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頁
一、通判中五人,可以升陟差使。
并州通判、秘書丞張日用,通曉民事。
嵐州通判、殿中丞董沔,清潔,勤於吏事。
寧化軍通判、大理寺丞武陶,勤干。
屯田員外郎、麟州通判孫預,清勤。
保德軍通判、贊善大夫吳中,廉干。
一、知縣令、州縣職官中,材幹可用者十人。
著作佐郎、知平定軍樂平縣事孫直方。
代州崞縣令王旭。
府州簽署判官公事史譚。
絳州稷山縣令劉處中。
潞州屯田縣令張曜、縣尉王荀龍。
大理寺丞、知并州陽曲縣事張景儉。
知并州大谷縣張伯玉。
大理寺丞、知榆次縣吳天常。
岢嵐軍嵐谷縣尉安吉。
右謹具如前。伏乞聖旨,送中書樞密院紀錄姓名差使。今取進止。
【舉劉羲叟札子】
臣昨奉敕差往河東,伏見澤州進士劉羲叟,有純樸之行,為鄉裡所稱,博涉經史,明於治亂。其學通天人禍福之際,可與漢之歆、向、張衡、郎ダ之徒為比。致之朝廷,可備顧問。伏乞特賜召試,或不如所舉,臣甘當朝典。今取進士。
【繳進劉羲叟春秋災異奏狀】
右臣近曾薦舉澤州進士劉羲叟,學通天人禍福之際,如漢歆、向、張衡、郎ダ之比。乞賜召試,升之朝廷,可備顧問。臣今有收得劉羲叟所撰《春秋災異集》一冊,其辭章精博,學識該明,論議有出於古人,文字可行于當世,然止是羲叟所學之一端。其學業通博,詰之不可窮屈。其文字一冊,臣今謹具進呈。伏望聖慈下兩制看詳,如有可採,乞早賜召試。謹具狀奏聞。
【論代州開壕事宜札子】
臣昨到代州,見其城壁甚堅,壕雖三重,而地高無水,惟一面有城中棄水停聚。其壕不足恃以為固,然尚為三重,高下相連,猶可以隔奔突。近年有臣寮擘畫,欲掘出重岸,通為一壕。以臣相度,若壕無水而通為一,則坦為平地,不異無壕。又工料極大,去年大役鄉兵,所開未及三二分。又治險為平,非自固之計。兼工大猝難了當,虛勞人力。欲乞特賜止絶。取進止。
【舉張旨代王凱札子】
臣昨至河東,伏見西京作坊使王凱,見在麟府路勾當軍馬司公事。此一職乃是河外將領,其任非輕。凱雖將家,姿性柔謹,雖聞前後累經戰鬥,而詢訪彼中眾議,皆云得功非實,冒賞最多。見今勾當軍馬一司,雖無大過,而軍民將校,不得其情,眾口紛然,莫能服眾。臣亦累詢其藴畜,絶無所長,緩急邊防事宜,必不能指揮諸將,奮勇立功。況其在彼,將及二年。伏見河東提點刑獄、職方員外郎張旨,為人有心力膽勇,材幹可稱。先在府州,比第一次圍閉,倉卒之際,應變有謀,至今府人思之不已。兼諳知邊事,曉達軍情。臣今保舉,堪充邊將任使。欲乞特出聖恩,與超換一近上使名,令代王凱,庶幾緩急可捍邊防。如蒙朝廷擢用,後犯正入己臓,及邊事敗誤,臣並甘同罪。今取進止。
【論不才官吏狀】
臣昨往河東一路,所見官吏內有全然不任其職,須至替移者,今具姓名如後:
一、知澤州、度支郎中、直史館鮑亞之,年老昏昧,視聽不明,行步艱澀,本州職事全然不治。昨轉運使劉京至澤州,決遣公人手分六十餘人。兼信縱手分拆諸縣村學,要蓋州學,及斂掠人戶錢一千餘貫,充蓋造州學使用等事件甚多。其人西京廣有家活,而昏病之年貪祿不止。伏乞轉與一致仕官。
一、知汾州、虞部郎中范尹,年老昏昧,不能檢束子弟,在州販賣,搔擾人民。伏乞特與一致仕官。
一、憲州通判、國子博士劉與,年及七十,行步艱難,精神昏昧。雖已得替,伏乞特與一致仕官。
一、平定軍樂平縣監酒借職石貴,本是軍中出職,因捉賊不獲,降充監當。其人不識字,又是獨員。如允臣所奏,乞下樞密院、三班,著為定令。
右謹具如前,今取進止。
【乞罷刈白草札子】
臣昨至河東,問得去年轉運司擘畫于諸州軍差兵士收刈白草,數目雖多,然其害不淺。臣所過州軍,皆稱白草為患。蓋河東山,地土平闊處少,高山峻阪,併為人戶耕種。惟荒閒草地去人絶遠,兼又不多,兵士收刈般擔,地裡闊遠,工課不辦。其兵士往往逃亡,州縣遂差鄉兵及村民配數般擔。百姓避見遠般辛苦,裹費又多,遂只將稈草送納,非次更成一種科配。其納下真白草者,支與軍人餵馬,不及稈草,又皆不樂。及草場中不耐停留,專副有損爛陪填之患。兼虛占卻雜役兵士,諸處修補城壁諸般工役,處處闕人。不便事多,臣今略舉數事如後:
一、據遼州狀,分析勘會在州及外縣寨專副楊等下山白草,共四萬七千五百六十四束,內在州每月約支三百一十三束,及外縣寨每月約支一百四十餘束,約得向去八年零七個月支遣。其上件山白草,自去年八月已後至年終,本州及外縣鎮差兵士並散從官、步奏官、承符、手力、諸色公人等入山收刈到,逐旋般運赴場送納,積疊收管。其上件山白草,若經今夏雨水,必是大段損爛,不堪經久存留,委是詣實。
一、臣昨六月中旬內至保德軍,聞得本處白草差百姓、公人般擔,至今尚未了。疑其白草是去年秋間刈下,積露田野,必須損爛。因采問得村外白草,已並無。其差配着擔草人戶,卻于請白草兵士處旋買納官,每一馱子三百文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