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246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246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246頁

朗讀:

半裡,漸下轉南,又一里,乃南下,半裡,抵峽中。隨峽南去半裡,有大路隨東峽來,小水隨之。西半裡,入南峽。一里,有池在峽中。又一里半,峽分兩岐,從西南者,倚東嶺平上。一里,南逾坳。由坳轉而西,始見西塢大開,西南有海子頗大,其南有塔倚西山下。是即所謂白塔也。乃西南下坡,二里,有村在坡下,曰破寺屯。於是從岐直西小路,一里,渡溪。稍西南半裡,有一屯當溪中,山繞其北,其前有止水。由其西坡上南行一里,是為海子北堤。由堤西小路行半裡,抵西坡下,是為海口村。轉南,隨西山東麓行,名息夷村海子。三里,海子西南盡,有路直抵大山下,半裡,為高土官家。由其西南入峽中,上坡一里半,有神廟當坡峽間。

又上半裡,活佛寺臨其後。其西大山名龍鳳山,又名廣木山。


  

寺號龍華,僧號寂空。是日下午,寂空留止後軒東廂。其後有深峽下懸,峽外即危峰高峙,庭中藥欄花砌甚幽。牆外古梅一株,花甚盛,下臨深箐,外映重巒。是夜先訂約訂寂空,明晨欲早行,求為早膳。

白塔尚在寺東南後支岡上。岡東有白塔海子,其南西山下,又有陽片海子,其東又有子鳩海子,府城南又有大壩雙海子,與息夷村共五海子。

十三日昧爽起,飯已久待,遂飯而下山。二里,仍出土官家後,遂轉南行。一里,過格香橋,有小水自活佛寺後峽中來者,此峽正與白塔之岡,中格而對峙。

又南二里,有風自西界東突而出,路盤其東垂,則又一海子匯其東南。從海子北堤東向行,半裡,隨堤南轉,一里半,抵海子東南盡處,遂東南行。四里,有岡自西而東突,是為龍岡衛,盤岡東皆大聚。半裡,過聚東行。一里,復南。二里,曲度乾底。

復南二里,則西山一峰,復突其南,遂漸抵東山,則南北成兩界焉。又南五里而入姚安府北門,歇青蓮庵。

青蓮碑記曰:「東煙蘿,西金秀,南青蛉,北曲折。」

姚安府南隨峽上一百四十里,鎮南州;東逾大山一百四十里,定遠縣;西逾小坡一百二十里,北隨大塢下一百二十里,白鹽井。

姚安東西兩界,皆大山夾抱,郡城當其南,西界最闢,直北二十五里,兩界以漸而束,各有支中錯如門戶焉。中有小水,西自鎮南州界北來,至郡北屢堰為湖,下流繞北峽之門而出,所謂青蛉川也。

十四日飯于青蓮。日色已高,循城南一里半,為觀音寺。轉北過西門,共一里,抵舊西門。二里半,抵西麓,是為古寺山,以有古寺在山之東半也,即《志》所稱祥龜寺也。

二里,逾頂下,其西環塢北口,則羊片湖在焉。西下一里半,行塢中。一里半,有坊當塢中,曰羊片屯。西過半裡,轉南半裡,又西南半裡,抵小山之麓。從其南塢西入一里半,又西上一里半,有岐焉:西北者,入山樵牧者所經;西南盤嶺者,大道也。盤嶺上一里半,逾其頂,是為當波院,而實無寺宇,乃南來之脊,北度而東,為古佛寺大山及大姚西界諸山也。於是西南下二里,有小水南流,隨之南入箐。又東一里半,轉而西一里半,峽始開。稍北盤坳一里,復西南下坡。


  

三里,峽中溪自南而北注,有橋跨之。度橋,遂循西山南向溯水行。二里,飯于村家。又南向行二里余,其峽自西來轉,水亦從之,於是折而入,是名觀音箐。管中止容一水,西溯之入二里,有觀音堂,其前堰水甚泓澈,其側石亦崡岈。又西三里,乃南上山,甚峻。二里,陟其脊,乃東南下。一里,抵峽中,遂循坡西南下,二里,抵景聚橋。橋上有亭,橋下水乃西來小流也。過橋三里,是為彌興,居集甚盛。又南半裡,轉西一里余,有公館神廟在岡上。由其前西南半裡,轉而西,於是連逾三坡,下陟三峽,共九里,有村懸西坡上,是為孫家灣,宿。

十五日昧爽,飯而行,霜寒殊甚。南上坡,溯小流入。五里,盤一坡,坡下有洞甚束,其東北人家,曰尾苴村。

稍西轉南,是為龍馬箐。三里,有哨當澗東坡上,是為龍馬哨,有哨無人。山壑幽阻,溪環石隘,樹木深密,一路梅花,幽香時度常常有香味飄過。又南一里,隨峽轉西。一里,有一峽自南來,甚深隘;一峽自西來。仍循北山行西來峽上,一里出峽,乃成塢焉。西向平下一里,有村當其西,是為大大苴村。西行二里,抵西山下,遂西上坡。半裡,逾坳,北下陟塢,西北半裡,是為小大苴村。

由其南半裡,轉而北上坡。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