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在質料和形式的關係上,亞里士多德的主要觀點是正確的,他一方面承認質料是事物存在的基礎,質料和形式是統一的;另一方面又認為質料自身只是一種潛在性、可能性,只有形式才具有現實性。他的論述,前後亦有矛盾之處,特別是進一步論述時,陷入了唯心論,與柏拉圖的理念論,走到了一起。他一方面承認第一性實體是第一位的東西,是其他一切東西的基礎,其他範疇不能離開實體而存在;但另一方面他又認為存在一個沒有質料、永恆不變的精神實體,即第一推動力。這個第一推動力把亞里士多德送回到他的老師柏拉圖那裡。目的因也是使亞里士多德陷入混亂的原因之一,既然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都是有目的的,那麼必然與偶然的關係也就無法實現了。神學目的論最終使亞里士多德走向神秘主義。
亞里士多德範疇學說的混亂和矛盾,即唯心論和形而上學的錯誤傾向,對以後的哲學和自然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消極、有害的影響。如「空間」範疇中講地球中心說,被托勒密加以系統化之後,成為經院哲學神聖不可侵犯的教條。宗教神學利用地球中心說,抬高上帝的地位,用上帝主宰人類,一切由上帝安排。這種理論束縛,壓制了科學的發展。直到
15世紀天文學家提出太陽中心說,才推翻了統治人們思想一千多年的地球中心說,使得科學得到解放。亞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動力、目的論,更為經院哲學所推崇,對科學的阻礙作用更大。
亞里士多德為什麼不能始終如一地堅持唯物論和辯證法,為什麼會有落後矛盾的思想?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去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