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周公歸政于王,王中立聽政,四聖維之。周公常立於前,太公常立於左,召公常立於右,史佚常立於後。是以慮無失策,事無過舉,天下大治。定鼎于郟鄏,郟鄏即洛邑,以其居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也,是為東都,又為成周,遷殷頑民于成周,使周公分治之。復封蔡叔之子蔡仲于蔡。封弟叔虞于唐,後為晉國。王在位三十七年崩。子釗立,是為康王。
成康之際,天下太平,人不犯法,刑措四十餘年不用,在位二十六年崩。子瑕立,是為昭王。在位五十一年,周道漸衰。
王巡狩,返濟漢,楚使漢濱人以膠舟乘王,王至中流,膠液船散,王及蔡公皆溺死。子滿立,是為穆王。穆王得八駿馬,造父以善禦得幸。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徐戎作亂,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逼,分命東方諸侯徐子主之。徐子,嬴姓也,國方五百里,行仁義。得朱弓矢,自以為天瑞,乃稱偃王。諸侯陸地而朝者三十六國。王正西巡狩,樂而忘返,聞徐子僭號,乃命造父為禦而歸,以救偃王之亂。命楚伐徐,徐子愛民無權,不忍鬥,乃北走彭城,百姓隨之萬數。徐子將死,曰:「吾賴于文德,而不明武備,故至此。」穆王乃以趙城封造父,其族由此為趙氏。命呂侯作祥刑。王在位五十五年崩,壽一百四歲。子共王繄扈立,在位十二年崩。子懿王又喜鷄立,在位二十五年崩。弟孝王闢方立,時有商蜚廉、惡來之後曰非子者,好馬,善養息之,王命主馬汧渭之間,馬大蕃息,王封為附庸之君,邑于秦,使續伯翳之後。天大雨雹,牛馬凍死,江漢冰。王在位十五年崩。懿王之子夷王燮立,始下堂而見諸侯,在位十六年崩。子厲王胡立,以夷公為卿士,專以聚斂圖利為事。國人謗王,召公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出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召惠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今王塞天下之口,而遂上之過,恐為社稷憂。」弗聽。於是國人莫敢言。王心戾虐,萬民弗忍,乃相與畔襲王。王出奔于彘,太子靖匿召公家,國人圍之。召公以其子代太子,太子竟得脫。王在彘不敢歸。二相周真公、召惠公以太子靖尚幼,乃相與和協,共理國事,號曰共和。王崩于彘,在位五十一年。子靖立,是為宣王。
周公、召公輔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治,任申伯、仲山甫、
張仲,順天下之人心,而更改其失理之事。興德教,舉逸士,海內翕然向風。諸侯復宗周,王化復行。王嘗晏起,姜後脫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傳母通言于王曰:「妾不才,至使君王樂色而忘德,失禮而晏起,亂之興,自婢子始,敢請罪。」王曰:「寡人不德,實自生過,非夫人罪也。」自是勤於政事,早朝晏罷,卒成中興之名。時有馬化為人,有兔舞于鎬京之異。
王欲殺其臣杜伯而非其罪,伯之友左儒爭之,王不聽,殺杜伯,左儒死之。因出獵,見杜伯、左儒以朱弓矢射王,中心,王病心痛而崩,在位四十六年。子幽王宮涅立。
初,夏孔甲時,卜藏龍斄于櫝,傳及商周,莫敢發也。厲王之末,發而觀之。漦流于庭,不可除也。王使婦人裸體噪之,化為黿,入于王府。府有童妾,齔齒尚未盡,遭之,既笄而懷孕,積至多年。至宣王時,乃生一女,以其不夫而育,懼而棄之。時童謡曰:「厭弧箕服,實亡周國。」山桑曰厭;弧,弓也;箕,草名,似荻而細,可結為服以盛箭。王禁國人不得鬻是器。有夫婦不知,仍鬻桑弧箕服者,王使執而戮之,棄而逃,于道見前者後宮童妾所棄妖子,夫婦哀其夜號而取之,逸逃于褒。褒人褒妁有獄,入是女于王,王置是女于後宮,而舍褒妁之罪。棄女子出於褒,龍斄肇于夏。夏姒姓,是為褒姒。生得兩頰芙蓉,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因是龍精所生,雙彎瘦小,為弓跬裝。與妲己一般,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王往後宮,見而愛之,寵幸無比。生子伯服。褒姒與虢石父相比,而譖申後及太子宜臼。王廢申後及太子宜臼。以褒姒為後,以其子伯服為太子。宜臼出奔申。西周地震,三川竭,岐山崩。
太史伯陽父曰:「周將亡矣,禍成矣,無可奈何矣!」褒姒好聞裂繒之聲,王日發繒裂之,以適其意,而不得一笑。蓋褒姒一笑嫣然,媚人腸胃,王百計誘之而不能得。
先王嘗置烽火,與諸侯約,有寇至則舉火,諸侯各引兵來援。王欲褒姒笑,乃無故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時王欲殺太子宜臼,求之於申,申侯弗與,王伐申,申侯與鄫人召西夷犬戎入寇。王舉烽火徵兵,無一人一騎至者。
犬戎遂弒王于驪山下,在位十一年。犬戎虜褒姒,並殺鄭桓公,盡收周寶賂而去。秦襄公力戰卻戎,衛武公和晉文侯仇,將兵救周逐戎,鄭世子掘突收父散兵,從諸侯迎故太子宜臼于申,歸即王位,是為平王。
王以豐鎬逼近犬戎,乃東遷洛邑以避之。秦襄公以兵送王,王始命秦為諸侯,賜以岐豐之地,秦於是始大;命衛侯和為公,賜晉侯仇以河內附庸,而晉始大。西周遂亡,凡十二主,共三百五十二年而東。自王室東遷,天子微弱,號誇不行,政由方伯。未知五霸之起,起自何人,且聽下回分解。
第8回 齊桓公晉重耳五霸稱尊
詞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