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224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224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224頁

朗讀:

由江西岸北行半裡,隨江折而西。循江南岸,依山陟嶺又二里余,江折而北,路逾嶺頭折而南下。半裡,由塢中西行,於是循鳳梧南山之麓矣。按鳳梧山者,在郡城東北十里,山脈由郡西外界老脊,排列東突為是山,西北一峰圓聳,東南一峰斜騫qiān拔,為郡中主山。阿交合溪自東來逼其麓,轉而東北入峽去,若避此山者,是老龍東北行之脊也。

《一統志》無其名,止標月狐山在城東北八里,環亙五十餘里。以舊城計之,當即此山,第《府志》則月狐、鳳梧並列,似分兩山。然以山形求之,實無兩山分受也。豈舊名月狐,後訛「狐」為「梧」,因訛「月」為「鳳」耶?豈圓聳者為月狐,而後人又分斜騫者為鳳梧耶?共西三里,南望壑中海子,水不甚大,而另匯連珠。蓋郡城之流東南下,楊林之川南來,相距于壑口而不相下,遂瀦而成浸者。坡南下處,石漸棱棱露奇。又一里,行石片中,下忽有清泉一泓,自石底溢而南出,其底中空,泉混混平吐,清冽鑒人眉宇。又西數步,又有泉連瀦成潭,乃石隙迴環中下溢而起,泛泛不竭,亦溢而南去。


  

此潭圓若鏡而無中空之隙,不知水從何出,然其清冽不若東泉之碧瑩無纖翳也。按《郡志》八景中有「龍泉雙月」,謂郡城東十里有雙泉,相去十餘步,月夜中立其間,東西各見月影中逗。以余觀之,泉上石環樹罨yǎn覆蓋,雖各涵明月,恐不移步而左右望中,未必能兼得也。又西半裡,有聚落倚山面壑,是為鳳梧所,土人謂之馬石窩,想未置所時其舊名然耳。於是西北隨田塍行,坡隴間時有聚落而不甚盛。按《郡志》,舊郡址在今城東五里,不知何村足以當之?共西三里,有溪流自北塢來,中貫田間,有石樑跨之。越之西行,又三里,復有溪自北塢來,亦貫田間,而石樑跨之,此即所謂北溪也。

水在郡城之北為最近,乃城西坡與鳳梧夾腋中出者。

越梁,又西行一里,入尋甸東門。轉而南,停履于府治東之旅肆。

尋甸昔為土府,安氏世長之,成化間始改流。至嘉靖丁亥1527年,安之裔孫安銓者作亂,構武定鳳廷文攻毀楊林、B馬龍諸州所。當道奏發大兵殲之,並武定改流。乃移尋甸郡于舊治之西五里,直逼西山下,始築城甃磚為雄鎮雲。按鳳廷文或又稱為鳳繼祖,又稱為阿鳳,或又稱為鳳顯祖,自改名風廷霄,或又云本江西人,贅武定土官婦,遂專恣作亂,以兵直逼省。後獲而磔zhé古代的酷刑:分屍之。

尋甸四門俱不正,蓋因山勢所就也。東門偏于北,南門偏于東,西門偏于南,惟北門差正,而又非經行之所。城中惟街二重,前重乃府與所所蒞,後重為文廟、城隍、察院所倚,其向俱東南。

尋甸之城,直東與馬龍對,直西與元謀對,直南與河口對,直北與東川對。其西北皆山,其東南大豁。

二十四日餘初欲行,偶入府治觀境圖,出門,左有肆,中二儒冠者,問《圖》、《志》,以有版可刷對。余辭以不能待。已而曰:「有一刷而未釘者,在城外家中。」索錢四百,余予之過半。既又曰:「須候明晨乃得。」余不得已,姑候之。

聞八景中有「北溪寒洞」在東門外北山之下,北溪水所從出也,因獨步往探之。遍詢土人,莫有識者,遂還。步城內后街,入儒學城隍諸廟。下午還寓作記。是日晴而有風。城中市肆,與廣西府相似。賣慄者,以火炙而賣之。

二十五日晨起,往索《志》。其人初謂二本,既而以未釘者來,止得上冊,而仍少其半。

余略觀之,知其不全,考所謂阿交合溪之下流,所載亦正與《一統志》同,惟新增所謂鳳梧山、雙龍潭之類而已。乃畀還之,索其原價。遂飯而行。

出西門,即上西山,峻甚。五里,逶迤躡其頂,則猶非大龍之脊也。其脊尚隔一塢,西南自果馬山環界而北,乃東度而為月狐,從其北度之坳,又南走一支。橫障于東,即此山也。

《志》稱為隱毒山,謂山下有泉為隱毒泉。

蓋是山之西,與老龍夾而中窪,內成海子,較南海子頗長而深;是山之東,有泉二派,一出於北,今名為北溪。


  
一出於南,脫數字而是山實南北俱屬於大脊焉。由其西向西南下,二里抵塢中,有小坑瀦污流,不甚大也。

西陟塢一里半,草房數間,倚南坡上,為黑土坡哨。前有岐,西北由塢中行,為潘、金、魏所道;西南上坡為正道。余乃陟坡一里,復南逾其岡,岡頭多眢井中陷,草莽翳之,或有聞水聲潺潺者。越岡南行二里余,乃下坡。遂與西海子遇;其水澄碧深泓,直漱東山之麓。路既南臨水湄,遂東折而循山麓行。

南向二里,見其水汪汪北轉,環所逾眢井之岡,南抵海岡,東逼山麓,而西瀕所聚焉。蓋惟西北二面,大脊環抱,可因泉為田,而三所屯托之,所謂潘所、金所、魏所也。

乃土官三姓。

三所在海子西,與余所循山麓,隔水相望。是水一名清海子,一謂之車湖,水瀕山麓,清澈可愛,然涸時中有淺處,可徑而南也。

今諸山岡支瞰其間,湖水紆折回抱,不啻數十里。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