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五代史》 - 269 / 447
中國古代史類 / 薛居正 / 本書目錄
  

《舊五代史》

第269頁 / 共447頁。

 大小:

 第269頁

朗讀:

史圭,常山人也。其先與王武俊來于塞外,因家石邑。高祖曾,歷鎮陽牙校。父鈞,假安平、九門令。圭好學工詩,長於吏道。唐光化中,歷阜城、饒陽尉,改房子、寧晉、元氏、樂壽、博陸五邑令。為寧晉日,擅給驛廩,以貸饑民,民甚感之。及為樂壽令,裡人為之立碑。同光中,任圜為真定尹,擢為本府司錄,不應命。郭崇韜領其地,闢為從事,及明宗代崇韜,以舊職縻之。明宗即位,入為文昌正郎,安重誨薦為河南少尹,判府事,尋命為樞密院直學士。時圭以受知于重誨,重誨奏令圭與同列閻至俱升殿侍立,以備顧問,明宗可之。尋自左諫議大夫拜尚書右丞,有入相之望。圭敏于吏事,重誨本不知書,為事剛愎,每于明宗前可否重務,圭恬然終日,不能剖正其事。長興中,重誨既誅,圭出為貝州刺史,未幾罷免,退歸常山。由是閉門杜絶人事,雖親戚故人造者不見其面,每游別墅,則乘婦人氈車以自蔽匿,人莫知其心。高祖登極,征為刑部侍郎,判鹽鐵副使,皆宰臣馮道之奏請也。始圭在明宗時為右丞,權判銓事,道在中書,嘗以堂判衡銓司所注官,圭怒,力爭之,道亦微有不足之色,至是圭首為道所舉,方愧其度量遠不及也。旋改吏部侍郎,分知銓事,而圭素保廉守節,大著公平之譽。

圭前為河南少尹日,有嵩山術士遺圭石藥如鬥,謂圭曰:「服之可以延壽,然不可中輟,輟則疾作矣。」圭後服之,神爽力健,深寶惜焉。清泰末,圭在常山,遇秘瓊之亂,時貯于衣笥,為賊所劫,後不復得。天福中,疾生胸臆之間,常如火灼,圭知不濟,求歸鄉裡,詔許之。及涉河,竟為藥氣所蒸,卒於路,歸葬石邑,時年六十八。


  

裴皞,字司東,系出中眷裴氏,世居河東為望族。皞容止端秀,性卞急,剛直而無隱,少而好學,苦心文藝,雖遭亂離,手不釋卷。唐光化三年,擢進士第,釋褐授校書郎,歷諫職。梁初,當路推其文學,遷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唐莊宗時,擢為禮部侍郎,後以語觸當事,改太子賓客,旋授兵部尚書,以老致仕。天福初,起為工部尚書,復告老,以右仆射致仕。皞累知貢舉,稱得士,宰相馬裔孫、維翰皆其所取進士也。後裔孫知貢舉,率新進士謁皞,皞喜,為詩曰:「詞場最重是持衡,天遣愚夫受盛名,三主禮闈年八十,門生門下見門生。」當世榮之。維翰嘗私見皞,皞不為迎送,人問之,皞曰:「我見桑公于中書,庶僚也;今見我于私第,門生也。」聞者以為允。卒年八十五。贈太子太保。

吳承范,字表微,魏州人也。父瓊,右金吾衛將軍,累贈太子少保。承范少好學,善屬文,唐閔帝之鎮鄴都也,聞其才名,署為賓職,承范懇求隨計,閔帝許之。長興三年春,擢進士第。及閔帝即位,授左拾遺。清泰二年,以本官充史館修撰,與同職張昭遠等共修《明宗實錄》,轉右補闕,依前充職。高祖革命,遷尚書屯田員外郎、知制誥。天福三年,改樞密院直學士,未幾,自祠部郎中、知制誥召充翰林學士,正拜中書舍人,賜金紫。少帝嗣位,遷禮部侍郎,知貢舉,尋遘疾而卒,年四十二。贈工部尚書。

承范溫厚寡言,善希人旨,桑維翰、李崧尤重之,嘗薦于高祖,雲可大用。承范知之,持重自養,雖遇盛夏,而猶服襦袴,加之以純綿,蓋慮有寒濕之患也。然竟不獲其志,其命也夫!


  
盧導,字熙化,其先范陽人也。祖伯卿,唐殿中侍御史。父如晦,國子監丞,贈戶部侍郎。導少而儒雅,美詞翰,善談論。唐天祐初,登進士第,釋褐除校書郎,由均州鄖鄉縣令、入為監察御史,三遷職方員外郎,充史館修撰,改河南縣令禮部郎中,賜紫,轉右司郎中兼侍御史知雜事。以病免,閒居于漢上,久之。天成中,以本官征還,拜右諫議大夫。長興末,為中書舍人,權知貢舉。明年春,潞王自鳳翔擁大軍赴闕,唐閔帝奔于衛州,宰相馮道、李愚集百官于天宮寺,將出迎潞王。時軍眾離潰,人情奔駭,百官移時未有至者。導與舍人張昭遠先至,馮道請導草勸進箋,導曰:「潞王入朝,郊迎可也;若勸進之事,安可造次。且潞王與主上,皆太后之子,或廢或立,當從教令,安得不稟策母后,率爾而行!」馮道曰:「凡事要務實,勸進其可已乎?」導曰:「今主上蒙塵在外,遽以大位勸人,若潞王守道,以忠義見責,未審何詞以對!不如率群臣詣宮門,取太后進止,即去就善矣。」道未及對,會京城巡檢安從進報曰:「潞王至矣,安得百僚無班。」即紛然而去。是日,潞王未至,馮道等止於上陽門外,又令導草勸進箋,導執之如初。李愚曰:「舍人之言是也,吾輩信罪人矣。」導之守正也如是。晉天福中,由禮部侍郎遷尚書右丞,判吏部尚書銓事,秩滿,拜吏部侍郎。六年秋,卒於東京,時年七十六。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