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蘇東坡集 上 - 138 / 223
古典詩類 / 蘇東坡 / 本書目錄
  

蘇東坡集 上

第138頁 / 共223頁。

 大小:

 第138頁

朗讀:

.余先君宮師之友史君,諱經臣,字彥輔,眉山人。與其弟沆子凝皆奇士,博學能文,慕李文饒之為人,而舉其議論。彥輔舉賢良,不中第。子凝以進士得官,止著作佐郎。皆早死,且無子。有文數百篇,皆亡之。余少時常見彥輔所作《思子台賦》,上援秦皇,下逮晉惠,反覆哀切,有補于世。蓋記其意而亡其辭。乃命過作補亡之篇,庶幾君子猶得見斯人胸懷之彷彿也。

客有自蜀游梁,亻素關而東。覽河華之形勝兮,訪秦漢之遺宮。得巋然之頽基兮,並湖城之西墉。弔漢武之暴怒兮,悼戾園之憫凶。聞父老之哀嘆兮,猶有歸來望思之遺恫。籲大台之讒頰兮,實咀毒而銜鋒。敗趙國于俯仰兮,又將覆劉氏之宗。間漢武之多忌兮,謂左右之皆戎。殺陽石而未厭兮,又瘞禍于宮中。忸君王之好殺兮,視人命猶昆蟲。死者幾何人兮,豈問骨肉與王公。惑狂傅之淺謀兮,不忍忿忿而殺充。上曾不鑒余之無聊兮,實有豕心。負此名而欲亡兮,天下其孰吾容?苟逭死於泉鳩兮,冀稍久而自理。遘大患于倉猝兮,懷孤憤于永已。念君老而孰圖兮,嗟肉食其多鄙。獨三老與千秋兮,懷愛君之眷眷。犯雷霆之方怒兮,消積禍于一言。既沉冤之無告兮,戮讒人其已晚。幸曾孫之無恙兮,或慰夫九原。雖築台其何救兮,固知已矣之不諫。魂煢煢乎其歸來兮,蓋庶幾于復見也。


  

昔秦之亡也,禍始於扶蘇。眇斯、高之羸豕兮。視其君猶乳虎。曾纊息之未定兮,乃敢探其穴而啖其雛。在晉四世,有君不惠。孽婦晨ず,強王定製。惟愍、懷之遭離兮,實追蹤于漢戾。顧孱後之何知兮,亦號呼于既逝。寫余哀于江陵兮,發故臣之幽契。仍築台以望思兮,蓋援武以自例。

嗚呼噫嘻,可弔而不可哂兮,亦各言其子也。彼茂陵之雄傑兮,系九戎而鞭百蠻。笑堯禹而陋湯武兮,蓋將與黃帝俱仙。及其失道于幾微兮,狐鬼生於左臂。如嬰兒之未孩兮,易耳目而不知。甘泉咫尺而不通兮,與式乾其何異。既上配于秦皇兮,又下比于晉惠。君子是以知狂聖之本同,而聰明之不可恃也。

覽觀古初,孰哲孰愚?皆知指笑乎前人,而莫知後之視余。方漢武之盛也,肯自比于驪山之朽骨,而況于金墉之獨夫乎?自今觀之,三後一律,皆以信讒而殺子,昵奸而敗國。吾築台以寄哀,信同名而齊實。彼昏庸者固不足告也,吾將以為明王之龜策。自建元以來,張湯、主父偃之流,與兩丞相、三長史之徒,皆以無罪而夷滅,一言以就誅。曾無興衰于既往,一洗其無幸。獨于據也悲歌慷慨,泣涕躊躇。嗚呼哀哉,莫有以楚靈王之言告者曰:「人之愛其子也,亦如余乎?」天道好還,以德為符。惟孟德之鷙忍兮,亦嗜殺以為娛。彼楊公之愛修兮,豈滅吾之蒼舒?恨元化之不可作兮,然後知鼠輩之果無。同舐犢于晚歲兮,又何怨于老瞿。吾將以嗜殺為戒也,故于末而並書。

●卷三十四

◎敘二十五首

【南行前集敘】

夫昔之為文者,非能為之為工,乃不能不為之為工也。山川之有雲,草木之有華實,充滿勃鬱,而見于外,夫雖欲無有,其可得耶!自少聞家君之論文。以為古之聖人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者。故軾與弟轍為文至多,而未嘗敢有作文之意。己亥之歲,侍行適楚,舟中無事,博弈飲酒,非所以為閨門之歡,而山川之秀美,風俗之樸陋,賢人君子之遺蹟,與凡耳目之所接者,雜然有觸于中,而發於詠歎。蓋家君之作與弟轍之文皆在,凡一百篇,謂之《南行集》。將以識一時之事,為他日之所尋繹,且以為得于談笑之間,而非勉強所為之文也。時十二月八日,江陵驛書。

【送章子平詩敘】


  

觀《進士登科錄》,自天聖初訖于嘉之末,凡四千五百一十有七人。其貴且賢,以名聞于世者,蓋不可勝數。數其上之三人,凡三十有九,而不至于公卿者,五人而已。可謂盛矣。《詩》曰:「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我仁祖之於士也亦然。較之以聲律,取之以糊名,而異人出焉。是何術哉!目之所閲,手之所歷,口之所及,其人未有不碩大光明秀傑者也。此豈人力乎?天相之也。天之相人君,莫大於以人遺之。其在位之三十五年,進士蓋十舉矣,而得吾子平以為首。子平以文章之美,經術之富,政事之敏,守之以正,行之以謙,此功名富貴之所迫逐而不赦者也。雖微舉首,其孰能加之。然且困躓而不信,十年于此矣。意者任重道遠,必老而後大成歟?不然,我仁祖之明,而天相之,遺之人以任其事,而豈徒然哉!熙寧三年冬,子平自右司諫直集賢院,出牧鄭州。士大夫知其將用也,十月丁未,會于觀音之佛舍,相與賦詩以餞之。余于子平為同年友,眾以為宜為此文也,故不得辭。

【牡丹記敘】

熙寧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余從太守沈公觀花于吉祥寺僧守之圃。圃中花千本,其品以百數,酒酣樂作,州人大集,金彩籃以獻於坐者,五十有三人。飲酒樂甚,素不飲者皆醉。自輿台皂隷皆插花以從,觀者數萬人。明日,公出所集《牡丹記》十捲以示客,凡牡丹之見于傳記與栽植培養剝治之方,古今詠歌詩賦,下至怪奇小說皆在。余既觀花之極盛,與州人共游之樂,又得觀此書之精究博備,以為三者皆可紀,而公又求余文以冠于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