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魏忠賢 - 95 / 176
古典小說類 / 佚名 / 本書目錄
  

魏忠賢

第95頁 / 共176頁。

 大小:

 第95頁

朗讀:

周氏叩頭道:「是弟子周氏,志心朝禮,恭叩老爺法座,懇求道法。」玉支道:「你不去信心悟道,卻半夜來我靜室攪擾,是何道理!還不快去!」周氏道:「弟子皈身、皈神、皈命,望老爺大發慈悲,俯垂教誨。」玉支道:「何人引你進來的?」周氏道:「是山主劉老爺。」玉支道:「本當即刻逐出,且看山主分上,且起來講。」玉支也下禪床,叫侍者取茶來吃。只見兩個清俊小童,捧着一盒果品,一壺香茶,擺下幾個磁杯。玉支道:「請山主來。」少頃,鴻儒進來道:「二位女菩薩請坐!」周氏道:「老爺在此,不敢坐。」玉支道:「坐下好講。」於是一桌坐下。那乜淑英坐于周氏肩下,未免遮遮掩掩的害羞,不肯吃茶,只低着頭。玉支道:「你們要聞的甚麼道?」

周氏道:「弟子只望老爺超脫苦海,免墮輪迴。」玉支道:「法有大乘小乘,有家教象教,皆能超脫輪迴,畢竟以大乘為主。凡學道者先守三皈,後尊五戒。何為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何為五戒?要不貪、不嗔、不愛、不妄、不殺。五者之中先要戒妄,凡事妄言、妄念最難收拾。惟靜、定二字最難,極為緊要。靜則諸念不生,定則諸妄不亂。然此靜定須從悟中來,故入道者先看你悟性何如。既有心學道,只在靜室中。」侍者又斟上一杯茶,鴻儒將果子遞在那淑英面前,乜淑英含羞不接。玉支道:「你為何不吃?」


  

周氏道:「他害羞哩。」玉支道:「羞從何來?你我雖分男女,在俗眼中看若有分別,以天眼看來總是一個,原無分別。譬如禽獸,原有雌雄,至以人眼看之,總是一樣,何從辨別?況我等這教,何以謂之混同、無為,只為無物無我,不分男女人物,貴賤賢愚,總皆混同一樣。況我輩修行,只以一點靈明要緊,至于四大色身,皆是假托,終於毀壞。故我佛如來,先撇去色身,刖足斷臂,不以為意,故能成佛作祖。觀音立雪投崖、捨身喂虎,凡可以濟人利物之事,皆肯捨身為之。你如今先存一點羞念,是從色相中出來,先犯了貪、愛二戒,何以悟道?以後切不可如此!」那乜淑英被他幾句胡言,說得果然忍着羞,接過果子來吃。至更深時,安他母女在禪榻前打坐。

自此為始,每日不離。常時花言巧語,謔浪詼諧,把那女子說動了心。正是烈女怕閒夫,婦人家水性,能有幾個真烈的,不久已被劉鴻儒弄上手了。

正是:

一朵嬌花出內闌,何人移種傍禪關。

狂蜂浪蝶齊飛入,零亂芳紅一夜殘。

那女子破身後,兩個人如膠似漆;那周氏也才四十餘歲,也打在網內,做了和尚的老婆,把個靜室禪房變做了錦營花陣。

一日,鴻儒在客寮中同幾個齋公管賬的說:「近日錢糧稀少,一日所入,不夠一日支用,怎麼區處?」幾個老齋公道:「一日有千餘人吃飯,如今正值農忙,人人有事,再一兩日《法華經》講完,且散了人眾,到麥熟時再舉何如?」眾人齊聲道:「其法甚善。」劉鴻儒口中勉強答應,心中忐忑不寧,想道:「若要散會,周氏母女拋捨不得;若不散會,又沒錢糧供眾。」只得在廊下走來走去,鬱悶無計。忽聽得一人說道:「若無錢糧,何不來問我。」

鴻儒抬頭看時,只見一個人坐在大殿台基上捉虱子。見鴻儒走來,便起身道:「山主為何有不豫之色?」你道此人生得如何?只見他:

短髮齊眉際,金環墜耳傍。

雙眉常凸兀,身體更骯髒。

直裰裁深皂,絲縧束杏黃。

聲音多響亮,拐李眾稱揚。


  
這頭陀乃堂中化油供廚的人,姓李,因跛了一足,人都叫他跛李。鴻儒道:「老李,你不去化油,怎麼在此閒坐?」跛李道:“油已化完,交與廚上了。

因為沒錢糧,故在此尋個計較。「鴻儒道:」正是錢糧不足,不日就要散會了。「跛李道:」山主原約要講《華嚴楞伽》的,如今一部《法華》尚未講完,怎麼就要散了?將來何以伏人?我倒有個計較,只要山主請我一齋。“

鴻儒道:「果有計策,一齋何難?同我來。」鴻儒同他到禪堂,邀他坐下,叫侍童泡好茶,拿桌盒來與他吃。跛李也不謙讓,吃個罄淨。少頃,廚上辦了好齋來,素菜擺上一桌。他叫了一聲:「多擾!」便低着頭又吃得碗碗皆空。隨後點心湯飯來,樣樣不辭。吃完,才合掌欠身道:「謝山主!」說罷往外就走。鴻儒攔住道:「你怎麼就走?且說這錢糧從何出處?」跛李笑道:「山主好狠呀!一頓齋你就要換若干錢糧。你且莫慌,自有來處,便見分曉。」說畢,大笑而去。鴻儒也沒奈何,只得獨立在房中納悶。

直到半夜時,正在睡夢中,猛然聽見人喊道:「不好了!那裡火起了!」

急坐起看時,窗子上映得通紅。忙披衣出來,只見人都亂竄,齊道:「是大殿上。」齊擁前去,只見正殿上紅光紫焰,有十數丈高。忙叫人取水來救,眾僧俗等俱拿火叉、水桶來。只見殿上格扇磚瓦絲毫未動,卻又火氣逼人。

內中有膽大的,便走上去推開格扇,屋裡卻不見有火。再看時,只見一個新雕的大佛座上安的一面鏡光上火光迸出,還未有佛。忽見跛李拉著劉鴻儒進來看了,向耳邊說了幾句。鴻儒道:「汝等不要驚慌,這是我們的功德感動佛菩薩,降祥光普照眾生,且請玉支法師來頌聖謝恩。」少頃,只聽得一派音樂,兩行燈燭,引着玉支和尚上堂誦經。叩謝已畢,說道:「神光從鏡中出來,必有奇異。可取個錦袱子來蓋了,待我入定去恭叩如來,問個明白。」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