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稿 下 - 372 / 575
歷史類 / 趙爾巽等 / 本書目錄
  

清史稿 下

第372頁 / 共575頁。

 大小:

 第372頁

朗讀:

在城者老岸鎮巡檢劉斌、教諭呂秉鈞、典史陳實勛同時預難;把總戚明彰以拒賊陣亡:均闔門殉節。逆黨赴硃村說降,諸生硃繼連不屈,率村人戰歿。滑縣變作,黨徐安國起長垣,知縣趙綸;又黨硃成貴起曹縣,知縣姚國旃;陷定陶,知縣賀德瀚:均死之。

綸,浙江錢塘人。國旃,安徽歙縣人。林清將為亂,金鄉縣令廉知其謀,即羽檄各縣,皆不之信。國旃以幕友吳星萃力陳利害,乃為緝捕計。以吏役多通賊,故賊攻縣治,急求星萃甘心,先國旃攢刺數十創死。


  

德瀚,長沙寧鄉人。事急,令家丁賚印赴府告變,幕友硃樹堂等皆死於難。在籍洙泗學院學錄孔毓俊等則率鄉勇助官剿賊,戰死奮義村。

林清果於九月十五日率逆黨持械闌入禁城,頭等侍衛那倫應值太和門,聞警趨入,有勸其緩行者,不聽,曰:「國家世臣,當此等事,敢不急趨所守耶?」至熙和門,門閉,賊蜂至,被戕。那倫者,前太傅明珠後也。

宗室奕湄,鑲藍旗人。由筆帖式累擢至內閣侍讀學士。道光四年,命以頭等侍衛為和闐辦事大臣。六年七月,回部逆裔張格爾入卡滋事,勾結喀什噶爾回眾為內應。帝以和闐附近,命加意嚴防。八月,賊分擾葉爾羌,命揚威將軍大學士長齡帶兵往剿,取道和闐,奕湄派綠營弁兵前往策應,諭奕湄:「隨時查探彼處實在情形,如葉爾羌現在被圍,當令迅速相機前進,仍嚴防後路,毋墮賊計。否則即留兵和闐防堵,以壯聲威。」旋以葉爾羌失守,賊四出滋擾,奕湄仍回和闐駐守。賊偪城下,援兵未至,城兵僅八十餘名,奕湄晝夜嚴防,力竭城陷,死之。幫辦大臣桂斌同與於難。

景興,李佳氏,滿洲鑲紅旗人,駐防伊犁。官佐領。嘉慶二十五年,喀什噶爾卡倫外布魯特滋事,伊犁將軍慶祥以景興熟悉回情,奏派馳往查看。經參贊大臣永芹奏留署協領事。道光六年六月,張格爾復率布魯特滋事,慶祥又令馳往偵訪,設法進剿。旋與七品伯克帕塔爾生擒奇比勒迪之子侄,縛解來城,伏誅。又探得張格爾與從前滋事汰劣克一處居住,即乘其未備,剿殺逆回百餘名,生擒楚滿一名。奏入,帝嘉之。是年八月,喀什噶爾城陷,與防禦佟善等皆力戰陣亡。喀什噶爾城圍攻兩月有餘,以城中回匪響應,穴地道而進,遂致不守。文員則七品小京官銜陳孝寬,以戍員派辦文案在城,與巡檢陳天錫、未入流陳德隆均死之。

王鼎銘,字新之,山東嶧縣人。由廩貢官中書,除湖南新田知縣。道光九年蒞任,先投城隍廟,誓於神。治事甚勤。夏旱,跪禱烈日中,有應,以是得民心。十二年正月,江華瑤匪趙金龍亂作,湖南提督海陵阿進剿。鼎銘慮煽邑瑤,即冒雪步歷瑤棚戒諭。復召瑤長,曉以國法。與教官率紳士練鄉勇以守。突聞海陵阿等被戕池塘墟,即督眾禦賊。城外賊偪甚,將往諭賊,居民泣阻之。或報曰:「賊至!」城民驚竄,鼎銘朝服坐堂皇待之,書於幾曰:「仇我當殺我,勿傷我百姓。」指三尺練曰:「城亡,吾以此死。」以賊蹤尚遠,徐之。近縣寧遠、桂陽民感鼎銘之能死守,集萬人請帶剿,於是四路同進。賊分隊出,斃之無算。越日,桂陽之臨泰、大富等鄉復集二萬人,鼎銘身先策馬出城南,誓大創之。賊突以槍砲抵拒,死甚眾。先是賊密約邑瑤供送藥丸,瑤未肯負鼎銘,不與。賊乘夜脅取,故火器復烈。眾潰,鼎銘殿後,賊追至,大肆殺戮。鼎銘四顧慟曰:「奈何殺我百姓?」中砲落馬,剜兩目,身首異地。邑人得而攢之,越九十二日始改斂,面如生。

鼎銘殿後時,馬蹶,邑武生鄭奇光以所乘馬授之,鼎銘不可,強扶而上,鞭馬使疾馳。回身舞刀捍賊,受重創,死之。

呂志恆,江蘇陽湖人。由監生捐縣丞,發福建,累擢至台灣府知府。道光十二年,嘉義縣賊匪張丙等糾眾滋事,焚掠各莊,志恆率署知縣邵用之分路剿捕,用之行至店仔口被戕。志恆復帶兵擊賊於大排竹,以眾寡不敵遇害。先是逆匪輒以貪官汙吏妄殺無辜為詞,帝疑有激變事,下福州將軍瑚松額等查奏無據,如例予恤。

方振聲,順天大興人。由供事選授福建巡檢,升嘉義縣鬥六門縣丞。賊逼鬥六門,振聲樹柵濬渠,率兵勇防堵。賊首黃城率匪黨攻撲,與署守備馬步衢等協力守禦。賊夤夜縱火,蜂擁入柵,振聲持刀巷戰,戮數賊,力竭遇害。幕友沈志勇等同死之。妻女皆被戕甚慘。步衢與把總陳玉威亦同時陣歿。

楊延亮,字菊泉,湖南長沙人。嘉慶十六年,舉鄉試第一,成進士,用知縣,發山西。道光元年,補趙城縣。十五年,推升雲南南安州知州。時趙城有奸民曹順,以治病為名,傳習先天教,與其黨謀為不軌。斂錢造械,約八月分往平陽府、霍州、洪洞縣同時起事。三月,延亮尚未謝趙城任,偵得其狀,即飭兵役緝之。賊知謀泄,即糾黨潛入城,夤夜放獄囚,焚縣治,延亮死之,母妻子女及幕友楊成鼎同時遇害。事聞,詔用強克捷例予恤,特謚昭節。

師長治,字理齋,韓城人。由舉人捐內閣中書,改知縣,選浙江上虞。道光二十一年,再選湖北崇陽,蒞任甫百日而及於難。先是,縣胥役催徵錢漕,久為鄉民害。生員鍾人傑、金太和等起而包輸納,不數年皆驟富,與縣胥分黨角立。前令折錦元憒不治事,一惟胥役所為,致兩次閧漕。援巡撫伍長華批牘「漕石加徵一鬥」語制扁送縣,毀差房。武昌知府明俊務調停姑息,於是奸民日肆。錦元旋劾罷,以金雲門權縣事,擒太和置武昌獄,勢少戢。

其年九月,長治至,人傑聞上遊檄捕急,疑其仇生員蔡紹勛所譖,糾黨數百人篡取之。至則紹勛遁入城,躡追抵城,門閉,內外鼎沸。長治登城諭,不退,持竟夜,質明,人益眾。逾缺入,大索紹勛,不得,迫長治申狀,言紹勛作亂,人傑倡義捕反者,並請釋太和。時明俊以事至蒲圻,距崇陽一日程,長治先期遣長子懷印潛出,請明俊蒞縣鎮撫,而明俊急返武昌。眾益張,長治罵不屈,遂遇害。妾吳氏及侄女皆自經。家丁曹彬被殺。時十二月十二日也。

人傑以長治始至,無可歸罪,乃槥斂而哭祭之,言己以報仇倉卒,誤戕良吏,事不獲已,遂據城叛。脅眾逾萬,陷旁近數縣。明年正月,人傑等伏誅,恤世職。弟長鑣,官參將。於鹹豐七年,援剿安徽,與賊戰婺源之橫槎,陣亡。

王光宇,字溥泉,興寧人。以未入流分湖北,歷權典史、巡檢事,治盜有聲,補崇陽典史。變作,衣冠自經死。 列傳二百七十七  忠義四

張錫嶸 王東槐 曹楙堅等 周玉衡 王本梧 陳宗元

明善 覺羅豫立 世焜 徐榮 許上達等 郭沛霖 王培榮

硃鈞 錢貴升 徐曾庾 蕭翰慶 黃輔相 福格等


  
孔昭慈 徐曉峰 袁績懋 楊夢岩 鄧子垣 羅萱

侯雲登 黃鼎 陳源兗 瑞春 鄂爾霍巴 許承嶽 潘錦芳

廖宗元 劉體舒 李慶福等 李保衡 徐海等 淡樹琪

褚汝航 陳輝龍 夏鑾 儲玫躬 李杏春 硃善寶

莊裕崧 萬年新 易舉等

張錫嶸,字敬堂,安徽靈壁人。鹹豐三年進士,選庶吉士。四年,安徽巡撫袁甲三奏請總辦靈壁團練,授編修,記名禦史。十年,命視學滇南。時回匪作亂,府縣多為賊踞。或勸乞疾,錫嶸毅然曰:「吾奉命之官,寧避賊耶?」叱馭不顧,竟到滇。省城被圍,幫辦防務。以丁母憂回籍。

曾國籓之征撚也,駐軍臨淮,所部湘勇遣撤殆盡,僅存劉松山老湘營萬人,餘悉倚淮軍辦賊。淮軍新建平吳功,將領多自矜。國籓欲於淮北別募新營,使異軍蒼頭特起,備西北之用,而置將久難其選。值錫嶸服闋來謁,國籓大喜,密疏奏保治軍濠上,謂其誦法儒先,堅忍耐苦,足勝將帥之任。檄募敬字三營,隨湘軍戰守。時湖團有通撚者,國籓下令遷徙,錫嶸分別良莠,聯絡義圩。又以災賑日行泥淖中,圩民得蘇。

撚寇張總愚竄陝西,國籓調劉松山軍赴援,令錫嶸統三營與俱,至則解西安圍。復與賊戰於城西雨花寨,獨率百餘人衝擊,陷入賊陣,被十餘創而殞,時同治六年正月初六日。贈侍講學士,賞世職。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