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包公案 - 130 / 162
古典小說類 / 安遇時 / 本書目錄
  

包公案

第130頁 / 共162頁。

 大小:

 第130頁

朗讀:

包公看罷曰:「偏是秀才家怨天尤人。」趙能曰:「不是趙某怨天尤人,語有云:“不是其平物自鳴。每見陽世舉人、進士,文理不通的盡有,文理頗通的,屢試不第。又見痴獃漢子多有嬌妻美妾,軒昂丈夫反致獨守空房。哪得教人不怨。」包公曰:「陽間有虧人的官,陰間沒有虧人的理。福祿姻緣,天生注定,怨恨也是徒然。」趙能曰:「陰司沒有虧人的理,但如趙某這樣一個人,也不合到吃虧田地。或恐衙門人役作弊多端,就如陽間一樣的,因此教趙某這般零落,乞大人喚掌婚司查檢明白。」包公曰:「我最可惡見衙蠹作弊,秀才所言有理。」即着鬼吏請掌婚司來到。掌婚司曰:「案牘上並無趙能名字。」包公曰:「哪有這樣事?」再請注祿司來查。注祿司曰:「冊籍上並無趙能名字。」包公心下生疑,口中叫怪道:「天下有這樣事!陽間弊竇多端,陰司一發不好。」滿堂官吏各面面相視,不知如何。包公曰:「案牘也拿來我看,冊籍也拿來我看。」二司各各上呈,看時,並無改易情由。包公又問趙能曰:「你將誕生的年月日時寫上來。」趙能一一寫呈,包公遂將年月日時查對,二司簿上只有朱能名字,與趙能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包公心上明白,遂將趙能帶在一邊,送二司去訖。登時奏知天曹,恐朱能或是趙能。天曹傳旨:趙能改作朱能,當連科及第,入贅王相國之女。包公接了,即批道:

審得目前未遇之趙能,即將來連科之朱能也。因數奇而執中,遂一訴而兩事。文字無靈,發達有遲早之異;案牘不明,姻緣有配合之巧。三十有室,古之道乎;四十發科,未為晚也。不得抱怨冥間,致陰官有不公之號;合行再往陽世,見大材無終屈之時,改姓重生,久鰥莫怨。


  

批完,放回陽間,後果一一如其言。

第三十八回 



話說東京城內有個張柔,頗稱行善,臨老無子;城外有個沈慶,種種作惡,盜跖無異,倒有五男二女,七子團圓。因此張柔死得不服,到閻君處呈一狀詞。告道:

告為絶嗣不宜事;諺云:積德多嗣。經云:為善有後。理所當然,事有必至。某三畏存心,四知質鬼;不敢自附善門,庶幾可免惡行。年老無嗣,終身遺恨;乞查前數,辨明後事。上告。

包公看罷道:「哪有為善的反致絶嗣之事,畢竟你祖父遺下冤孽。到司善薄上查來。」鬼吏查報,善簿上並無張柔名字;包公命再司惡簿上查來,鬼吏查報,惡簿上有張柔名字,三代祖張異,過惡多端,因該絶嗣。包公曰:「你雖有行善好處,掩不得祖宗之惡,你莫怪天道不平。」張柔曰:「如何象沈慶這樣作惡,反生七子?」包公曰:「也與他查來。」鬼吏報曰:「沈慶一生作惡,應該絶嗣;只因他三代祖宗俱是積德的,因此不絶其後。」包公曰:「正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大凡人家行善,必有幾代善,方叫做積善;幾代行不善,方叫做不善。豈謂天道真無報應,遠在兒孫近在身。張柔你一生既行得幾件善,難道就沒有報應於你?發你來世到清福中享些快活。那沈慶既多為不善,發他轉身為畜類,多受刀俎之苦。」批道:

審得:子孫乃祖宗繼述之所賴,祖宗亦子孫綿衍之所托。故瓜瓞延于始祖,麟趾發其征祥。于公之門必大,王氏之蔭自垂。是以三代積善,方許後世多嗣。一念之至孝,不及改稔惡之堂;數端之微善,何能昭象賢之嘗及?雖非誣告,亦屬痴想。在生無應,轉世再報。

批完,發去訖。


  

第三十九回  耳畔有聲

話說開封府城內有一個仁宦人家,姓秦字宗,排行第七,家道殷富,娶城東程美之女為妻。程氏德性溫柔,治家甚賢,生一子名長孺,十數年,程氏遂死,宗痛悼不已。忽值中秋,淒然淚下,將及半夜,夢見程氏與之相會,語言若生,相會良久,解衣並枕,交歡之際若在生無異。雲收雨散,程氏推枕先起,泣辭宗曰:「感君之恩,其情難忘,故得與君相會。妾他無所囑,吾之最憐受者,惟生子長孺,望君善撫之,妾雖在九泉亦瞑目矣。」言罷逕去。宗正待留之,驚覺來卻是夢中。次年宗再娶柳氏為妻,生一子名次

孺。柳氏本小戶人家出身,性甚狠暴,宗頗懼之。柳氏每見己子,則愛惜如寶;見長孺則嫉妒之,日夕打罵。長孺自知不為繼母所容,又不敢與父得知,以此棲棲無依,時年已十五,一日,宗因出外訪親,連日不回,柳氏遂將長孺在暗室中打死,吩咐家下俱言長孺因暴病身死,遂葬之於城南門外。逾數日,宗回家,柳氏故意佯假痛哭,告以長孺病死已數日,今葬在城南門外。宗聽得,因思前妻之言,悲不自勝,亦知此子必死於非命,但含忍而不敢言。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