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卻說安老爺把何玉鳳姑娘託付了舅太太之後,才得勻出精神,料理手下的事。便忙着商量分撥家人清船價、定車輛、歸箱籠、發行李,一面打發太太帶了公子合媳婦並仆婦丫鬟人等先回莊園照料,只留下舅太太、張親家老爺太太、戴勤家的、隨緣兒媳婦、花鈴兒並跟舅太太的仆婦侍婢合兩個粗使老婆子合姑娘同行,外邊留下幾個中用些的家人照料,自己便打算送姑娘隨靈。起身之後,先一步進城,到墳園料理一應事件。又計算到靈杠從通州碼頭起身,一路到西山雙鳳村,一天斷不能到,早有張進寶等在德勝關一帶預備下下處,安靈住宿。那杠房裡得了準信,早把行杠預備下來。一切佈置妥當。到了那日,姑娘穿上孝服,行了告奠禮,便合舅太太同車隨靈到德勝關住下。按下這邊不表。
卻說公子先一日跟了母親同了媳婦到家,拜過佛堂、祠堂。看了看家中風景依然,只一個張進寶管了個內外嚴肅。一家男女家人參見已畢。華嬤嬤也見過他家大奶奶,一時樂得他左看一番,右問一番,也不知要怎麼親近親近奶奶才好。
閒話少敘。卻說安老爺次日送姑娘下船隨靈起身後,自己便穿城行走,先回莊園。一進二門,當院裡早預備下香燭、吉祥紙馬,老爺帶領閤家謝過天地,自己又到佛堂、祠堂磕過頭,然後進了正房。老夫妻雙雙坐下,兒媳兩旁侍立奉茶。
男女家人參見已畢,大家各各的歸着東西,伺候酒飯,來往奔忙。
老爺便向太太道:「太太,你看人生天命,安排自有一定,非分之榮,萬不可以妄求。你我受祖父餘蔭,守着這幾畝薄田、幾間房子,雖不寬余,也還不愁凍餒。無端的官興發作,弄出這一篇離奇古怪的文章!所幸今日安穩到家,你我這幾個有限的骨肉不曾短得一個,倒多了一個,便是天祖默佑。況又完了何家侄女這場心願。我自今以後縱然終老林泉,便算榮逾台閣,我依就還課子讀書,合幾個古聖先賢時常聚聚,斷不輕舉妄動了。」太太道:「老爺這話說的很是。真這世路上的事看著實在怕人!」老夫妻帶著兒子媳婦說說笑笑,一時吃完了飯,撤去殘席。老爺便出去拜望程師爺,致謝他在家的照料。進來又把大家眾人——看家的、行路的都叫到跟前,慰勞了一番。又問了問城裡的房子。張進寶道:「奴才進城常到宅查看,本家爺們住的很安靜,家人看的也極謹慎,請老爺放心。」老爺點了點頭,大家散去,當晚無話。
次日,老爺、太太起來,便趕早吃了飯,帶同兒子、媳婦先到他老太爺、老太太墳上行禮。然後過這邊來,看了看辦得不豐不儉,一切合宜,老爺頗為歡喜。便派人跟了公子,叫他穿上孝服,向十里外迎接何太太的靈。這裡老爺也摘了纓兒,太太也暫除首飾,張姑娘依然穿上孝服。外邊穿孝的便是戴勤、宋官兒、隨緣兒,又派了兩個粗使家人;內裡便是路上跟着姑娘的戴勤家的、隨緣兒媳婦、丫鬟花鈴兒合兩個婆子。分撥已定,安太太便叫媳婦說:「在船上也圈了一道兒了,這墳上周圍都是咱們的地方,趁着這工夫,只管帶著人閒走走去。」張姑娘答應了出來。這班丫鬟仆婦等閒不得出來,又樂得跟着新大奶奶湊個趣兒,一時都跟了去,只剩下兩個粗使的婆子在這裡聽叫。安老爺、安太太這個當兒倒計議了許多緊要正事。他夫妻怎的計議,又是些甚麼話,甚麼事,說書的不曾在旁,無從交代。列公慢慢聽下去,少不得有個水落石出。暫且不表。
再整何玉鳳姑娘同舅太太、張太太在德勝關店內住了一夜,次早梳洗已畢,打了坐尖,隨有張進寶同梁材帶了大杠接了下來。姑娘只當還照昨日一樣走法,及至同舅太太坐車出來一看,但見大杠鮮明,鼓樂齊備,全分的二品執事,擺得隊伍整齊,旗旛招展。心裡說道:「我那等說,安伯父還要這等過費,豈不叫我愈多受恩愈難圖報!」一時跟了殯慢慢的前進。走到半路,舅太太便吩咐拿車的告訴頂馬。又招呼了張太太的車,都趕到頭裡一個小下處。略歇了歇,便一直奔雙鳳村而來。還不曾到得那裡,舅太太便在車裡指點着告訴姑娘道:「你看,那前面搭白棚的地方就是了。那東南上一片大房子,便是他家的莊園;西北上好些樹那裡,便是他家的墳地。我聽得說,我們姑老爺就要在他墳地的東首給你父母修墳呢。」姑娘此時除了心中感激點頭嘆息之外,再無別話。
說話間,車早到了安家陽宅。後面的跟車一輛輛搶到頭裡去,預備服侍下車。一時,把車拉進大門,早有安老爺迎着問了問昨日住店的光景。舅太太道:「好哇!姑娘真聽說,叫吃就吃,敢則城裡頭的孩兒,長這麼大,頭一回才嘗着甜漿粥、炸糕、油炸果,倒很愛吃。」老爺道:「這就叫作『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故鄉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