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某見張君俞,乃始知公中間亦為小人所捃摭,令史以下,固不知退之《諱辨》也,而卿貳等亦爾耶!進退有命,豈此輩所能制,知公奇偉,必不經懷也。某鬢髮皆白,然體力原不減舊,或不即死,聖澤汪洋,更一赦,或許歸農,則帶月之鋤,可以對秉也。本意專欲歸蜀,不知能遂此計否?蜀若不歸,即以杭州為家。朱邑有言:「子孫奉祠我,不如桐鄉之民。」不肖亦云。然外物不可必,當更臨時隨宜,但不即死,歸田可必也。公欲相從于溪山間,想是真誠之願,水到渠成,亦不須預慮也。此生真同露電,豈通把玩耶!某頓首。
【上韓昭文】
某啟。違遠旌,忽已數月。改歲,緬想台候勝常。邊徼往還,從者殊勞,日望馬首。但迂拙動成罪戾,恐不能及見公之還而去耳。余寒,伏冀為國自重。因李秘校行,謹奉啟恭候。不宣。
【與李廷評】
某啟。經由特辱枉訪,適以臥病數日,及連日會集,殊無少暇。治行匆遽,不及一謝,明日解維,遂爾違闊,豈勝愧負。
【與黃敷言二首(之一)】
某啟。疊辱寵訪,感慰兼集。晚來起居佳勝。承來晨啟行,以衰疾畏寒,不果往別,悚怍深矣。沖涉雨霰,萬萬保練。謹令兒子候違。不宣。
【與黃敷言二首(之二)】
少事干煩,一書與惠州李念四秀才,告為到廣州日專遣人達之,不罪。交代民師,且為再三致意。某再拜,不宣。
【又與陸固朝奉】
某啟。久留屬疾,不敢造請,負愧已深。茲者啟行,又不往別,悚怍之至。謹奉手啟代違。
【與謝民師推官二首(之一)】
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蒙不鄙棄,贈以瑰瑋,藏之巾笥,永以為好。今日遂行,不果走別,愧負千萬。謹奉手啟代違。
【與謝民師推官二首(之二)】
某啟。蒙錄示近報,若果得免湖外之行,衰羸之幸,可勝言哉!此去,不住許下,則歸陽羡。民師還朝受任,或相近,得再見,幸矣。兒子輩並沐寵問,及覽所賜過詩,何以克當。然句法有以啟發小子矣。感荷!感荷!旅次不盡。
【與黃洞秀才二首(之一)】
某啟。經過,幸一再見。人來,辱書,甚荷存記,兼審比來起居佳勝,為慰。未由款奉,千萬保嗇。
【與黃洞秀才二首(之二)】
寄示石刻,感愧雅意。求書字固不惜,但尋常因事點筆,隨即為人取去。今卻于此中相識處覓得三紙付去,蓬仙因降,致區區之意。某再啟。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一)】
某到此,時見荊公,甚喜,時誦詩說佛也。公莫略往一見和甫否?余非面莫能盡。某近到筠見子由,他亦得旨指射近地差遣,想今已得替矣。吳興風物,足慰雅懷。郡人有賈收耘老者,有行義,極能詩,公擇、子厚皆禮異之,某尤與之熟,願公時顧,慰其牢落也。近過文肅公樓,徘徊懷想風度,不能去。某至楚、泗間,欲入一文字,乞于常州住。若幸得請,則扁舟謁公有期矣。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二)】
某啟。別後,不意遽聞國故,哀號追慕,迨今未已。惟公忠孝體國,受恩尤異,悲苦之懷,必萬常人。比日起居何如?某旦夕過江,徑往毗陵,相去益近,時得上問也。為時自重。不宣。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三)】
某再啟。承差人送到定國書,所報未必是實也。都下喜妄傳事,而此君又不審。乃四月十七日發來邸報,至今不說,是可疑也。一夫進退何足道,所喜保馬戶導洛堆垛皆罷,茶鹽之類,亦有的耗矣。二聖之德日新,可賀!可賀!令子各安勝,未及報狀也。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四)】
某啟。耘老至,又辱手書,及耘老道起居之詳,感慰不可言。某留家儀真,獨來常,以河未通,致公見思之深。又有舊約,便當往見,而家無壯子弟,須卻還般挈,定居後,一日可到也。惟深察。近日京口時有差除,或雲當時亦未是實計。當先起老鎬,仆或得連茹耶?惠貺三十壺,攜歸餉婦矣。余耘老能道,不宣。某頓首。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五)】
聞張郎已授得發勾,春中赴上,安道必與之俱來。某若得旨,當與之同舟于南,窮困之中,一段樂事,古今罕有也。不知遂此意否?秦太虛言,公有意拆卻逍遙常橫廊,切謂宜且留之,想未必爾,聊且言之。明年見公,當館于此。公雅度宏偉,欲其軒豁,卑意又欲其窈窕深密也。如何?不罪。四聲可罷之,萬一浮沉,反為患也。幸深思之。不罪。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六)】
某再啟。前者惠建茗,甚奇。醉中裁謝不及,愧悚之極。本州見闕,不敢久住,遠接人到,便行。會合邈未有期,不免惆悵。舍弟召命,蓋虛傳耳。君實恩禮既異,責望又重,不易!不易!某舊有《獨樂園》詩云:「兒童誦君實,走卒知司馬。持此將安歸,造物不我舍。」今日類詩識矣。見報,中憲言玉汝右揆,當世見在告,必知之。京東有干,幸示諭。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七)】
許為置朱紅累子,不知曾令作否?若得之,攜以北行,幸甚。如不及已,亦非急務。不罪。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八)】
某干求累子,已蒙佳惠,又為別造朱紅,尤為奇少。物意兩重,何以克當。捧領訖,感愧無量。舊者昨寄在常州,令子由帶入京。俟到,不日便持上也。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九)】
鰒魚三百枚,黑金棋子一副,天麻煎一部,聊為土物。不罪浼觸。令子思渴,冗中,不及別啟。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