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250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250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250頁

朗讀:

二十六日晨起飯。弘辨言:「今日豎塔心,為吉日,可同往一看。幸定地一處,即可為靜聞師入塔。」余喜甚。弘辨引路前,由龍潭東二里,過龍砂內支。其腋間一穴,在塔基北半裡,其脈自塔基分派處中懸而下。先有三塔,皆本無高弟也。最南一塔,即仙陀、純白之師。師本嵩明籍,仙陀、純白向亦中表,皆師之甥,後隨披薙tì,又為師弟。

師歸西方,在本無之前,本公為擇地于此,而又自為之記。


  

余謂辨公,乞其南為靜聞穴。辨公請廣擇之。又有本公塔在嶺北,亦惟所命。余以其穴近仙陀之師為便,議遂定。靜聞是日入窆biǎn埋葬。

二十七日有缺文余見前路漸翳,而支間有跡,可躡石而上,遂北上攀陟之。

屢懸峻梯空,從崖石間作猿猴升。

一里半,則兩崖前突,皆純石撐霄,拔壑而起,自下望之,若建標豎物作表識空中,自上凌之,復有一綫連脊,又如瓊台中懸,雙闕並倚也。後即為橫亙大脊。披叢莽而上,有大道東西橫山脊,即東自鷄坪關山西上而達于絶頂者。因昔年運磚,造城絶頂,開此以通驢馬。

余乃反從其東半裡,凌重崖而上。

然其處上平下嵌,俯瞰莫可見,不若點頭峰之突聳而出,可以一覽全收也。

其脊兩旁皆古木深翳,通道于中,有開處下瞰山後。其東北又峙山一圍,如箕南向,所謂摩尼山也,即此山餘脈所結者。其西北橫拖之支,所謂後趾也,即南聳而起為絶頂者。

故絶頂自南壑望之,如展旗西立,羅漢九層之脊,則如展旗東立;自北脊望之,則如展旗南立,後趾之脊,則如展旗北立。此一山大勢也。若桃花箐過脊,又在絶頂西南峽中,南起為香木坪之嶺,東亙為禾字孔之脊,與羅漢壁、點頭峰南北峙為兩界。此在三距西南支之外,乃對山而非鷄足矣。若南條老脊,自香木而南走烏龍壩、羅漢壁、點頭峰,又其東出之支,非老乾矣。山後即為羅川地,北至南衙,皆鄧川屬,與賓川以此山脊為界,故絶頂即屬鄧川,而曹溪、華首,猶隷賓川焉。若東出之摩尼,則北勝、浪滄之所轄,此又以山之東麓鷄坪山為界者也。

從脊直北眺,雪山一指豎立天外,若隱若現。此在麗江境內,尚隔一鶴慶府于其中,而雪山之東,金沙江實透腋南注,但其處逼夾僅丈餘,不可得而望也。[奇+書網-QISuu.cOm]

由脊道西行,再隆再起,五里,有路自南而上者,此羅漢壁東旃檀嶺道也;交脊而西北去者,此循後趾北下鶴慶道也;交脊而東北下者,此羅川道也,隨脊而西者,絶頂道也。

於是再上,再紆而北,又二里余而抵絶頂之下。其北崖雪痕皚皚,不知何日所積也。又南上半裡,入其南門。門外墜壑而下者,猢猻梯出銅佛殿道;由北門出,陟後脊轉而西南下者,束身峽出禮佛台,從華首門會銅佛殿道。而猢猻梯在東南,由脊上;束身峽在西北,由霤liù水槽中。此登頂二險,而從脊來者獨無之。

入門即迦葉殿。此舊土主廟基也,舊迦葉殿在山半。歲丁丑公元1637,張按君謂絶頂不可不奉迦葉,遂捐資建此,而移土主于殿左。其前之天長閣,則天啟七年海鹽朱按君所建。後有觀風台,亦閣也,為天啟初年廣東潘按君所建,今易名多寶樓。後又有善雨亭,亦張按君所建,今貌其像于中。

後西川倪按君易名西腳蘧qú旅舍廬,語意大含譏諷。殿亭四圍,築城環之,復四面架樓為門:南曰雲觀,指雲南縣昔有彩雲之異也;東曰日觀,則泰山日觀之義;北曰雪觀,指麗江府雪山也;西曰海觀,則蒼山、洱海所在也。張君于萬山絶頂興此巨役,而沐府亦伺其意,移中和山銅殿運致之,蓋以和在省城東,而銅乃西方之屬,能剋即刻木,故去彼移此。

有造流言以阻之者,謂鷄山為麗府之脈,麗江公亦姓木,忌剋剋,將移師鷄山,今先殺其首事僧矣。余在黔聞之,謂其說甚謬。麗北鷄南,聞鷄之脈自麗來,不聞麗自鷄來,姓與地各不相涉,何剋之有?


  
及至此而見銅殿具堆積迦葉殿中,止無地以豎,尚候沐府相度,非有阻也。但一城之內,天長以後,為河南僧所主,前新建之迦葉殿,又陝西僧所主,以張按君同鄉故,沐府亦以銅殿屬之,惜兩僧無道氣,不免事事參商不和睦,非山門之福也。余一入山,即聞河南、陝西二僧名,及抵絶頂,將暮,見陝西僧之叔在迦葉殿,遂以行李置之。其侄明空,尚在羅漢壁西來寺。由殿側入天長閣,蓋陝僧以銅殿具支絶迦葉殿後正門,毋令從中出入也。河南僧居多寶樓下,留余晚供。觀其意殊特別憤憤。余於是皆腹誹口頭上不說而心中不以不為然之。

還至土主廟中,寒甚。

陝僧爇火供果,為余談其侄明空前募銅殿事甚悉。

「今現在西來,可一顧也。」余唯唯應答聲。

二十八日晨起寒甚,亟披衣從南樓觀日出,已皎然上升矣。晨餐後,即錄碑文于天長、善雨之間。指僵,有張憲副二碑最長,獨單獨一人不及錄。還飯迦葉殿。乃從北門出。門外岡脊之上,多賣漿瀹粉者。脊之西皆削崖下覆,豈即向所謂捨身崖者耶?北由脊上行者一里,乃折而西下,過一敝閣,乃南下束身峽。

巨石雙迸,中嵧成坑,路由中下,兩崖逼束而下墜甚峻,宛轉峽中,旁無餘地,所謂「束身」也。

下半裡,得小坪,伏虎庵倚之。庵南向,從其前,多賣香草者,其草生於山脊。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