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蘇東坡集 下 - 202 / 463
古典詩類 / 蘇東坡 / 本書目錄
  

蘇東坡集 下

第202頁 / 共463頁。

 大小:

 第202頁

朗讀:

.天之蒼蒼,正色非耶?其視下也,亦若斯耶?我作上清,儲祥之宮。無以來之,其肯我從。元之政,媚于上下。何修何營,曰是四者。民懷其仁,吏服其廉。鬼畏其正,神予其謙。帝既子民,維子之視。雲何事帝,而瘠其子。允哲文母,以公滅私。作宮千柱,人初不知。於皇祖宗,在帝左右。風馬雲車,從帝來狩。閲視新宮,察民之言。佑我文母,及其孝孫。孝孫來饗,左右耆。無競惟人,以燕我後。多士為祥,文母所培。我膺受之,篤其成材。千石之鐘,萬石之ね。相以銘詩,震于四海。

【昭靈侯廟碑】


  

昭靈侯南陽張公諱路斯,隋之初,家于潁上縣仁社村。年十六,中明經第。唐景龍中,為宣城令,以才能稱。夫人石氏生九子。自宣城罷歸,常釣于焦氏台之陰。一日,顧見釣處有宮室樓殿,遂入居之。自是夜出旦歸,歸輒體寒而濕。夫人驚問之。公曰:「我,龍也。蓼人鄭祥遠者,亦龍也。與我爭此居,明日當戰,使九子助我。領有絳綃者我也,青綃者鄭也。」明日,九子以弓矢射青綃者,中之,怒而去,公亦逐之,所遇為溪谷,以達于淮。而青綃者,投于合淝之西山以死,為龍穴山。九子皆化為龍,而石氏葬關洲。公之兄為馬步使者,子孫散居潁上,其墓皆存焉。事見于唐布衣趙耕之文,而傳于淮潁間父老之口,載于歐陽文忠公之《集古錄》雲。

自景龍以來,潁人世祠之於焦氏台。乾寧中,刺史王敬堯始大其廟。有宋乾德中,蔡州大旱,其刺史司超聞公之靈,築祠于蔡。既雨,翰林學士承旨陶為記其事。蓋自淮南至于蔡、許、陳、汝,皆奔走奉祠。景德中,諫議大夫張秉,奉詔益新潁上祠宇。而熙寧中司封郎中張徽奏乞爵號,詔封公昭靈侯、石氏柔應夫人。廟有穴五,往往見變異,出雲雨,或投器穴中,則見于池,而近歲有得蛻骨于池者,金聲玉質,輕重不常,今藏廟中。

元六年秋,旱甚,郡守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蘇軾,迎致其骨于西湖之行祠,與吏民禱焉,其應如響。乃益治其廟,作碑而銘之。銘曰:

.維古至人,冷然乘風。變化往來,不私其躬。道本於于仁,仁故能勇。有殺有生,以仁為終。相彼幻身,何適不通。地行為人,天飛為龍。惠于有生,我則從之。淮潁之間,篤生張公。跨歷隋唐,顯于有宋。上帝寵之,先帝封之。昭于一方,萬靈宗之。哀我潁民,處瘠而窮。地傾東南,潦水所鍾。忽焉歸壑,千里一空。公居其間,拯溺弔凶。救療疾癧,驅攘螟蟲。開闔抑揚,孰知其功。坎坎擊鼓,巫師老農。鬥酒只鷄,四簋其飠蒙。度公之居,貝闕珠宮。揆公之食,瓊醴玉饔。何以稱之,我愧於中。公之所饗,惟誠與恭。誠在愛民,無傷農工。恭不在外,洗濯厥胸。以此事神,神聽則聰。敢有不然,上帝之恫。

【潮州韓文公廟碑】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矣。故申、呂自岳降,而傅說為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是氣也,寓于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卒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恃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岳。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並起,歷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蓋嘗論天人之辨,以謂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魚;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故公之精誠,能開衡山之雲,而不能回憲宗之惑;能馴鱷魚之暴,而不能弭皇甫、李逢吉之謗;能信于南海之民,廟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於朝廷之上。蓋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自是潮之士,皆篤于文行,延及齊民,至于今,號稱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而廟在刺史公堂之後,民以出入為艱。前守欲請諸朝作新廟,不果。元五年,朝散郎王君滌來守是邦,凡所以養士治民者,一以公為師。民既悅服,則出令曰:「願新公廟者聽。」民歡趨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廟成。

或曰:「公去國萬里,而謫于潮,不能一歲而歸,沒而有知,其不眷戀于潮,審矣。」軾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獨信之深,思之至,蒿忄妻愴,若或見之。譬如鑿井得泉,而曰水專在是,豈理也哉!」元豐七年,詔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韓文公之廟。潮人請書其事于石,因作詩以遺之,使歌以祀公。其詞曰: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