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蘇東坡集 上 - 208 / 223
古典詩類 / 蘇東坡 / 本書目錄
  

蘇東坡集 上

第208頁 / 共223頁。

 大小:

 第208頁

朗讀: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講習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陣之節。役民之司盜者,授以擊刺之術。每歲終則聚之郡府,如古都試之法,有勝負,有賞罰,而行之既久,則又以軍法從事。然議者必以為無故而動民,又悚以軍法,則民將不安,而臣以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則其一旦將以不教之民而驅之戰。夫無故而動民,雖有小恐,然孰與夫一旦之危哉?今天下屯聚之兵,驕豪而多怨,陵壓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為天下之知戰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習于兵,彼知有所敵,則固已破其奸謀,而折其驕氣。利害之際,豈不亦甚明歟?

【策別十二】


  

其六曰去奸民。自昔天下之亂,必生於治平之日,休養生息,而奸民得容于其間,蓄而不發,以待天下之釁。至于時有所激,勢有所乘,則潰裂四出,不終朝而毒流于天下。聖人知其然,是故嚴法禁,督官吏,以司察天下之奸民而去之。

夫大亂之本,必起於小奸。惟其小而不足畏,是故其發也常至于亂天下。今夫世人之所憂以為可畏者,必曰豪俠大盜。此不知變者之說也。天下無小奸,則豪俠大盜無以為資。且以治平無事之時,雖欲為大盜,將安所容其身?而其殘忍貪暴之心無所發泄,則亦時出為盜賊,聚為博弈,群飲于市肆,而叫號于郊野。小者呼鷄逐狗,大者椎牛發塚,無所不至,捐父母,棄妻孥,而相與嬉遊。凡此者,舉非小盜也。天下有釁,鋤棘矜相率而剽奪者,皆向之小盜也。

昔三代之聖王,果斷而不疑,誅除擊去,無有遺類,所以擁護良民而使安其居。及至後世,刑法日以深嚴,而去奸之法,乃不及于三代。何者?待其敗露,自入于刑而後去也。夫為惡而不入于刑者,固已眾矣。有終身為不義,而其罪不可指名以附於法者。有巧為規避,持吏短長而不可詰者。又有因緣幸會而免者。如必待其自入于刑,則其所去者蓋無幾耳。昔周之制,民有罪惡未麗于法而害于州裡者,桎梏而坐諸嘉石,重罪役之期,以次輕之。其下罪三月役,使州裡任之,然後宥而舍之。其化之不從,威之不格,患苦其鄉之民,而未入于五刑者,謂之罷民。凡罷民,不使冠帶而加明刑,任之以事,而不齒于鄉黨。由是觀之,則周之盛時,日夜整齊其人民,而鋤去其不善。譬如獵人,終日馳驅踐蹂于草茅之中,搜求伏兔而搏之,不待其自投于綱羅而後取也。夫然後小惡不容于鄉,大惡不容于國,禮樂之所以易化,而法禁之所以易行者,由此之故也。

今天下久安,天子以仁恕為心,而士大夫一切以寬厚為稱上意,而懦夫庸人,又有所僥倖,務出罪人,外以邀雪冤之賞,而內以待陰德之報。臣是以知天下頗有不誅之奸,將為子孫憂。宜明敕天下之吏,使以歲時糾察凶民,而徙其尤無良者,不必待其自入于刑,而間則命使出按郡縣,有子不孝、有弟不悌、好訟而數犯法者,皆誅無赦。誅一鄉之奸,則一鄉之人悅。誅一國之之奸,則一國之人悅。要以誅寡而悅眾,則雖堯舜亦如此而已矣。

天下有三患,而蠻夷之憂不與焉。有內大臣之變,有外諸侯之叛,有匹夫群起之禍,此三者其勢常相持。內大臣有權,則外諸侯不叛。外諸侯強,則匹夫群起之禍不作。今者內無權臣,外無強諸侯,而萬世之後,其尤可憂者,奸民也。臣故曰去奸民。以為安民之終雲。

【策別十三】

厚貨財者,其別有二。一曰省費用。夫天下未嘗無財也。昔周之興,文王、武王之國不過百里,當其受命,四方之君長交至于其廷,軍旅四出,以征伐不義之諸侯,而未嘗患無財。方此之時,關市無征,山澤不禁,取於民者不過什一,而財有餘。及其衰也,內食千里之租,外取千八百國之貢,而不足於用。由此觀之,夫財豈有多少哉!


  
人君之於天下,俯己以就人,則易為功;仰人以援已,則難為力。是故廣取以給用,不如節用以廉取人之為易也。臣請得以小民之家而推之。夫民方其窮困時,所望不過十金之資,計其衣食之費,妻子之奉,出入于十金之中,寬然而有餘。及其一旦稍稍蓄聚,衣食既足,則心意之慾,日以漸廣,所入益眾,而所欲益以不給。不知罪其用之不節,而以為求之未至也。是以富而愈貪,求愈多而財愈不供,此其為惑,未可以知其所終也。盍亦反其始而思之?夫向者豈能寒而不衣、饑而不食乎?今天下汲汲乎以財之不足為病,何以異此。

國家創業之初,四方割據,中國之地至狹也。然歲歲出師以誅討僭亂之國,南取荊楚,西平巴蜀,而東下並潞,其費用之多,又百倍于今可知也。然天下之士未嘗思其始,而惴惴焉患今世之不足,則亦甚惑矣。

夫為國有三計:有萬世之計,有一時之計,有不終月之計。古者三年耕必有一年之蓄,以三十年之通計,則可以九年無饑也。歲之所入,足用而有餘。是以九年之蓄,常閒而無用。卒有水旱之變,盜賊之憂,則官可以自辦而民不知。若此者,天不能使之災,地不能使之貧,四夷盜賊不能使之困,此萬世之計也。而其不能者,一歲之入,才足以為一歲之出,天下之產,僅足以供天下之用,其平居雖不至于虐取其民,而有急則不免于厚賦。故其國可靜而不可動,可逸而不可勞,此亦一時之計也。至于最下而無謀者,量出以為入,用之不給,則取之益多。天下晏然無大患難,而盡用衰世苟且之法,不知有急則將何以加之,此所謂不終月之計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