  

◆又茯苓,藥名。【淮南子·說山訓】千年之松,下有茯苓。【魏志】潁川郤儉,能闢穀餌茯苓。

◆又豬苓。【本草注】其塊黑,似豬矢,故名。【韓愈·進學解】是猶昌陽引年,而進以狶苓也。

◆又地名。【晉書·地理志】扶苓縣,屬九德郡。

◆又通零。【說文】草曰苓,木曰落。

◆又【集韻】靈年切,音蓮。草名。【枚乗·七發】蔓草芳苓。【注】古蓮字。 【韻會】亦作蘦。

◆又作□。

█苔 【申集上】【草字部】 苔 【唐韻】徒哀切【韻會】【正韻】堂來切,□音臺。蘚也。【淮南子注】青苔,水垢也。【陸龜蒙·苔賦】高有瓦苔,□有澤葵,散岩竇者曰石髮,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水曰陟釐。【述異記】苔,又名重錢,呼為宣蘚,南人呼為姤草。 【集韻】亦作菭。

█苕 【申集上】【草字部】 苕 【唐韻】徒聊切【集韻】【正韻】田聊切,□音迢。【詩·陳風】邛有旨苕。【疏】苕苕,饒也。幽州人謂之翹,夏生,莖如勞豆而細,葉似蒺藜而青,其莖綠色,可生食,如小豆藿。

◆又【詩·小雅】《苕之華》蕓其黃矣。【注】陵苕,一名□尾,生下濕水中,七八月中花紫,似今紫草花,可染皁,煑以沐髮即黑。

◆又【爾雅·釋草】連,異翹。【注】一名連苕。

◆又水名。【山海經】龍首之山,苕水出焉。

◆又苕苕,高貌。【水經注】虎牢臨河,苕苕孤上。【張衡·西京賦】壯亭亭以苕苕。

◆又《詩·苕之華》,徐邈讀作時饒切,同軺。

█苗 【申集上】【草字部】 苗 〔古文〕□【唐韻】武儦切【集韻】【韻會】【正韻】眉鑣切,□音描。【說文】草生於田者,榖曰苗。凡草初生亦曰苗。【詩·王風】彼黍離離,彼稷之苗。【魏風】碩□碩□,無食我苗。【注】嘉穀也。

◆又【爾雅·釋天】夏獵曰苗。【注】為苗除害也。【詩·小雅】之子于苗,□徒囂囂。

◆又【書·舜典】□三苗于三危。【史記·夏本紀注】《神異經》: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飛,為人饕餮,淫□無理,名曰苗民。

◆又【博雅】衆也。【後漢·鄧皇后紀】損膳解驂,以贍黎苗。

◆又胤也。【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後漢·□恂傳】功臣苗緒。

◆又地名。【左傳·襄二十六年】晉人與之苗。【注】苗,晉地。

◆又山名。【淮南子·修務訓】苗山之鋌。【注】苗山,利金所出也。

◆又姓。【晉語】苗棼皇,晉大夫。

◆又【韻補】眉彪切,音繆。【韓愈·楚國夫人墓銘】高陵相漢,義以家酬。遷于南陽,始自郞苗。

█苘 【申集上】【草字部】 苘 【唐韻】口迥切,音褧。【玉篇】與檾同。【類篇】枲屬。【正字通】俗作□。

█苛 【申集上】【草字部】 苛 【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說文】小草也。

◆又【廣韻】政煩也。【禮·檀弓】苛政猛於虎。【前漢·高帝紀】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師古注】苛,細也。

◆又【禮·內則】問衣燠寒,疾痛苛癢,而敬抑搔之。【爾雅·釋言】苛,妎也。【注】煩苛者,多疾妎。

◆又【周禮·春官·世婦】大喪,比外內命婦之朝,莫哭不敬者,而苛罰之。【注】苛,譴也。

◆又【晉語】朝夕苛我邊鄙。【注】苛,擾也。

◆又【素問】苛疾不生。【注】苛,重也。

◆又【揚子·方言】苛,怒也。


  
◆又姓。【正字通】漢苛異。

◆又上聲。【類篇】下可切,音荷。急也。

◆又【集韻】虎何切【羣經音辨】呼多切,□音呵。苛察也。【鄭康成·說禮】司關掌苛察姦人。【前漢·王莽傳】大司空士夜過奉常亭,亭長苛之。

◆又【集韻】黑嗟切。義同。

█苝 【申集上】【草字部】 苝 【唐韻】【玉篇】□蒲昧切,音佩。【集韻】山□也。□字原從叡作。

█苞 【申集上】【草字部】 苞 【唐韻】布交切【集韻】【韻會】班交切,□音包。【說文】草也,南陽以為麤履。【司馬相如·子虛賦】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注】苞,藨也。【漢書注】即今所用作席者。

◆又本也。【易·否卦】繫于苞桑。【疏】凡物繫於桑之苞本,則牢固也。【詩·商頌】苞有三櫱。

◆又草木叢生也。【爾雅疏】物叢生曰苞,齊人名曰槇。

◆又通包。【儀禮·既夕】苞二。【注】所以裹羊豕之肉。【子貢·詩傳】朋友相贈賦木瓜,子曰:見苞苴之禮焉。

◆又【韻補】逋侯切,音近褒。【詩·大雅】如山之苞。葉下流韻。【揚子·太□經】蒼水維流,厥美可以達于瓜苞。

◆又上聲。【詩·大雅】實方實苞。葉下好韻。

◆又【集韻】蒲交切。同匏。瓠也。

◆又被表切,音殍。與藨同。◎按《郭忠恕·佩觿集》草名之苞,不當通厥包之包。苞,平表反。包,班交反。截然為二。然經典俱通用,今仍舊。考證:〔子夏【詩傳】朋友相贈賦木瓜,子曰,見苞苴之禮焉。〕 謹按詩傳是子貢作,今據改子貢。

█茋 【申集上】【草字部】 茋 【唐韻】同□,與芪別。詳菧字注。

█苟 【申集上】【草字部】 茍 〔古文〕□【唐韻】【廣韻】古厚切【集韻】【類篇】【正韻】舉後切,□音垢。【說文】草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