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稿 下 - 345 / 575
歷史類 / 趙爾巽等 / 本書目錄
  

清史稿 下

第345頁 / 共575頁。

 大小:

 第345頁

朗讀:

汪楫,字舟次,江都人,原籍休寧。性伉直,意氣偉然。始以歲貢生署贛榆訓導。應鴻博,授檢討,入史館。言於總裁,先仿宋李燾長編,彙集詔諭、奏議、邸報之屬,由是史材皆備。二十一年,充冊封琉球正使,宣佈威德。瀕行,不受例餽,國人建卻金亭志之。歸撰使琉球錄,載禮儀暨山川景物。又因諭祭故王,入其廟,默識所立主,兼得琉球世纘圖,參之明代事實,詮次為中山沿革志。出知河南府,置學田,嵩陽書院聘詹事耿介主講席。治行為中州最。擢福建按察使,遷布政使。楫少工詩,與三原孫枝蔚、泰州吳嘉紀齊名。有悔齋集、觀海集。

同裡汪懋麟,字季甪,並有詩名,時稱「二汪」。康熙六年進士,授內閣中書。舉鴻博,持服不與試。服闋,復用徐乾學薦,以刑部主事入史館為纂修官。懋麟績學有幹才。為中書時,楚人硃方旦挾邪說動公卿,懋麟作辨道論詆之。熊賜履見其文,與定交。及居刑曹,勤於職事。有武某乘車宿董之貴家,之貴利其貲,殺之。車載而棄於道,鞭馬使馳。武父得車馬劉氏之門,訟劉殺其子。懋麟曰:「殺人而置其車馬於門,非理也。」乃微行,縱其馬,馬至之貴門,駭躍悲鳴。因收之貴,一訊得實,置於法。其發奸摘伏多類此。懋麟從王士禎學詩,而才氣橫逸,視士禎為別格。有百尺梧桐閣集。


  

陸葇,字次友,平湖人。幼時值大軍收平湖,父被執,葇詣軍前乞代父。軍將手詩★M3示之曰:「兒能讀是耶?吾赦汝父。」葇朗誦「收兵四解降王縛,教子三升上將台」,曰;「此宋人贈曹武惠王詩也。將軍不嗜殺,即今之武惠王矣!」將軍喜,挾與北行,善育之,為議婚。以先問名於楊,辭歸。補諸生,入國學,試授中書。康熙六年進士,管內秘書院典藉。再試鴻博,授編修,分纂明史,命直南書房。三十三年,召試翰詹諸臣豐澤園,聖祖親置第一,謂曰:「連試詩文。無出汝右者。」一歲七遷,至內閣學士。長至,奏句決本,請出矜疑二十餘人。後一年告歸。葇性孝友,兄南雄知府世楷前卒,葇教養遺孤,俾成立,有名於時。年七十,卒。著雅坪詩文槁。

奎勛,字聚侯,世楷子也。少隨葇京師,以學行為公卿所推重,顧久困諸生中。康熙末,年幾六十,始成進士,授檢討,充明史纂修官。匄疾歸,主廣西秀峰書院。奎勛篤於經學,忘饑渴寒暑。著陸堂易學,謂說卦一篇,足該全易。其詩學與明何楷詩世本古義相近。尚書說,惟解伏生今文二十八篇、戴禮緒言,糾正漢人穿鑿附會之失。春秋義存錄,則凡經、傳、子、緯所載孔子語盡援為據,力主春秋非以一字褒貶。奎勛說經務新奇,使聽者忘倦。最後撰古樂發微,未成而卒。

龐塏,字霽公,任丘人。生有至性。七歲時,父緣事被逮,母每夕禱天。塏即隨母泣拜,無或間也。稍長,工為文。康熙十四年舉人,試鴻博,授檢討,分修明史。明都禦史某諂附魏忠賢,其裔孫私餽金,匄閹黨傳諱其事勿書,力拒之。大考降補中書,洊擢戶部郎中,出知建寧府。浦城民以令嚴苛激變,夜焚冊局,殺吏胥,罷市,令懼而逃。塏聞變即馳至浦城,集士民明倫堂,曉喻禍福,戮一人而事定。民感其德,立書院祀之。九仙山多盜,至掠人索贖。掩捕數十人,境內帖然。未幾,告歸。

塏嗜吟詠,與同裏邊汝元以詩學相劘切。其所作醇雅,以自然為宗。有叢碧山房集。

汝元子連寶,字趙珍。世其家學。以諸生貢成均,廷試第一。應乾隆元年博學鴻詞科,不中選。十四年,復薦經學,辭不赴。或勸之行,曰:「吾自審不能如漢伏勝、董仲舒,安敢幸取哉?」著有隨園集。

陸圻,字麗京,錢塘人。少與弟堦、培以文學、志行見重於時,稱曰「三陸」。所為詩號西陵體。性穎異,善思誤書。嘗讀韓非子「一從而鹹危」,曰:「是‘一徙而成邑’也。」戲令他人射覆,不得,惟弟廷中之。平生不喜言人過,有語及者,輒曰:「吾與汝,姑自淑。」莊廷鑨史禍作,圻坐逮。以先嘗具狀自陳,事得白,嘆曰:「今幸得不死,奈何不以餘年學道耶!」親歿,遂棄家遠遊,不知所終。子寅,成進士。往來萬里,尋父不得,竟悒悒以死,時稱其孝。培死甲申之難。

丁澎,字飛濤,仁和人。有雋才。嗜飲,一石不亂,弟景鴻、溁並能文,時有「三丁」之目。澎,順治十二年進士,官禮部郎中。嘗典河南鄉試,得一卷奇之。同考請置之乙,澎曰:「此名士也!」榜發,乃廬陽李天馥,出語人曰:「吾以世目衡文,幾失此士。」坐事謫居塞上五載,躬自飯牛,吟嘯自若。所作詩多忠愛,無怨誹之思。有扶荔堂集。

先是陳子龍為登樓社,圻、澎及同裡柴紹炳、毛先舒、孫治、張丹、吳百朋、沈謙、虞黃昊等並起,世號「西泠十子」。

紹炳,字虎臣。在十子中文名最著。持躬尤端謹。有省軒集。

先舒,字稚黃。嘗從劉宗周講學。其詩音節瀏亮,有七子餘風。著思古堂集。

治,字宇台。篤友誼,陸培死,以孤女託為擇婿,得吳任臣。及立嗣,又以甥女嫁焉。有鑒菴集。

丹,字綱孫。美鬚髯。淡靜不樂交遊,而嗜山水。其詩悲涼沉遠,曰秦亭集。

百朋,字錦雯。以舉人令南和,有異政,百姓祠祀之。有襆庵集。

謙,字去矜。工詩,初喜溫、李,後乃循漢、魏以窺盛唐。有東江草堂集。謙與紹炳、先舒皆精韻學。紹炳作古韻通,先舒作韻學通指、南曲正韻,謙作東江詞韻。陸圻嘆曰:「恨孫偭、周德清曾無先覺。」

黃昊,字景明。十歲即善屬文。薄柳州乞巧,更作辭巧文,識者知其遠到。康熙中舉人,終教諭。


  
孫枝蔚,字豹人,三原人。少遭闖賊亂,結邑裡少年擊賊,墮坎埳,幸不死。乃走江都,習賈,屢致千金,輒散之。既乃折節讀書,僦居董相祠,高不見之節。王士禎官揚州,以詩先,遂定交,稱莫逆焉。時左贊善徐乾學方激揚士類,才俊滿門,枝蔚弗屑也。以布衣舉鴻博,自陳衰老,乞還山,遂不應試,授內閣中書。著溉堂集,詩詞多激壯之音,稱其高節。

李念慈,字屺瞻,涇陽人。順治十五年進士,以河間府推官改知新城縣。坐逋賦罷。會有荊襄之役,敘運餉勞,再起,補天門。與枝蔚同舉鴻博,試不中選。喜遊,好吟詠。有穀口山房集。施閏章稱其雄爽之氣勃勃眉宇,蓋秦風而兼吳、楚者。

丁煒,字瞻汝,晉江人。諸生。工詩,有吏才。順治十二年,定遠大將軍濟度統師取漳州,詔便宜置郡縣吏,得試士幕下,拔煒第一。授漳平教諭,遷知直隷獻縣,內擢戶部主事。時議稅閩鹽,煒力陳不可,事得寢。由郎中出為贛南分巡道。閩人佃贛者乘亂劫略,號「田賊」,捕治之,民情大洽。遷湖北按察使,脫重囚為盜誣者二十餘人於獄。尋坐事謫官,居武昌,未發,武昌卒夏包子作亂,脅使署。巡撫以死拒,東走安慶,乞師巡撫楊素藴。事平,降補知府雲南。會素藴移撫湖廣,以煒事聞,復按察職。俄以疾歸。

煒論詩,以為詩貴合法,然法勝則離;貴近情,然情勝則俚。故其為詩,力追三唐、漢、魏。無詭薄之失。有問山集。

林侗,字同人,閩人也。縣貢生。喜金石。卒,年八十八。弟佶,字吉人。康熙五十二年進士,官中書,工楷法。文師汪琬,詩師陳廷敬、王士禎。此三人集皆佶手繕付雕,精雅為世所重。家多藏書,徐乾學輯經解,硃彞尊選明詩,皆就傳鈔。有樸學齋集。

黃任,字莘田,永福人。工書。口辯若懸河。有硯癖,以舉人令四會,罷官歸,惟硯石壓裝。詩清新刻露,有香草齋集。乾隆二十七年,重宴鹿鳴。卒,年八十餘。

鄭方坤,字則厚,建安人。雍正元年進士。為令邯鄲,屢擢至山東兗州知府。時禁人口出海,抵奉天而未入籍者,悉勒還本土。方坤適知登州,以為司牧者但當嚴奸宄之防,不得閉其謀生之路,為白大吏,弛其禁。調武定,能盡心賑務。兗州饑,復移治之。方坤記誦博,詩才淩厲,與兄方城齊名。有蔗尾集,又著經稗、五代詩話、全閩詩話、國朝詩人小傳。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