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簡,字敬之,湖南祁陽人。父用忠,諸生。簡事親孝,順治十年二月,李定國兵略湖南,其將郝永忠屠祁陽,簡奉父母避兵竹山。母渴,命簡取飲,兵遽至,簡父竄山陽,簡妻張,奉姑竄山陰。簡取飲至,不見父母,升高望之,見亂兵縛一人置釜上將烹,則其父也。簡大呼,往乞代,亂兵釋簡父,執簡求賂,不得,遂烹之。村民哀簡,名其山湯鑊嶺。
程原學,字奐若,江南儀真人。順治十六年,鄭成功兵退,縣人坐連染死者二十餘,原學祖故睢州知州紹儒與焉。父免死徙塞外,原學以幼留。稍長,將出塞求父,慮死且無後,乃娶妻生子。妻死,挾子行道中,子病,還,計行待子長。居恆喪服,食但啜粥,不飯,不食果蔬,衣不帛不棉。僦居學舍旁,授經不出戶。訓導顧靄慕其賢,屢過皆不見。偕其弟子出不意往語原學:「何自苦?」原學對曰:「原學有隱痛,不可以為人,非以自苦也。」明日報謁,贄硯與畫,靄謝曰:「子無所受於人,今吾受子遺,亦原以報子。」原學乃持硯與畫去。他日復過之,已他徙矣。俄卒,靄求得其硯,銘曰「廉士硯」。
鬱褒,字子弁,浙江嘉善人。父之章,順治六年進士,以大理寺丞坐罪徙尚陽堡。京師修治官廨,許罪人出家財佐工贖罪,褒請任刑部官廨,之章得贖還。工未如程,例當復徙,褒叩閽,請棄官代行。褒弟諸生廣,叩閽,言身當代父徙,留褒侍父疾。部議子代父徙非舊例,仍用衝突儀仗例治罪。聖祖湣其孝友,並宥之。之章還鄉裡,褒以貢生授江西永豐知縣。
姚易修,字象亭,江南元和人。父宗甲,康熙初客閩浙總督範承謨幕。耿精忠為亂,執承謨,盡縶其幕客,宗甲與焉。易修聞,詣精忠,齧指作血書原代父死,賊乃釋宗甲而系易修獄,脅使降,易修不為屈。康熙十五年,師至,乃得脫歸。易修母聞變,悲泣,兩目盲,易修晨起舐母目,母目復明。鄰家火,易修突火入,負父出;又入,負母出。發盡燎,兩足焦爛,而父母俱無恙。
胡夢豸,江南江都人。康熙中,從父至紹興省墓,道遇盜劫民財,斥其不義,盜怒,將刃之。夢豸從後至,奔赴,擊盜仆,民群起毆殺盜。盜大至,欲屠其裡,夢豸曰:「不可以我故,危一鄉也。」入盜寨,獨承殺盜,遂被殺。
賀上林,江蘇丹陽人。父天敘,以事忤知縣,系獄,將殺之。上林年十八,謀脫父。聞巡撫將上官,涉江溯淮,迎舟呼,騶從呵之,不得前,乃發憤投水,發沒數寸,復躍起大呼。巡撫見,令救,已死,檢其衣,得白父冤系狀。巡撫按部黜知縣,釋天敘出獄,鄉人為立賀孝子祠。
何士閥,安徽南陵人。族人破其祖母塚以葬,士閥訟不得直,巡撫檄知縣詣勘,族人持之力,事未定。士閥慟,觸墓碑,腦裂,死。知縣乃責族人他葬,治其罪,葬士閥,碑曰「義士」。
陳嘉謨,江蘇興化人。順治初諸生。父弘道,為怨家所誣,系揚州府獄。獄卒絶其橐饘,嘉謨求見父不得,知怨家計必殺之,乃痛哭禱於神,自沉於水。明日,鹽運使得嘉謨訟冤血書,而嘉謨仆又訴失嘉謨。求其屍,七日得於鈔關水次,植立風濤中,發上指。遂出弘道獄,葬嘉謨,而抵誣告者罪。
林長貴、長廣,福建福清人。父宗正,業曬鹽。入城,至星橋,海潮暴至,溺死。長貴聞之,奔救不及,仰天長號,投橋下殉;長廣繼至,繞崖痛哭,亦自沉。時雍正九年七月。裡人憫其孝,收三屍斂焉。
戚弢言,字魏亭,浙江德清人。父麟祥,官翰林院侍講學士。坐事戍寧古塔,弢言從,備艱苦。麟祥遣令歸就試,成雍正八年進士,除福建連江知縣,勤其官。乾隆初,赦流人,麟祥不得與,弢言深痛之。總督郝玉麟將入覲,弢言刺指血為書求赦父,詣玉麟乞代上,玉麟難之。弢言叩首持玉麟裾號泣,引佩刀欲自裁,玉麟乃許之。詣京師,以弢言書上,高宗憫之,赦麟祥。麟祥就弢言養連江,明年卒。弢言持喪還,哀甚,亦卒。
李敬躋,字翼茲,雲南馬龍州人。父盛唐,雍正八年進士,官四川松茂道,以所部有罪坐監臨官,戍卜魁。卜魁距雲南萬四千里,敬躋三往省。嘗遇暴水,喪其仆馬,徒步行,路人哀之,與之食,導使詣盛唐,盛唐輒令還侍祖母,迫使歸。敬躋成乾隆二十二年進士,授福建將樂知縣,計贖盛唐還。盛唐死戍所,敬躋遂發病,日嗚嗚而啼,未幾亦死。
卜魁有範傑者,與盛唐善,盛唐倚以居二十年,至是歸其喪。閩人吳阿玉嘗欲從敬躋之官,盛唐喪過京師,吳為送還雲南。
張大觀,河南偃師人。乾隆二十六年秋,伊、洛水溢。灌偃師,民避水奎星樓上,大觀奉母亦登焉。水撼樓,樓傾,柱壓大觀手,臂折,奮入水求母。望母髻露水中,得之,負出水,攀樹以上,泳而求食以食母。水退,負母歸其室,即夕創重死。
同時有楊璞,與其弟奉母居。水至,弟以筏載其妻逃山上,母呼不應。璞棄妻子背繈母,浮水至神堤灘,或援之,得登。頃之,有婦抱子從水下,母遙望,呼曰:「吾婦與孫也!」拯之,皆不死。而弟乘筏即至山下,樹折壓筏沉,夫婦俱死。
又有蔡應泰,居母喪,柩在堂。水至,以繩系母柩,跪而負之,入水中疾駛,亦至神堤灘。村民以長鈎引至岸,舁以上。日暮,其妻、子亦得救。
張士仁,江南崑山人。六歲,母有疾,泣禱請代,母良愈。十三從父寢,仇伏榻下,露刃出。士仁呼父未應,手捍之,指欲墮,涕泣語仇請代,仇為感動,呼其父醒,曰:「爾有此子,吾不忍殺爾。」父惶遽,良久始定,與矢天日,釋怨。母喪盡禮,後母虐士仁,士仁孝敬無稍渝,後母亦感悟。火作,負父出,復入火負後母,後母抱幼子,幾不勝,風反得無恙。居父及後母喪如喪母,裡或忤父母,必泣勸之,悔乃已。
潘瑂,浙江錢塘人。父出遠遊,家遇火,母出篋令瑂負以行,及門回視,不見母,委篋復入,家人自火出,止瑂毋入,瑂不可,入與母俱死。瑂女兄珠姑嫁範氏,歸寧,亦在火中,家人欲掖以出,珠姑揮之曰:「汝男子,何可掖我!我從我母死耳。」火熄,瑂與母、姊三屍相環結,時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望。瑂聘妻王,家江幹,聞喪來歸,事舅以孝聞。
劉希向,江南山陽人。火,其父入火中求先人木主遺像。希向自外歸,突火入,求其父不得,號而出;復入,火方盛,救者以為劉氏父子死矣。俄而牆圮,顧見庭樹下人影往來,乃爭入負其父出,左奉像,右握木主,希向牽父衣,額半焦矣。後數年,父病,希向為割股,良愈。希向年六十,病噎,其子亦割股,刀鈍,肉不決,剪之,乃下,然希向竟不瘳。
沈嗣綬,字森甫,江陰人。父燿鋆,湖北通判,鹹豐二年死於寇。嗣綬奉母還,寇至,徙避江船,高不可攀,展被以其母登。至通州,轉徙山東、河南,結繩床舁母,步從之,千數百里,不去左右。未至蘭山,道遇寇。嗣綬涕泣乞免,寇感其孝,遣四騎護行。至蘭山,方閉城拒寇,嗣綬求入城,守者疑諜也,趣縛之,涕泣言其故,乃得釋。既,亦得官湖北,以母病不赴。侍養十六年,進湯藥,夜起,慮履聲驚母,雖嚴寒必跣。凡事婉曲稱母意,見者感嘆。
謝君澤,江蘇武進人。父祜曾,事母以孝聞。寇亂,為賊虜,君澤冒死依護。父齒豁,不能食,恆嚼以哺。賊欲戕之,則號泣乞代父死,賊首感動,並釋之。
馮福基,代州人。父焯,為安徽潛山天堂司巡檢。鹹豐七年,寇至,福基年十四,匿母他所,藏利刃,計伺隙殺賊,不可得。日夜涕泣從至黃梅,市毒藥置飯中,斃賊十七,亦吞藥死。巡撫李續宜奏言:「福基以童穉之年,護母陷賊,計殺凶黨多人,從容就義。奇節至性,深可嘉湣!」被旨旌恤。
黃向堅,字端木,江南吳縣人。父孔昭,崇禎間,官雲南大姚知縣,挈孥之官,向堅獨留。鼎革後,孔昭阻兵不得歸,向堅日夜哭,將入雲南,親朋、妻子頗危之,向堅決行。至白鹽井,得父母並弟向嚴皆無恙,留一年乃歸,時為順治十年。行二萬五千里有奇,向堅次山川道途所經,自為圖十二記之,吳人作樂府紀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