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頁
承順,佟佳氏,漢軍正藍旗人。由文生於鹹豐四年隨其父甘肅寧夏鎮總兵定安出征湖北,累功擢至通判,發甘肅。歷權寧夏鹽捕通判、平番縣事,授甘州撫彞通判,所至有聲。同治元年,西寧撒回就撫,大吏以貴德孤懸大河以外,漢民與番、回雜處,治理不易,檄承順往署。適番、回械鬥,承順為之平怨息爭,番、回悅服。值河州回匪倡亂,甘、涼、寧、肅一帶響應,貴德回民洶洶欲動,承順勸導解散,以被難婦孺置署中別院,撫養數年。有主者認還,無主者擇配。由是漢、番感戴,回民亦懾其威。
時西寧所屬各相繼淪陷,貴德一孤立賊中者六年。城中回民暗結陝回謀亂,承順密調兵勇入城,嚴為之備。迴首馬朵三等率眾千餘人攻城,承順登陴抵禦,砲石雨下,斃賊頗多。城內回民開門應賊,城遂陷。承順率勇巷戰,身受重創,厲聲罵賊,賊怒,斷其左臂,罵愈厲;復斷其右足,罵如故;遂斷其首而支解之。其弟議敘知縣崇順、監生吉順扶其母薩克達氏至屍所哭詈,皆遇害。家丁李文忠等七名,同時死之。事聞,恤贈道銜,給世職。
貴德士民復以死事狀赴都申訴,禦史吳可讀疏言:「青海辦事大臣玉通疏報,祗及承順被害情形,猶惑於當時‘回眾拘集漢民、勒寫官偪民反,漢、回同謀戕官’之說,後經查覆,於精忠大節,仍未述及。在承順為國捐軀,光明俊偉,於原遂矣。遺愛在民,漢、番男婦老幼呼為活佛。誤觸其名,即童子皆呵禁之。在朝廷為有臣,定安為有子,甘肅為有官。闔門全節,允為一代完人,再懇優恤。」光緒初元,陝甘總督左宗棠覆奏,謂:「承順死節奇偉,一時僅見。綱常名義,不因品秩等差而別,則表揚較名位尊顯為尤亟。請官為建祠,並予謚法,以勵人心。」疏上,允之,謚勤湣。
托克清阿,字凝如,滿洲正藍旗人。道光十四年舉人,大挑知縣,發甘肅,署環縣、安化知縣,及土魯番同知。以清查事鎸級。鹹豐元年,捐複原官,補皋蘭。時回、撚擾陝、甘,土匪聞風響應。侍郎梁瀚治團練,疏薦之。總督樂斌亦以其任事果敢,檄署秦州直隷州知州,尋實授。同治二年,逆回竄甘南,州境戒嚴,托克清阿募壯勇,繕器械,力籌守禦。賊竄秦安,率軍迎剿,屢挫賊。賊糾大股至,眾寡不敵,力戰死之。事聞,詔以道員從優議恤,秦州及本旗立專祠。後秦州承其規畫,防禦嚴密,境獲安全。四年,秦州士民以托克清阿忠貞孝友,慈惠嚴明,潔己愛民,禦災捍患,在任時民皆安業,賊不犯境。遺愛餘威,實足固民心而寒賊膽,籥請加恩賜謚。總督恩麟據以入告,特詔允之,予謚剛烈。
馮元吉,字景梅,浙江山陰人。由供事議敘從九品,分廣西,歷署貴縣五山汛、淩雲平樂司巡檢。道光二十八年,授宜山龍門巡檢。鹹豐元年,金田賊由武宣東鄉逃竄,都統烏蘭泰、提督向榮、總兵秦定三等節節追剿。賊竄象州,兵勇不能禦,直至大樂墟,轉掠龍門。元吉率鄉兵禦之,戰敗,馳回署,衣冠坐堂皇,二子澍、溥侍立。家人請暫避,元吉厲聲曰:「身為命官,不能殺賊安民,走避偷生,吾不為也!」麾二子出,皆痛哭不去。賊至,父子抗罵,同遇害。家丁嚴祿、夏玉俱死。詔以元吉微員,從容盡節,澍、溥從父殉難,忠孝堪嘉。贈鹽運使司知事銜,賞世職,建專祠,澍、溥附祀。
平源,字沛霖,順天大興籍,浙江山陰人。由吏員敘典史,發安徽。鹹豐二年,署懷寧縣典史,恤獄囚,嘗曰:「囚死於法,可也;死於非法,不可也。」眠食皆躬察之。粵匪犯安慶,事急,囚譁,欲脫械去。源至,囚曰:「此何時也,公胡弗自便?」源曰:「此若輩所以犯刑也,死可苟免耶?」囚曰:「公不去,囚何忍去?」俄而城陷,巡撫蔣文慶遇害,餘官皆走。源獨冠服坐獄門外,賊至,脅之曰:「若降,官;若不然,飲吾刃!」源曰:「刃則刃耳,吾豈受汝脅者?」賊曳至懷寧縣署外殺之,逮死罵不絶口。安慶人思之,為立石於殉節處。
時又有張寶華者,為望江縣典史。聞城陷,視其妻賈氏自經畢,冠服坐堂上{罒馬}賊,死。華陽鎮巡檢王泗同時殉難,盱眙縣典史周來豫後於九年助守縣城,力戰墜馬死。
餘寶錕,江西德化人。附貢生,捐知縣。道光十六年,選授浙江景寧縣,以才力不及降調。復捐縣丞,發貴州。鹹豐五年三月,署麻哈州吏目。四月,仁懷縣教匪楊漋喜竄麻哈,隨知州何鋌擊卻之。尋盜魁陳大陸糾苗匪來犯,復隨鋌出戰。賊退,遂率眾攻拔下司岩、下鷄場等處,扼茅坪山,悉力堵禦。未幾,賊聚益眾,勢不能敵。退州城,賊旋陷都勻府。提督孝順兵至茅坪被圍,寶錕率團兵隨總兵佟攀梅援剿,圍解。自是無日不戰,互有勝負。巡撫蔣霨遠檄雲南降將陳得功隨孝順攻克都勻,進援麻哈,官軍勢復振。得功旋叛去,孝順軍潰,賊大股圍州城三日,寶錕率鄉兵登陴固守,賊不得逞。七年,城中糧匱,兵益單,寶錕自誓與城存亡。八年正月,賊悉眾來攻,寶錕出北門迎敵,不利,入城,賊已自他門入。寶錕持矛巷戰,賊不忍害,揮令去。寶錕怒罵,掣矛刺之,賊奪矛還刺,死之。
王汝揆,甘肅伏羌人。道光二十年舉人,揀選知縣,親老改教職。鹹豐間,授平涼縣教諭。同治元年,陝西回匪竄乾鳳,偪甘肅境,汝揆上書平慶涇道萬金鏞曰:「賊西偪鳳翔,必分黨由汧、隴間道趨秦安東北,構煽醜類。宜及其未至,扼險嚴防。不然,內應且四起,平涼擾則靈、固、狄、河等州縣亦危矣!」言未及用,賊尋由固關逾隴,張家川、蓮花城土回應之,陷鹽茶及固原,金鏞死之,平涼戒嚴。汝揆議盡毀城外民舍,無令賊倚為障蔽,議不行。未幾,賊圍平涼,汝揆協同守令,督率生徒,登陴固守,衣不解帶者六閲月。一日,偵西北二路賊少可擊,謁知府田增壽請率壯士縋城出剿,又不許。二年,賊匿民舍掘地道,納火藥轟之,城遂陷。人皆泣曰:「早從教諭言,事豈至此乎?」汝揆還署,易朝服,北向叩首訖,妻汪氏暨女一、孫女一皆死,乃從容就縊於孔廟鍾虡以殉。
汝揆性質實,敦孝友。居親喪,不入內,不禦酒肉。弟印揆,客西寧久,音信乏絶,汝揆往尋之,風雪中徒步千餘裡,卒挈其弟以歸。平生肆力於經籍,家居課徒,以窮經為急,輒點勘善本授之,勖以立品敦行。其官平涼,亦以是為教。期年,訟庭無士子跡。當城未陷之先兩月,有門人馳書勸引疾歸,謂可免難。汝揆曰:「無疾而稱疾,是欺也;食祿而苟免,非義也。」乃為書與戚友訣,略曰:「我生不辰,逢天癉怒,向者耳聞之,今則目睹之。平郡自二月以來,圍困日迫,飛書告急,援兵無一至者。汝揆妻、女,行當自盡,決不受辱於賊手。死者士之終,今誠獲死所矣。惟官卑不得展一籌以報國,死有餘憾耳。」三年,官軍克平涼,總督楊嶽斌請優恤。六年,總督穆圖善疏陳汝揆死事狀,請照陣亡例議恤,贈國子監助教銜,給世職,又命於本籍建祠,以從死之妻、女等附祀。 列傳二百七十九 忠義六
齋清阿 童添雲 彭三元 蕭捷三 周清元 蔡應龍
蕭意文 周福昌 彭志德 李存漢 杜廷光等 賴高翔 畢定邦
劉德亮 陳大富 陳萬勝 郭鵬程 王紹羲 王之敬
陳忠德 劉鬰林等 黃金友 麟瑞 蔡東祥 鄒上元
郝上庠 張遇祥 兄張遇清 曹仁美 毛克寬 邢連科
田興奇 田興勝 馬定國
齋清阿,字竹塍,納喇氏,滿洲鑲黃旗人。早喪父,母氏撫之。家貧,月夕至撤去鐙火。膂力過人,取巨磚置平地,拳擊之,立碎。以善射得名,嘗隨扈盛京,命射,中靶,賜克食。道光六年,發閩、浙,以都司用,補浙江杭州營都司,為總督孫爾準所賞。英吉利船入犯,獻燒船退敵策,不用。遞擢至廣東肇慶協副將。三十年,廣西金田亂起,檄令率兵至兩粵交界開建縣堵禦。匪二千餘,船四十餘,從縣北金莊偷越,督兵進擊,斬其酋二人,餘敗竄,自是不敢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