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康熙二年,以八股制藝始於宋王安石,詔廢不用,科舉改三場為二場,首場策五道,二場《四書》、《五經》各論一首,表一道,判語五條,起甲辰會試迄丁未會試皆然。會左都御史王公
熙疏請酌複舊章,予時為儀制員外郎,乃條上應復者八事,復三場舊制,其一也。尚書錢塘黃公
機善之,而不能悉行,乃止請復三場及寬民間女子裹足之禁、教官會試五次不中者仍準會試三事,皆得俞旨。餘五事,後為台省次第條奏,以漸皆復,如寬科場處分條例、復恩拔歲貢,復生童科歲兩考等是也。
◎督捕
督捕衙門始兵部兼攝之,順治甲午尚書王公
永吉奏,增設兵部督捕衙門,滿漢左右侍郎各一員,滿漢司官各六員。後以太仆寺少卿協理,旋改左右理事官,秩四品,視常、仆少卿。壽光魏昭華
綰以大理寺卿首遷督捕侍郎,後以建言徙塞外卒。至康熙三十八年復裁,事歸刑部。
◎特旨內升
順治初,太子太保永昌王公
弘祚以戶部郎中修《賦役全書》,加太仆寺卿;書成,升本部侍郎,至尚書。其後工部營繕郎中霍叔瑾以大工加仆少,至通政使。順治乙未科予舉南宮之歲,洪士銘以經略輔臣文襄公子、耿效忠以靖南王子,世祖特旨留部。又特旨以京堂內升,洪以儀制郎中遷太常少卿,至太常卿;耿以武選郎中遷太仆少卿,至順天府尹。
◎考選
黃訓《讀書一得》云:「羅豫章文質公撰《遵堯錄》,稱宋仁宗明道中,宰相欲除二親故為正言、司諫。帝謂祖宗法度,台諫官須宸選,若自大臣除,則大臣過失,誰敢言者?」仁宗此言可以為萬世法。
◎結銜
《輟耕錄》云:「中書右丞相伯顏所署官銜,計二百四十二字。」明天啟中,魏閹擅權,仿《縉紳》為《內官便覽》,首列己銜,亦至二百許字。古來權奸,如出一轍。《酌中志》略云:「天啟中,凡司禮監題本,年月之下,上層排臣王體乾、臣魏忠賢,下層排梁棟、李永貞、石元雅、涂文輔諸人。及刻《內臣便覽》,體乾復讓忠賢居首,特高一字。」
◎漢軍漢人
本朝制,以八旗遼東人號為漢軍,以直省人為漢人。元時則以契丹、高麗、女直、竹因歹、竹亦歹、術裡闊歹、竹溫、勃海八種為漢人,以中國為南人。
◎義王
孫可望與李定國,皆張獻忠義子,冒張姓,號東府、西府。後獻忠敗死,俱走入滇,二人以爭權,積不相能。可望戰敗乃降,世祖皇帝方以文德柔遠,封可望義王,世襲,賜第東長安門外。可望死,其子征灝襲封,康熙十二年台省以為言,下諸王大臣、九卿會議,降封義公,改慕義公。蜀綿州鹿頭關龐士元祠,可望重修,有石坊,大書偽銜柱國太師兵部尚書,凡數百字,猶稱張可望雲。
◎義字謚
明大學士高公谷,謚文義,二百七十年謚義者,止此一人。本朝順治初,大學士德州謝公升卒,謚清義。
◎閣謚
本朝謚法,閣臣不由翰林,皆得謚文。如洪公
承疇謚文襄,宋公
權謚文康,王公
永吉、金公
之俊皆謚文通,孫公
廷銓謚文定,衛公
周祚謚文清,李公
之芳謚文襄,皆非翰林也。
◎詹事府
國朝順治中設詹事府,皆以漢人翰林官兼之,止設滿洲詹事一員,康熙初省。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立皇太子府,復設,自詹事至正字,滿人漢人各一員,而滿人不兼翰林官。初,詹事府與九卿議政之列。初設時失考故事,久之乃復,詹事次通政使、大理卿之下,少詹事次左右通政、大理少卿之下。然故事,詹事與學士俱為實錄等副總裁,侍經筵。今則有已遷正詹而仍為纂修者。御史言之,竟未釐正。二十二年,沈宮詹繹堂
荃移文吏部爭之,是年春講始侍經筵矣。
◎臣下私諱
晉咸和三年,拜王舒為撫軍將軍會稽內史,舒疏父名會,乞換他郡,朝廷乃改會作鄶。宜城有夷水,以桓溫父名彞,改蠻水。後唐同光三年,以郭崇韜父名弘,改弘文館為崇文館。長興四年,以馮ど父名璋,不欲斥其家諱,改同平章事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南唐元宗以董思安為漳州刺史,思安辭以父名章,特命改名南州。又後主嗣位,以鐘皇后父名太章,尊後為聖尊後。于禮,君所無私諱。為臣下諱,失禮意矣。
◎宰輔編年錄
宋《宰輔編年錄》,宋太常博士永嘉徐自明撰,起建隆庚申,迄嘉定乙亥,凡二十捲。明呂邦耀又為《續錄》,起嘉定九年,迄祥興二年,凡二十六卷。明雷、鄭、王、李諸公,各撰公卿等表。吳郡許重熙又為《殿閣大臣年表》。近予從姊夫益都高梓嘗為《續表》,迄南渡乙酉而止,惜其無年,著書散佚,殊可惜也。
◎賜御筆
康熙丁巳夏,以御筆「格物」二大字、「清慎勤」三大字石刻賜日講官翰林院學士陳廷敬、侍讀學士葉方藹、侍講學士張英。尋又賜英「忠恕存誠」等墨跡,又賜詹事府詹事沈荃「龍飛鳳舞」、「忠恕」等墨跡大字。
◎講筵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