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亞里斯多德傳 - 39 / 164
傳記類 / 亞里斯多德 / 本書目錄
  

亞里斯多德傳

第39頁 / 共164頁。

 大小:

 第39頁

朗讀:

關於實體學說,在該書第7卷作了集中闡述。他提出了「實體」的四種意義:本質、普遍、種和基質。這裡他特彆強調「基質」,指出基質是這樣的東西:其他一切東西都是來述說它的,而它卻是不述說其他東西的,因此它是最真實的實體。實體有三種意義:質料、形式以及質料和形式的結合。質料是潛在的實體。形式是現實的實體。現實的東西,原來一定不是現實的,但現實的東西的存在不能出於絶對不存在的事物,必須先有一個能成為現實的東西存在,這就是潛在的東西,潛在的東西的現實化就是運動。

在這部著作中,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他的神學思想。他有關於不動的推動者的思想,認為宇宙間存在著一個永恆的實體,它是沒有任何質料的,亞里士多德稱之為神。神是不依賴於任何東西的「自在自為」的東西,是至善的永恆存在。黑格爾把亞里士多德這種神學理論稱讚為「再沒有比這個更高的唯心論了」。


  

最後,亞里士多德集中批判了理念論和數論派。他對理念論的批判,集中到一點,就是提出了理念論把一般的「理念」看成是在個別事物之外而獨立存在的東西,從而使一般和個別分離開來。在批判數論派時指出:他們看到了感覺事物具有數的屬性,便設想事物均屬於數,事物均由數所組成,這是荒謬的。數學的對象不能脫離感覺事物而存在,數若不存在於可感覺事物之內,為什麼可感覺的事物會表現有數的屬性?數論派看到點構成綫,綫構成面,面構成體,就認為這些必定屬於實體,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這些東西本身不是實體;退一步說,即使是實體,也應該是感覺世界的實體,因此,數絶對不能獨立存在。

3. 《尼各馬科倫理學》

《尼各馬科倫理學》全書共10116章,這是亞里士多德三部倫理學(另兩部是《大倫理學》和《優代莫倫理學》)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該書思想完整、結構嚴密,各卷章節一氣呵成。在所有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這是惟一一部系統著作(其他多是經後人編輯,把同類著作編在一起而加以篇名),也是被研究得最仔細、註釋得最廣泛、成果最豐富的著作。

這部著作主要之點是:第1卷定義主題及說明問題所在;第25卷討論道德德性,先是一般說明,然後討論選擇及責任,再詳細說明道德德性;第6卷討論智德;第7卷討論道德弱點;第89卷研究友誼;第10卷討論快樂、幸福。各卷之間的論述互有穿插。


  

在這部著作中,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中庸之道的倫理觀。他認為人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目的,這個目的就是善和至善,這種善就是人們的美德,因此善是具體的。從而批判了柏拉圖提出的存在一個絶對的抽象的善的觀點。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