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204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204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204頁

朗讀:

山塢稍開,頗大,中有水塘,即所謂海子也。有小城在其南,是為中火鋪。普安二十二哨,俱于此並取哨錢,過者苦焉。

先各哨分取,今並取于此。


  

哨目止勒索駝馬擔夫,見余輩亦不甚阻撓,余乃入城,飯于肆。復出南門,南向登山。五里,遇駝馬方牧于山坡,雨復大至,余乃先行。升降高下,俱依東大山而南,兩旁多眢yuān乾枯的井井墜坑,不辨水從何出。又五里為大河鋪,有水自鋪東平瀉坡陀下,漫流峽中,路隨之而南。天乃大霽,忽雲破峰露,見西南有山甚高,土人稱為黑山。

雲氣籠罩,時露一班,直上與天齊。望而趨五里,大河之水,已漸墜深塹,似從西北坼峽去。

路東南緣嶺透峽東下,則山環塢合間,中窪為塘,水滿其中,而四面皆高,不知出處。又東透坳下,塢間又復窪而成塘,與前雖有高下,而瀦水莫泄同之。又東緣南峰而轉,越其東,則東塢大開,深盤遠錯,千塍環壑于下。度其地在丹霞山南、山嵐洞西南,余謂壑底水即北透山嵐者。征之土人,云:「西峰下有入水洞,水墜穴去,不知所出。」從西峰稍下,共五里,是為何郎鋪。越鋪南,又上嶺,仍依東嶺行,回望雲籠高峰,已在西北,時出時沒,興雲釀雨,皆其所為。

雖山中雨候不齊,而眾山若惟瞻其馬首者。

循東嶺南下峽中,有溪自南而來,溯之行其東岸。

共五里,路忽由水渡西岸,而暴雨漲流,深湧莫能越。方欲解衣赴之,忽東山之上有呼者,戒莫渡,招余東上嶺行。余從之,遂從莽棘中上東嶺。已得微道,隨之南二里,得北來大道,果從東嶺上降者。蓋涉溪者乃西道,從嶺者乃東道,水涸則從西,水漲則從東也。西流之中,有一綫深坑,涸時橫板以渡,茲漲沒無影,非其人遙呼,幾不免馮píng徒步過河之險矣。從東嶺下一里,則大道西瀕溪,道中水漫數寸,仍揭而溯之。一里,有石樑跨溪上。其溪自南抵東山之麓,至是橫折而西,從樑下抵西山之麓,乃轉北去。蓋其源發於西南火燒鋪西分水嶺,按《志》,分水嶺在普安西南百二十里,即此。北流經此,又北抵黑山、何郎之南,不知所泄,即土人亦莫能悉也。石樑西麓,有穴紛駢縱橫如「亦」字,故名其地曰亦字孔,今訛為亦資孔,乃土音之溷也。

梁南半裡,即為亦字孔驛,有城倚西山下,而水繞其東焉。

比至,雷雨大作。宿于西門內周鋪。

滇游日記一

滇,即今雲南省,境內有湖滇池,故用「滇」代稱。

《滇游日記》所著最多,對其境內風景人物、民俗涉及頗廣,且有詳盡考備,是今之研究雲南旅遊資源以及民俗文化的重要資料。

《滇游日記》篇目最多,一共13章。

《滇游日記一》正文原缺,季會明、陳體靜道其原由,似可信。

滇遊記中,另有《游太華山日記》、《滇中花木記》、《游顏洞記》和《隨筆兩則》,還有《盤江考》、《永昌志略》、《近騰諸彞說略》三章。

《游太華山日記》即記游碧鷄山俗稱西山

碧鷄山為昆明市郊著名風景區。唐代、元代對其描繪文字雖較為生動。但都過于泛泛,徐霞客親臨眼見,對其山水之色、秀峰挺拔、寺廟建制、草木花香、溪流澗石都一一曆數,並對其溪中特產金綫魚也有記載,極為難得。

《滇中花木記》很短,對雲南特有的山茶、山鵑具述甚精。

《游顏洞記》則對建水縣石岩山三洞進行描繪。三洞名為水雲洞、南明洞、萬象洞。徐霞客初游時只知有南明、萬象,而水雲則為無意中得之。水雲洞中有水,石筍倒垂,旋轉回合。

南明洞與萬象洞相連,皆峻絶稱奇,可惜記中描繪不詳。


  
《隨筆二則》正文未見分為二則,實可視為一篇,與《近騰諸彞說略》可稱為徐霞客的政論文章,前者對社會政治大膽揭露,改採事件俱為史實,後者集中考察少數民族史的一段演變過程,其中有的說法尚可質疑,讀者明辯。

《滇游日記二》至《滇游日記十三》共12篇。

23篇大致記錄其在雲南東部、東南部地區的遊歷,遊記4為中部、西南部部分地區的遊歷,58篇為西、西北部之遊歷,9篇以後則為西南部集中記游。

《滇游日記》是徐霞客遺留下的文字中最豐富的部分,對雲南風物、山川、特產、民俗等等的記敘最為詳細。記游可分為幾大版塊:東、東南部以滇池、碧鷄山、顏洞、盤江為其重點,並著有《盤江考》專篇。中部仍以滇池為軸反覆考察其水系山脈。西、西北部以洱海、點蒼山亦名蒼山、鷄足山為中心,向西北延伸至麗江、解脫林。

西南之遊由大理西南,至永昌,至騰衝,跨越瀾滄江、枯柯河、潞江、龍川江等水系。

《遊記》後有《鷄山志目》和《鷄山志略》一、二,對鷄山之景觀一一列出,並皆有說明,文筆點化甚精。

其後又列有《麗江紀略》和《法王緣起》二篇。

最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溯江紀源》。徐霞客經過自己精密的考察和大膽的推測,主要辨析了我國兩條最大的河流長江和黃河的發源、流域情況。

同時對其水系也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考察與說明,澄清了在此以前的種種誤說與妄說,已具有了相當高的科學價值。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