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五代史》 - 277 / 447
中國古代史類 / 薛居正 / 本書目錄
  

《舊五代史》

第277頁 / 共447頁。

 大小:

 第277頁

朗讀:

李瓊,字隱光,滄州饒安人也。少籍本軍為騎士,莊宗平河朔,隷明宗麾下,漸升為小校。同光二年,明宗受詔,以本部兵送糧入薊門,時高祖從行,至涿州與敵相遇,高祖陷于圍中。瓊顧諸軍已退,密牽高祖鐵衣,指東而遁。至劉李河,為敵所襲,瓊浮水先至南岸,高祖至河中,馬倒,順流而下,瓊以所執長矛援高祖出之,又以所跨馬奉高祖,瓊徒步護之,奔十餘里,乃入涿州。高祖薦于明宗,明宗賞之,尋超授軍職。同光末,明宗討趙在禮于鄴。鄴軍既變,明宗退至魏縣,遣高祖以騎士三百疾趨汴州。時莊宗遣騎將西方鄴守其城,高祖憂之,使瓊以勁兵突封丘門而入,高祖踵之,鄴尋歸命,浚郊遂定。及高祖領陝州,奏補雲騎指揮使,俄改侍衛牙隊指揮使。長興中,從高祖討東川,至劍州,使瓊以部下兵破賊軍數千,身中重創,軍還,改龍武指揮使。清泰中,屯雲州,累擒獲契丹人馬,以功改右捧聖軍指揮使。唐末帝以瓊元事高祖,乃自塞下移授單州馬步軍副指揮使。高祖即位,補護聖都指揮使,又念疇昔輟馬導護之力,前後所賜金帛甚厚,但未升爵位,瓊亦鬱鬱然。久之,領橫州刺史。五年,出典申州,微有政聲。少帝嗣位,入為殿前散員都指揮使,遙領雷州,俄遷棣州刺史。遇楊光遠以青州叛,自統本部兵攻其城,且以書誘瓊,瓊因拒之,以書上進,朝廷嘉之。開運二年,改洺州團練使,累官至加檢校司空。三年,授護聖右廂都指揮使,領岳州團練使。時洺州吏民列狀保留,朝廷不允。及杜重威降敵,改授瓊威州刺史。行及鄭州,遇群盜攻郡,與方太禦賊,中流矢而卒,年六十五。

高漢筠,字時英,齊州歷山人也。曾祖詣,嘗為是邑令,故家焉。漢筠少好書傳,嘗詣長白山講肄,會唐末齊、魯交兵,梁氏方霸,乃擲筆謁焉,尋納于軍門。未幾,出為衛州牙校。唐天祐中,莊宗入魏,分兵諭其屬郡,時漢筠以利病說衛之牧守,俾送款于莊宗,以漢筠為功,尋移洺州都校。其後改常山為北京,以漢筠為皇城使,加檢校兵部尚書、左驍衛將軍同正。明宗即位,除成德軍節度副使,俄以荊門用軍,促詔漢筠移倅襄州,權知軍州事。長興中,歷曹、亳二州刺史。秩滿,加檢校司徒,行左金吾衛大將軍。清泰末,高祖建義于河東,唐末帝遣晉昌節度使張敬達率師圍太原,委漢筠巡撫其郡。及敬達遇害,節度副使田承肇率部兵攻漢筠于府署,漢筠乃啟關延承肇,謂曰:「仆與子俱承朝寄,而相迫何甚?」承肇曰:「我欲扶公為節度使。」澤筠曰:「老夫耄矣,不敢首為亂階,死生系子籌之。」承肇目左右令前,諸軍投刃于地,曰:「高金吾累朝宿德,不可枉殺。」承肇以眾意難拒,遂謝云:「與公戲耳!」漢筠促騎以還。高祖入洛,飛詔征之,遇諸途,乃入覲,尋遷左驍衛大將軍、內客省使。天福三年正月,遘疾,終東京之私第,時年六十六。


  

漢筠性寬厚,儀容偉如也。雖歷戎職,未嘗有非法之言出於口吻,多慕士大夫所為,復以清白自負。在襄陽,有孽吏常課外獻白金二十鎰,漢筠曰:「非多納枿泬,則刻削闤鋏,吾有正俸,此何用焉!」因戒其主者不復然,其白金皆以狀上進,有詔嘉之。及蒞濟陰,部民安之,四邑飯僧凡有萬八千人。在亳州三年,歲以己俸百千代納逋租,斯亦近代之良二千石也。

長子貞文,仕皇朝,為開封少尹,卒。

孫彥韜,字德光,汴州浚儀人也。少以勇力應募從軍。梁祖之兼領四鎮,擢彥韜於行間,歷諸軍偏校。及唐莊宗與梁軍對壘于河上,彥韜知梁運將季,乃間行渡河,北歸莊宗,莊宗嘉而納之,授親從右廂指揮使。及莊宗平梁,出為晉州長步都校,加檢校兵部尚書。天成初,遷綿州刺史、檢校尚書左仆射。至郡踰年,以考課見稱,就加檢校司空。長興、清泰中,歷密、沂、濮三州刺史,累官至檢校太保,賜竭忠建策興復功臣。高祖即位,復授密州刺史,尋卒於任,年六十四。

彥韜出於軍旅,植性和厚,理綿州日,甚著綏懷之譽,故有賞典旌焉。在濮陽,屬清泰末,群寇入郡,郡人大擾,彥韜率帳下百人,一呼破之,人皆感之。但不能守廉養正,以終令譽。長興中,罷密州赴闕,苞苴甚厚。起甲第于洛陽,逾月而成,華堂廣廡,亞王公之家,見者嗤之。故淹翔五郡,位不及廉察,抑有由也。


  

王傅拯,吳江人也。父綰,偽虔州節度使。傅拯初事楊溥,為黑雲右廂都指揮使,領本軍戍海州。唐長興元年,傅拯殺海州刺史陳宣,焚州城,以所部兵五千人來歸。明宗喜而納之,授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曹州刺史,尋移濮州。清泰中,遷貝州防禦使,秩滿有代,會范延光叛,以兵要傅拯入魏城,疑而不用。延光降,高祖授傅拯諸衛將軍,出為寧州刺史。境接蕃部,以前弊政滋章,民甚苦之,傅拯自下車,除去弊政數十件,百姓便之。不數月,移刺虢州。離寧州日,衙門聚數千人,折橋遮道以留之。及赴虢,治理清淨,蒸民愛戴如寧州焉。開運中,歷武州刺史,受代歸洛,遇疾卒。傅拯家本多財,尤好賓客,及曆數郡,不事生產,將即世,甚貧匱,物論惜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