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18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18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18頁

朗讀:

流泉噴薄其中,崖石之陰森嶄嶻jié山高狀者,俱散成霞綺。峽夾澗轉,兩崖靜室如峰房燕壘。凡五里,一龍潭沉涵疑碧,深不可規測量以丈。又經二龍潭,遂出峽,宿少林寺。

二十四日從寺西北行,過甘露台,又過初祖庵。北四里,上五乳峰,探初祖洞。


  

洞深二丈,闊殺之即寬度不及深度,達摩九年面壁處也。洞門下臨寺,面對少室。地無泉,故無棲者。下至初祖庵,庵中供達摩影石。石高不及三尺,白質黑章,儼然胡僧立像。中殿六祖手植柏,大已三人圍,碑言自廣東置鉢中攜至者。夾墀二松亞少林。少林松柏俱修偉,不似岳廟偃仆盤曲,此松亦然。下至甘露台,土阜矗起,上有藏經殿。下檯曆殿三重,碑碣散佈,目不暇接。後為千佛殿,雄麗罕匹。出飯瑞光上人舍。策騎趨登封道,過軒轅嶺,宿大屯。

二十五日西南行五十里,山岡忽斷,即伊闕也,伊水南來經其下,深可浮數石舟。伊闕連岡,東西橫亙,水上編木橋之。渡而西,崖更危聳。一山皆劈為崖,滿崖鎸佛其上。

大洞數十,高皆數十丈。大洞外峭崖直入山頂,頂俱刊小洞,洞俱刊佛其內。雖尺寸之膚,無不滿者,望之不可數計此所記敘,即著名龍門石窟。

洞左,泉自山流下,匯為方池,余瀉入伊川。

山高不及百丈,而清流淙淙不絶,為此地所難少見之景。伊闕摩肩接轂指接連不斷非常繁盛,為楚、豫大道,西北歷關、陝。余由此取西嶽道去。

游太華山日記

太華山即華山,遠望如花擎空,故名。地處陵西省華陰縣南,屬秦嶺東段,北臨渭河平原,高出眾山,壁立千仞,以險絶著稱。主峰有三:東峰又稱朝陽峰,南峰落雁峰,西峰蓮花峰

有「自古華山一條道」的說法,形容其險狀。

該記從入潼關寫起,對黃河在潼關的走向、東西大道的情況作了簡略的記敘。然後寫遠望華山之狀況,為進一步描寫進行鋪墊。

從遊記中看,此游所經之地甚多,其記敘也頗雜,如三月初一日記,皆為地名羅列,對具體景觀描寫較少。而初二所記「從西下,覆上西峰……旁有玉井甚深」之句,中間可能有遺漏的文字,因玉井不在西峰、按今之實情,華山之頂玉女、蓮花、落雁峰間的山谷中有鎮岳宮,玉井當在其宮前,此處讀者需留意辨別。從初三日起,遊記便顯得從容而描繪亦更細緻,對華山山形之奇,山道之險有所展示。

總的看來,該篇遊記稍遜于其他篇目。

二月晦入潼關,三十五里,乃稅駕停宿,稅通「脫」西嶽廟。

黃河從朔漠北方沙漠之地南下,至潼關,折而東。

關正當河、山隘口,北瞰河流,南連華岳,惟此一綫為東西大道,以百雉長而高大之城牆鎖之。舍此而北,必渡黃河,南必趨武關,而華岳以南,峭壁層崖,無可度者。未入關,百里外即見太華屼出雲表;及入關,反為岡隴所蔽。行二十里,忽仰見芙蓉片片,已直造其下,不特三峰秀絶,而東西擁攢諸峰,俱片削層懸。惟北面時有土岡,至此盡脫山骨,競發為極勝處。

三月初一日入謁西嶽神,登萬壽閣。

向岳南趨十五里,入雲台觀。覓導于十方庵。由峪yǘ山谷口入,兩崖壁立,一溪中出,玉泉院當其左。循溪隨峪行十里,為莎蘿宮,路始峻。

又十里。為青柯坪,路少坦。五里,過寥陽橋,路遂絶。攀鎖鐵鏈上千尺幢,再上百尺峽。從崖左轉,上老君犁溝,過猢猻嶺。去青柯五里,有峰北懸深崖中,三面絶壁,則白雲峰也。舍之南,上蒼龍嶺,過日月岩。去犁溝又五里,始上三峰足。

望東峰側而上,謁玉女祠,入迎陽洞。

道士李姓者,留余宿。乃以余晷guǐ日影,此即剩餘時間上東峰,昏返洞。

初二日從南峰北麓上峰頂,懸南崖而下,觀避靜處。


  

覆上,直躋峰絶頂。上有小孔,道士指為仰天池。旁有黑龍潭。

從西下,覆上西峰。峰上石聳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葉。旁有玉井甚深,以閣掩其上,不知何故。還飯于迎陽。上東峰,懸南崖而下,一小台峙絶壑中,是為棋盤台。既上,別道士,從舊徑下,觀白雲峰,聖母殿在焉。下到莎蘿坪,暮色逼人,急出谷,黑行三里,宿十方庵。

出青柯坪左上,有柸pēi渡庵、毛女洞;出莎蘿坪右上,有上方峰;皆華之支峰也。路俱峭削,以日暮不及登。

初三日行十五里,入岳廟。西五里,出華陰西門,從小徑西南二十里、出泓峪,即華山之西第三峪也。兩崖參天而起,夾立甚隘,水奔流其間。循澗南行、倏而東折,倏而西轉。蓋山壁片削,俱犬牙錯入,行從牙罅中,宛轉如江行調艙然。二十里,宿于木柸。自岳廟來,四十五里矣。

初四日行十里,山峪既窮,遂上泓嶺。十里,躡其巔。

北望太華,兀立天表。東瞻一峰,嵯峨特異,土人云賽華山。

始悟西南三十里有少華,即此山矣。南下十里,有溪從東南注西北,是為華陽川。

溯川東行十里,南登秦嶺,為華陰、雒南界。上下共五里。又十里為黃螺鋪。循溪東南下,三十里,抵楊氏城。

初五日行二十里,出石門,山始開。又七里,折而東南,入隔凡峪。西南二十里,即雒南縣峪。東南三里,越嶺,行峪中。十里、出山,則洛水自西而東,即河南所渡之上流也。渡洛覆上嶺,曰田家原。五里,下峪中,有水自南來入洛。溯之入,十五里,為景村。山復開,始見稻畦。過此仍溯流入南峪,南行五里,至草樹溝。山空日暮,借宿山家。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