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舊制,凡詔令皆中書、門下議,而後命學士為之。至熙寧間,有內降手詔,不由中書、門下共議,蓋大臣有從陰中而為之者。及蔡京專政,患言者議己,乃作御筆密進,而丐帝親書以降,謂之御筆手詔,違者以違制坐之。事無鉅細,皆托而行,至有不類帝札者,群下皆莫敢言。自是貴戚近臣爭相請求,至使中人楊球代書,號曰「書楊」雲。
臣僚上言,以科舉廢罷縣學歲升之法非便,詔:「自今並依大觀三年四月以前指揮;其後降指揮,更不施行。」
六月,己丑,以資政殿學士余深為門下侍郎。
庚寅,遼主清暑于南崖。
甲午,和州回鶻貢于遼。
甲辰,準布貢于遼。
乙卯,戶部尚書陳顯,因對,言再用蔡京,士民失望。帝怒,貶顯知越州。顯不復仕,歸隱四明。
秋,七月,乙丑,遼主獵于南山。
壬申,訪天下遺書。
九月,己未,遼主射獲熊,宴群臣,遼主自禦琵琶相娛樂。
癸未,更定官名。
蔡京率意自用,欲改制以繼元豐之政,乃首更開封守臣為尹、牧。由是府分六曹,縣分六案,內侍省職,悉仿機廷之號,修六尚局,建三衛郎。遂詔:「太師、太傅、太保,古三公之官,今為三師,古無此稱,合依三代以三公為真相之任。司徒、司空,周六卿之官,太尉,秦主兵之任,皆非三公,並宜罷。仍立三孤為次相之任。更侍中為左輔,中書令為右弼。尚書左仆射為太宰兼門下侍郎,右仆射為少宰兼中書侍郎。罷尚書令及文武勛官,而以太尉冠武階。」然是時員既濫冗,名且紊雜,甚者黃冠道流,亦濫朝品,元豐之制,至此大壞。
阿古達自混同江宴歸,疑遼主知其異志,遂稱兵先並旁近部族。女直趙三阿鶻產拒之,阿古達擄其家屬二人,走訴咸州詳袞司,送北院樞密使蕭奉先,作常事以聞。遼主仍送咸州詰責,欲使自新。後數召阿古達,竟稱疾不至。
冬,十月,乙巳,得玉圭於民間,宣示群臣。蔡京、何執中等議,以為:「此即禹錫之玄圭,陛下纘禹之緒,行堯之道,故天授以至寶,不勝大慶!」己酉,奏請行授寶之禮,詔不允,自是三上表,從之。
遼主駐奉聖州。
十一月,乙卯,遼主如南京。
己未,置知客省、引進、四方館、東、西上合門事。
丁卯,遼主謁太祖廟。
丁丑,御筆言:「方田之法,本以均稅,有司奉行違戾,貨賄公行。豪右形勢之家,類蠲賦役而移于下戶,致使流徙;常賦所入,虧額致多,殊失先帝厚民裕國之意。已降指揮,權罷方量;有訴訟賦役不均者,且依未方以前舊數。其流移人戶,仰守令多方措置,招誘歸業。」
戊寅,日南至,受元圭于大慶殿,赦天下。
辛巳,蔡京進封魯國公。以何執中為太宰、少傅兼門下侍郎。執政皆進秩。
十二月,乙酉,以鄭居中為特進。
丙戌,以武信軍節度使童貫為太尉。
乙巳,定命婦名為九等。
丙午,宴輔臣于延福宮。
初,蔡京欲以宮室媚帝,召內侍童貫、楊戩、賈詳、何訴、藍從熙,諷以內中逼窄之狀。貫等乃請于大內北拱宸門下,因延福舊名而新作之。五人分任工役,視力所致,爭以侈麗高廣相誇尚,各為制度,不務沿襲。及成,號延福五位,帝自為文以記之。每歲冬至後即放燈,自東華門以北,並不禁夜。徙市民行鋪夾道以居,縱博群飲,至上元後乃罪,謂之先賞。
癸丑,始詔諸路給地牧馬。又以諸路馬食儲積亦艱,沿邊土曠,乘春發生,青草茂盛,諸城寨宜分番出牧,就野飽青,晚持草歸以充夜秣,則官芻可省,詔陝西諸路相度措置奏聞。
是歲,高麗入貢。
成都路夷人董舜諮、董彥博內附,置祺、亨二州。
遼放進士韓昉等七十七人。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政和三年
遼天慶三年
春,正月,甲子,以天錫元圭,遣官冊告永裕、永泰陵。
丙寅,遼賜南京貧民錢。
丁卯,遼主如大魚濼。
癸酉,追封王安石為舒王,子雱為臨川伯。仲春釋奠,以兗國、鄒國公及舒王配饗文宣王廟。
甲戌,遼禁僧尼破戒。
丙子,遼主獵于狗牙山。大寒,獵人多死。
丁丑,吳居厚罷,以鄭居中知樞密院事。
居厚久居政府,以周謹自媚,一時聚斂者推為稱道。至是上章告老,除武康軍節度使、知洪州。
庚辰,詔:「議禮局新修《五禮儀注》,宜以《政和五禮新儀》為名。」
二月,甲申,以德妃王氏為淑妃。
庚寅,罷文臣勛官。
崇恩皇太后劉氏,帝以哲宗故,特加恩禮,而後頗干預外事,且以不謹聞。帝與輔臣議,將廢之。辛卯,後為左右所逼,即簾鈎自縊而崩,年三十五。
甲午,以遼、女直相持,詔飭河北邊防。
丁酉,詔:「百官奉祠祿者,並以三年為任。」
乙巳,增定六朝勛臣一百十六人。
三月,壬子朔,日有食之。
戊辰,升永安縣為永安軍。
癸酉,賜上捨生十九人及第。
復置算學。
甲戌,左街道錄徐知常,特授沖虛先生。
辛巳,詔濮州王老志賜號安泊處士。老志,濮之臨泉人,隷東京轉運司為書吏。自言常遇鐘離真人授內丹要訣,棄妻子,結草為廬,施病者藥,喜與人言休咎,頗藉藉有聞,故有是命。
女直阿古達,一日率五百騎突至遼咸州,吏民大驚。翼日,赴詳袞司,與趙三等面折庭下,阿古達不屈,送所司問狀。一夕遁去,遣人訴于遼主,謂詳袞司欲見殺,故不敢留。自是召不復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