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113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113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113頁

朗讀:

母夫人許氏,以貞烈死平遠,有顓祠。余昔聞之文相公湛持,言其夫人死於平遠城圍之上,而近閲《西事珥》,則言其死於會昌,其地既異,則事亦有分。此其所居,有祠在羅池東。

當俟考文。


  

翰簡二子俱鄉科。

十八日因顧仆病不能炊,余就粥肆中,即出東門觀靜聞。一里,北過二賢祠,東過開元寺,又共一里,抵天妃廟,則靜聞病雖少痊,而形神猶非故吾也。

此方病者不信藥而信鬼,僧不齋食而肉食,故僧以大餔惑靜聞,而靜聞信之。僧謂彼所恃不在藥而在食。靜聞謂予不惜其命而惜錢,蓋猶然病狂之言也。余乃還,過開元寺入瞻焉。

寺為唐古剎,雖大而無他勝。又西過唐二賢祠覓搨碑者家,市所拓蘇子瞻書韓辭二紙。更覓他拓,見有柳書《羅池題石》一方,筆勁而刻古,雖後已剝落,而先型宛然。余囑再索幾紙,其人欣然曰:“此易耳。

即為公發硎磨刀石出一石拓,乃新摹而才鎸之者。「問:」舊碑何在?「曰:」已碎裂。今番不似前之剝而不全矣。「余甚惋惜,謝其新拓,只攜舊者一紙並韓辭二大紙去。詢羅池所在,曰:」從祠右大街北行,從委巷東入即是。然已在人家環堵中,未易覓也。「余從之。北向大街行半裡,不得;東入巷再詢之,土人初俱雲不知。最後有悟者,曰:」豈謂『羅池夜月』耶?此景已久湮滅,不可見矣。「余問何故,曰:」大江東南有燈台山,魄懸台上而影浸池中,為此中絶景。土人苦官府游宴之煩,拋石聚垢,池為半塞,影遂不耀,覓之無可觀也。“余求一見,其人引余穿屋角垣隙,進一側門,則有池一灣,水甚污濁,其南有廢址兩重,尚餘峻垣半形,想即昔時亭館所托也。

東岸龍眼二株,極高大,鬱倩茂盛的樹枝垂實,正纍纍焉。度其地當即柳祠之後,祠即昔之羅池廟,柳侯之所神棲焉者。

今池已不能為神有,況欲其以景存耶?

憑弔久之,還飯于寓。乃出小南門,問融縣舟,欲為明日行計。始知府城北門明日為墟期,墟散舟歸,沙弓便舟鱗次而待焉。乃循江東向大南門渡江。江之南,稍西為馬鞍山,最高而兩端並聳,為府之案山;稍東為屏風山,形伏而端方,其東北為燈台山,則又高而扼江北轉者也。馬鞍之西,尖峰峭聳,為立魚山。其山特起如魚之立,然南復有山映之,非近出其下不能辨。既渡,余即詢仙奕岩,居人無知者。西南一里至立魚山,而後知其東之相對者,即仙奕岩也。岩在馬鞍之西麓,居人止知為馬鞍,不知為仙奕,實無二山也。立魚當賓州大道,在城之西南隅。由東北躡級盤崖而登,岩門東向,踞山之半。門外右上復旁裂一龕,若懸窩綴閣,內置山神;門外左下拾級數層,又另裂一竅,若雙崖夾壁,高穹直入,內供大士。入岩之門,如張巨吻,其中寬平整朗,頂石倒書「南來茲穴」四大字,西蜀楊芳筆也。門外又有詩碑。內列神位甚多,後通兩竅,一南一北,穿腹西入,皆小若剜竇。

先由南竅進。內忽穹然,高盤豎裂。西復有門透山之西,其中崇徹窈窕,內列三清巨像。後門逾閾而出,西臨絶壑,遙瞻西南群峰開繞,延攬甚擴。由門側右穿峽竅以下,復有洞,門西向。

其內不高而寬,有一石砫中懸,雜置神像環倚之,柱後有穴,即前洞所通之北竅也。乃知是山透腹環轉,中空外達,八面玲瓏,即桂林諸洞所不多見也。由門內左循岩壁而上,洞橫南北,勢愈高盤。洞頂五穴剜空,仰而望之,恍若明星共曜yào輝映、照耀。其下東開一峽,前達僧棲,置門下鍵門上的橫插,不通行焉。稍南,西轉下峽,復西透一門,前亦下臨西壑。由門左轉而入,其內下墜成峽,直迸東底,深峻不可下。由其上捫崖透腋,又南出一門。其門南向,前有一小峰枝起,與大峰駢六成坳。由其間攀崖梯石,直躡立魚之顛焉。蓋是洞透漏山腹,東開二門,西開三門,南開一門,其頂懸而側裂者,復十有餘穴,開夾而趣括無窮,曲折而境深莫閟,真異界矣。

復由諸洞宛轉出前洞,從門右歷級南上,少憩僧廬。東瞰山下,有塘匯水一方,中窪而內沁,不知何出;其東北所對者,即馬鞍山之西北麓,仙奕岩在焉;其東南所對者,乃馬鞍山西南枝峰,又有壽星岩焉。遙望其後重岩回覆,當馬鞍之奧境,非一覽可盡。

時日已下舂,雨復連綿,余欲再候靜聞,並仙奕岩俱留為後游。


  

下山一里,復渡南門,又東北三里,攜豆蔬抵天妃殿,而靜聞與僧相侵彌甚;欲以錢贖被。而主僧復避不即至。余乃不顧而返,亟入城,已門將下鍵矣。昏黑抵寓,不得晚餐而臥。

十九日凌晨而起,雨勢甚沛,早出北門觀墟市,而街衢雨溢成渠,墟不全集。上午還飯于寓。計留錢米綠豆,令顧仆往送靜聞,而靜聞已至。其病猶未全脫,而被襆fú被單之屬俱棄之天妃廟,隻身而來。余陰囑寓主人,同顧仆留棲焉。

余乃挈囊出西南門,得沙弓小舟一艙,遂附之。而同舟者俱明晨行,竟宿沙際。

二十日候諸行者,上午始發舟。

循城西而北溯柳江,過西門,城稍遜而內,遂不濱江雲。江之西,鵝山亭亨,獨立曠野中,若為標焉。再北,江東岸猶多編茅瞰水之家,其下水涯,稻舟鱗次,俱帶梗而束者,諸婦就水次稱而市焉,俱從柳城、融縣順流而下者也。又北二十里,晚泊古陵堡,在江西岸。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