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范睢是戰國時期魏國人,想為魏王效力,可是沒有錢,沒人引薦,就先幫魏國的中大夫須賈做事。有一次須賈出使齊國,范睢也跟着,幾個月了也沒有完成任務。齊襄王很佩服范睢的口才,送給范睢十斤黃金和酒,范睢沒有接受。須賈知道了很生氣,以為範睢出賣了魏國。回國後,告訴了魏國宰相。宰相命人鞭打范睢,打斷了肋骨、打落了牙齒,范睢裝死,被扔進廁所。在朋友的幫助下,范睢逃到了秦國,改名為張祿。
通過人引薦,范睢見到了秦昭王,秦昭王很欣賞他的才幹,封他為秦國宰相。後來魏國聽說秦國要攻打魏國,派須賈出使秦國講和。晚上范睢穿著身舊衣服來賓館見須賈。須賈見了范睢很吃驚他還活着,可憐他,見他如此窮困,取出一件絲綢袍子送給范睢。
後來到了秦相府,須賈這才知道張祿就是范睢,趕快下拜請求范睢的原諒。范睢念在賜袍的份上,原諒了他。
「一寒如此」形容貧困潦倒到了極點。
出自《史記•范睢傳》
破天荒
古時候,由於交通不便,海南島一片荒涼,是被貶官員和流放犯人的地方。
公元
1097年,蘇軾被貶到海南島,有許多學子來向他求學,其中一位叫姜唐佐的青年,舉止文雅,聰明好學,蘇軾很喜歡他,鼓勵他去進京應試。蘇軾送給姜唐佐兩句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和破天荒。」( 意思是:海南雖然偏遠,哪會割斷與中原的聯繫,你現在雖然穿著白袍
古代未中士人的便服,但我相信你日後一定會考中進士。蘇軾還說,今天只寫這兩句,等你日後登科了,我會續全送給你。
1103年,姜唐佐果然不負眾望,中了進士。後來姜唐佐經過許昌,拿着這兩句詩來找蘇軾,不想這時東坡已去世兩年了。蘇軾的弟弟蘇轍就替蘇軾補齊了這首詩。其中後四句是:「……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東坡眼目長。」表示了對姜唐佐的讚許,也表達了對蘇軾的懷念。
「破天荒」指從未有過的事。
出自《邵氏聞見後錄》《蘇轍集•補子瞻贈姜唐佐秀才並引》
傍人門戶
在古時候,春節時人們在桃木板上寫了神名,掛在門邊上以驅邪,叫桃符,後來演化成春聯;在門上貼門神以鎮邪。端午節時,人們用艾草紮成人形,懸掛在大門上以消毒氣。
有一次,桃符仰面看著艾人,說:「你是什麼呀,怎麼敢住在我頭上?」艾人屈身向下,回答道:「你已經半截子入土了
從元旦到端午,約半年,還有臉同我爭上下嗎?」 桃符很生氣,和艾人吵了起來。門神勸解道:「不要吵了,我們這等人,都依附着人家的門戶過日子,哪裡還有工夫爭閒氣呢?」
「傍人門戶」 比喻依賴別人,不能自立。
出自《東坡志林》卷十二
百萬雄師
北宋時,西北的西夏國異軍突起。宋仁宗皇帝寶元二年,西夏擁兵十萬,入侵延州
今陝西延安、慶州
今甘肅慶陽,由於宋軍西北常年邊防不修、士氣低昂,所以一戰宋軍崩潰,延州岌岌可危。最後仁宗皇帝西北的安危交給了
52歲的范仲淹。
在前線范仲淹針經過實地視察,針對西夏軍隊機動靈活、地勢險惡、經濟薄弱的特點,針提出堅壁清野的策略:努力修固邊城,延州東北興建了青澗城、在慶州一帶構築了大順城等一大批城寨;革新軍制,加強軍事訓練,整頓軍紀;開墾荒地,發展當地經濟,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由於范仲淹的苦心經營,使得西夏長年用兵而無功,
5年後不得不向宋朝請和,西北穩固下來了。
當時的文學家張載稱讚道:「……
大順城深矣如泉,高焉如山,百萬雄師,莫可以前。」
「百萬雄獅」 比喻為數眾多、威武雄壯的軍隊。
出自張載《慶州大順城記》
拔苗助長
孟子的父親去世的早,為了兒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孟母曾經三次搬家。一次孟子放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問他:「你讀書學習是為了什麼?」孟子說:「為了自己。」孟母非常生氣,用刀砍斷織布機,說:「你荒廢學業,就像我砍斷這織布機。」孟子感到羞愧,每天勤學苦讀。
孟子說:「我善於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這種氣至大至剛,它生長在正直中,以仁義和道德相配,充滿于天地之間。」「這種氣是長期培養的結果,急功近利是求不來的。」「就像那個宋人一樣:宋國有個人嫌他家的禾苗老是長不高,於是到地裡去用手把它們一株一株的拔高,累得氣喘吁吁的回家了, 對他家裡人說:『今天可真把我累壞啦!不過,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他的兒子跑到地裡一看,禾苗已全部枯死了。」
「拔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危在旦夕
太史慈是三國時代東萊黃縣人。北海太守孔融敬重他的為人,幾次派人到他家裡問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