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愛德塞,你已經中學畢業了,我想聽聽你對將來的打算。」福特雙手手指交叉放在下巴上,鄭重其事地問兒子。
「我想上大學深造。」愛德塞是第一次和父親進行這樣嚴肅的談話。
「原來是這樣。」福特站起身來,在寬大的辦公桌前來回地踱步。
「依你的學習成績和我們家的實力,你的考慮是對的,可是我另有想法。」
沉吟了片刻,福特把自己的教育觀告訴了兒子。
「我認為教育並不是光把知識塞進學生的腦袋裏,不是光講過去,而是要告訴年輕人未來的路怎麼走。聽那些把已經過去的知識講述給你們的教師們的課越多,就越不利於學生獨立向前發展。」看到兒子臉上第一次露出不以為然的神情,福特又把話鋒一轉:「當然,我並不是說學校教育不對,也不是說從學校學了知識出來一點用都沒有。而是應當這樣看待學校教育,即學校只是一個發達大腦的場所,而真正的教育場所應當是社會。就拿大學教育來說,大學並不是個知識罐頭製造廠,所以學得再多也不行,也必須到像工廠這樣的地方去做工才行。不管你承認與否,我都認為,孩子,」福特指著窗外的工廠,「工廠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如果你投身到其中,你會學到一切真正值得你學習的東西!要知道,我的兒子,你是我這些事業的唯一的、也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就這樣,出於對父親的尊敬,愛德塞服從了父親的要求,放棄了上大學深造的機會,繼續在父親那兒幫忙。
1914年底,福特一家又遷人了新居。其實,早在上次福特遷入新居僅僅兩年後,他就又動了設計和建造新居的念頭。原因並不是由於滾滾流入的鈔票太多,而是經過這幾年的高度工業化,底特律城區已經變得擁擠不堪,汙染和雜訊也很嚴重,原先居住在城市中心的富人們都已經開始向城郊遷移。
「看來,我們還是回迪爾本去吧!」亨利對克拉拉說,愛德塞當然也積極贊成建造新家,所以亨利趕緊找人物色地皮和合適的建築設計師。就在
1914年初,正當亨利·福特因為宣佈實行
5美元工作制而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人物,記者們整天把他在愛迪生大街的住宅團團包圍的時候,福特新居正在迪爾本的魯日河邊加緊建造。福特給這塊地取了個熱情洋溢的名字——「光明巷」。
1914年
11月,新居建造完成,共耗資
100多萬美元(折合現在約
3000多萬美元)。在所有的設計中,亨利·福特親自設計了一個動力站,裡面安裝兩台大型發電機。動力站建築的外表由白色的大理石和金光閃亮的各種鋼飾構成,高雅而又華貴,又一次體現了福特本人對機械動力的崇拜和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