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字典 上 - 190 / 570
其他類 / 張玉書 / 本書目錄
  

康熙字典 上

第190頁 / 共570頁。

 大小:

 第190頁

朗讀:

█涷 【巳集上】【水字部】 涷 【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東。水名。【說文】涷水,出發鳩山,入于河。

◆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注】江東呼夏月暴雨為涷雨。


  

◆又【玉篇】瀧涷,露貌。一曰沾漬貌。

◆又顆涷,草名。【本草】款冬一名顆涷。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多貢切,音凍。義同。

█涸 【巳集上】【水字部】 涸 【唐韻】下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曷各切,□音鶴。【爾雅·釋詁】竭也。【禮·月令】仲秋之月水始涸。

◆又【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音護。義同。 【說文】亦作□。

█涺 【巳集上】【水字部】 涺 【唐韻】九魚切【集韻】斤於切,□音居。【說文】水也。【玉篇】水名。 【集韻】或從□作□,從凥作□。

█涻 【巳集上】【水字部】 涻 【唐韻】始夜切【集韻】式夜切,□音舍。水名。【說文】水出北囂山,入邙澤。

█涼 【巳集上】【水字部】 涼 【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說文】薄也。【左傳·莊三十二年】虢多涼德。

◆又風名。【禮·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

◆又州名。【廣韻】漢武帝攺雍州為涼州。

◆又姓。魏太子太傅山陽涼茂。

◆又與□同。【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酏。

◆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音亮。佐也。【詩·大雅】涼彼武王。本亦作諒。【韓詩】作亮。

◆又信也。【詩·大雅】涼曰不可。

█涽 【巳集上】【水字部】 涽 【集韻】呼昆切,音昏。涽涽,未定貌。【荀子·賦篇】涽涽淑淑。

◆又呼困切,昏去聲。涽涽濁水。考證:〔【荀子·賦論】涽涽淑淑。〕 謹照原書改賦篇。

█涾 【巳集上】【水字部】 涾 【唐韻】徒合切【集韻】【韻會】【正韻】達合切,□音沓。【說文】涫溢也。今河朔方言謂沸溢為涾。

◆又涾□,水波相連貌。詳□字注。

█涿 【巳集上】【水字部】 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竹角切,音斲。【說文】流下滴也。【揚子·方言】瀧涿謂之霑□。

◆又擊也。【周禮·秋官】壷涿氏,掌除水蟲。【注】壷,瓦鼓,涿,擊之也。

◆又水名,出上谷涿鹿縣。【水經注】淶水,東逕涿縣故城,下與涿水合。

◆又州名。【地理通釋】涿州,本漢涿郡。

◆又涿鹿,山名。【廣輿記】北直保安州,秦屬上谷郡,漢曰涿鹿城。西南有涿鹿山。

◆又【集韻】徒谷切,音牘。義同。

◆又直角切,音濁。地名。一曰澤名。亦作濁。 【玉篇】亦作□。【集韻】或作湪。

█澱 【巳集上】【水字部】 澱 【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音電。【玉篇】淺水也。一曰陂澱,泊屬。【左思·吳都賦】掘鯉之澱。【注】澱如淵而淺。

█滇 【巳集上】【水字部】 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年切,音顛。【說文】益州池名。【前漢·地理志】水在益州滇池縣。

◆又本西南夷名。【史記·西南夷傳】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

◆又【廣韻】徒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滇污,大水貌。

◆又盛貌。【前漢·郊祀歌】泛泛滇滇從高斿。

◆又【廣韻】【集韻】□他甸切,音瑱。滇□,大水。【左思·吳都賦】滇□淼漫。【注】滇□,水闊無涯之狀。

◆又【集韻】堂練切,音電。義同。

◆又【集韻】之人切【韻會】知鄰切,□音真。滇陽,縣名,屬汝南。【前漢·地理志】作真陽。【續漢書】又作湞陽。

◆又【集韻】之刃切,音震。義同。

◆又通作顛。【司馬相如·上林賦】文成顛歌。【注】益州顛縣,其人能西南夷歌。顛,與滇同。考證:〔【司馬相如·子虛賦】文成顛歌。〕 謹照原文子虛賦改上林賦。

█滈 【巳集上】【水字部】 滈 【唐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韻會】合老切,□音皓。【說文】久雨也。一曰水名,在鄠。【括地誌】滈水,源出雍州長安縣西北滈池。


  
◆又地名。【揚雄·羽獵賦】經縈酆滈。【注】通作鎬。亦作鄗。

◆又滈汗,水貌。【郭璞·江賦】滈汗六州之域。

◆又滈滈,水白光貌。【司馬相如·上林賦】翯乎滈滈。

◆又【廣韻】許角切【集韻】黑角切,□音嗃。滈瀑,水沸湧貌。或作瀥□。

◆又【集韻】呼酷切,音熇。亦久雨也。

◆又黑各切,音臛。

◆又光鑊切,音郭。義□同。

█滉 【巳集上】【水字部】 滉 【廣韻】胡廣切【集韻】【韻會】【正韻】戶廣切,□音幌。水深廣貌。【郭璞·江賦】瀇滉困泫。【集韻】或作潢瀇。

█滋 【巳集上】【水字部】 滋 〔古文〕□□【唐韻】子之切【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音茲。水名。【說文】水出牛飲山白陘谷。

◆又霸水之別名。【水經注】霸陵縣霸水,古曰滋水。

◆又蒔也,長也,益也。【書·泰誓】樹德務滋。

◆又液也。【禮·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

◆又多也,蕃也。【左傳·僖十五年】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

◆又滋味也。【禮·月令】薄滋味,無致和。

◆又濁也。【左傳·哀八年】武城人拘鄫人之漚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

◆又與孳孜通。

◆又通作茲。【前漢·五行志】賦斂茲重。

◆又【廣韻】疾之切,音慈。水名,出高麗山。【山海經】高是之山,滋水出焉。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