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四遊記 - 15 / 105
古典小說類 / 吳元泰 / 本書目錄
  

四遊記

第15頁 / 共105頁。

 大小:

 第15頁

朗讀:

然幽州軍馬,不足調遣,以臣愚見,須借鮮卑、森羅、黑水、西夏、長沙五國之兵,各五萬到此,然後仗臣平生所學,排下南天七十二陣。宋之君臣,必闇然莫知,將碎心裂膽,計無所出矣。」蕭厲聞言大悅曰:「以卿之才,真子牙重見,孔明復生,何憂宋之君臣哉!」即拜呂客為輔國軍師,總理內外軍馬,又遣使臣賫書帛金寶,往鮮卑五國借兵而去。

洞賓大排天陣


  

卻說五國之兵,不日皆到。呂軍師乃提椿岩、韓延壽等出軍,離幽州望九龍谷而進。吩咐離九龍谷一望之地,架七十二座將台,每台令五千軍守之。又設立五罈,上立旗號,按青黃赤白黑之色,內開七十二路,往來通達。

台既築成,眾兵排列。

呂軍師令鮮卑國黑袒令公馬管,率領部屬列在九龍正路,作鐵門金鎖陣。分一萬軍各執長槍把為鐵門,把守將台七座。又分一萬軍各執鐵箭,按為鐵栓,把守將台七座。又分一萬軍各執利劍,按為鐵棍,把守將台七座。

馬令公領軍去了。

呂軍師令黑水國鐵頭太歲,率所部軍,靠九龍山左排作青龍陣。分一萬軍手執黑旗,按為龍鬚,把守將台七座。又一萬軍分為四隊,各執寶劍,按為四個龍爪,把守將台七座。鐵太歲亦領軍而去。

呂軍師令長沙國蘇何慶,以部下靠九龍谷,排作白虎陣。分軍一萬各執寶劍,按為虎身,把守將台七座。分軍一萬各執短槍,按為虎爪,把守將台七座。又分耶律休哥,屯兵一萬,把守將台六座,于前按朱雀陣,耶律奚底,領兵一萬,守將台六座于後按玄武陣。

四國左右,作倚角之勢。蘇何慶、耶律休哥等各領勇兵。

呂軍師令森羅國金龍太子,以所部軍耑守將台中座,按作玉皇大帝,坐鎮通明殿。蕃夫人代作黎山老母,再統中營,分軍一萬,各穿青黃赤白黑服色,按為四斗星君。另軍各二十八名,披頭散髮統中台前,人按二十八宿,仍令上金牛裝為玄帝,上金秀手執黑旗,排成龜蛇,把守天門之北。

日軍師令西夏國黃瓊女,以所部女兵,手執寶劍,按為太陰星。蕭撻賴率所部各穿紅袍,按為太陽星。仍令黃瓊女赤身裸體,立於旗下,手執骷髏骨,遇戰大哭,按為月孛星。耶律沙率所部巡視四方,按東兩南北,結為長蛇之勢。

呂軍師令蕭後、單陽公主,率兵五千,各穿五色袈裟,為迷魂陣。內雜蕃僧五百,為迷魂長老。密取七個懷孕婦人倒埋旗下,遇交鋒之際,觀取敵人精神。呂軍師又令那律明選五千健僧,手執彌陀珠,裝為天雷音寺諸佛。

另以五百和尚屯列左右,按為阿羅偈帝,居七十二天門之首,以吞敵人威勢。

呂軍師陣勢已定,使椿岩、韓延壽督戰,每陣中觀紅旗為號,未知宋兵如何迎敵?


  
宗保論陣漏機

卻說宋師王全節等出軍迎敵,望見九龍谷邊,陣勢排得重重疊疊,似那城郭。全節謂軍士曰:「自戰爭以來,陣勢多曾經歷,未有如此之堅固變化者。蕭後軍中必有能者,若造次與戰,必有所敗。先須申奏朝廷,使遣能將到此商議,然後進兵。」李明曰:「事不宜遲。」乃即寫表,並陣圖遣人奏之真宗。真宗見奏大驚,急聚文武商議,即調三邊楊六郎來敵。六郎來到陣前細觀。

不知其陣,乃請禦駕親征,並調楊老令婆來觀,亦不知其陣之所出。六郎正在憂悶,其子宗保年十四歲,忽至軍中曰:「此陣吾能破之。」六郎不信令婆曰:「汝試言之。」保曰:「九龍谷自東北起直至西南,皆按各把守,內有七十二座將台,中間路路相通,名為七十二座天門陣。

靠右側黑旗之下,陰暗天光,埋有妖婦在內,乃吞迷敵人之所。此處頗覺難破,其餘尚有不全之處。中台玉皇殿前,缺少天燈四十九盞。青龍陣下少黃河九曲水。

白虎陣少金鑼二面為虎眼。少黃旗二面為虎耳。玄武陣上欠珍珠日刀皂羅旗一面。吾依法破之,如風掃葉,彼上將之頭可懸麾下矣。」令婆等大喜,問其何因知此。宗保曰:「昨因趕令婆遂至一處,有大聖母授我兵書,故知之耳。」六郎即奏真宗,來日出戰,不意奸臣上樞密漏此消息于蕭後,後即召呂客言陣有不全之故。客曰:「果有未全,當按法添起,即使軒轅復起,不能破矣。」呂軍師辭出場中,令于玉皇陣上添起四十九盞明燈,青龍陣上佈起九曲黃河,白虎、玄武等處各布齊備。次日宗保領兵出陣,望得天陣布得完全,無路可破,大驚,謂其父曰:「不知何人泄此玄機?令彼天陣添設完備,永無可破之機,即神仙無所措手矣。」六郎聽罷,大叫一聲,昏絶于地。眾官具奏于帝不題。

鐵拐大怒洞賓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