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亞里斯多德傳 - 60 / 164
傳記類 / 亞里斯多德 / 本書目錄
  

亞里斯多德傳

第60頁 / 共164頁。

 大小:

 第60頁

朗讀:

亞里士多德對理念論的批判,不僅具有特定的歷史階段的意義,而且具有一般哲學史和哲學理論的意義。但西方有些學者否定這種意義。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中對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講得非常詳細,但關於亞里士多德對「理念論」的批判,卻只寫了幾行;英國亞里士多德權威研究者、牛津版英譯《亞里士多德全集》主編、亞里士多德若幹重要著作的翻譯和註釋者羅斯說:「詳細地敘述這些爭論是乏味的;其中一部分是沒有價值的吹毛求疵,別的一些,最好也只能稱是開玩笑而已。②」另一些人認為這種批判是針對柏拉圖學員其他人而不是柏拉圖本人。對這些觀點,列寧予以反駁:「唯心主義者黑格爾對亞里士多德(在其對柏拉圖的理念的批判中)破壞唯心主義基礎這一點膽怯地避而不談。③」「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的‘理念’的批判,是對唯心主義,即一般唯心主義的批判。」④我國學者對這種批判給予充分肯定,並作了具體分析。如汪子嵩在1963年撰文論述這種批判:柏拉圖的「理念」就是脫離了個別的一般,「理念」不過是一個空洞的抽象物,說亞里士多德從十個方面進行批判論證①。張尚仁說亞里士多德批判的要點是:根據理念論的說法,要說明世界,就要肯定在理念世界中有和這個事物相應的理念,這樣不僅不能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反而使需要解釋的東西的數目增加了一倍;產生事物的原因和事物的本質都是「理念」,而理念又在事物之外的另一個世界存在,這樣一來,事物的本質就成了存在於事物之外的了。現實世界有生有滅,變化的原因卻是理念,理念反而是永恆不變的,不變的東西是變化的原因,說不通;認為事物是理念複製出來的,必然會造成混亂②。餘紀元說亞里士多德批判柏拉圖將理念與具體事物相分離,批判柏拉圖論證理念存在的方法,批判「分有說」和「模仿說」③。英國學者羅伊德、德國學者策勒爾等也都論述了這種批判。

②轉引自易傑雄主編:《世界十大思想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頁。


  

③列寧:《哲學筆記》,《列寧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38頁。

④列寧:《哲學筆記》,《列寧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38頁。

①汪子嵩:《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理念論」的批判是對一般唯心主義的批判》,《北京大學學報》,1963年第5期。

②張尚仁:《古希臘哲學家的故事》,中國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第129-130頁。


  

③易傑雄主編:《世界十大思想家》,餘紀元撰《亞里士多德》,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頁。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