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五虎平西 - 94 / 165
古典小說類 / 不題撰人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五虎平西

第94頁 / 共165頁。

但見千歲面貌如生,口眼不閉。包爺說聲:「狄王親,你是當今首重朝臣,辛勞為國,沒有幾時候安寧,平西方得少寧,豈料驟然得病歸陰,可惜你蓋 世英雄,如此不壽!雖則是冤魂作祟,下官卻是疑心,只因你在生時,有幾個冤結,得下官與你鳴冤,免得九泉含恨不下。」把個國丈聽了,真是氣悶,呵呵冷笑說:「包大人,你與狄王親對說,他不知如何答應於你。」包爺說:「國丈,下官與狄王親講說,於你何事?你又不把他謀害,因何着急起來?」國丈又笑道:「包大人你既會日斷陽間,夜查陰府,何不查明狄千歲何人所害,怎樣身亡,省得疑惑心內。」這幾句須是龐洪硬話,諒情心帶恐怯。包爺聽了動惱道:“老國丈,休得多言欺負,冤家有頭債有主,如若他果屈死的,下官也力為伸冤,可能力辦。」

老太君在內一聞包公之言,想他真乃赤心忠肝的忠臣,句句言來刺着奸臣,我兒若非先師指點,老身也動疑,必要他相驗了。今日非龐洪所害,倘若聽他相驗不出,就慚愧了。他即令丫鬟傳言出來:「啟上包大人,我家太太說千歲爺急病身亡,並無別故,求大人不必驗了。若是果有冤情,自必陰靈告訴的。」包爺一想,老婆子不知好歹,不識好人,下官一心無偏倚,他毫無分曉。也罷,既然他為母如此說,下官不相驗也何妨?且自閉門推出窗前月,任他春花自落開。潞花王也是心頭氣悶,與包公同走轉出驛中來。國丈招手說:「包大人轉來,久看些也何妨!」包公不理他的話,眾王爺大臣代君祭奠狄王親已畢,各各辭別回衙。


  

國丈回府,在書房洋洋得意說道:「狄青一死,老夫拔出目中釘,除卻心腹疾。但這包黑子,老夫與你不是冤家,何苦倚着狄青,尋我作對,偏要相驗屍骸,誰料狄青之母婦人見識,說他疾病亡身不要驗,弄得包黑子罷了下來,原來老夫之造化。」此時滿心歡喜,也不煩言。

且說收驗千歲之日,萬歲又差眾文武前來送驗,游龍驛內只是一番興閙,有車聲馬匹,紛紛齊集驛中。收驗蓋棺之時,各官員嘆息。潞花王千歲傷心不止,苦切淒涼。老太太不住泣哭,抱住屍骸不肯放下。

獨有孟、焦二人不知真情,心中苦楚,英雄之淚滔滔滾流。張、石兄弟做成蹬足垂胸,孟定國哭聲:「千歲啊,你乃一忠臣孝子,蓋世英雄,上大不憫,早已身亡。今日丟下了白髮萱親,無人奉侍,真乃令人聽見可憐!」哭聲不止。焦廷貴聲:「千歲,你是英雄大將,殺得西遼番狗片甲不留,因何怕起鬼來,被他活活捉去。

這些冤鬼如若出現我焦爺之眼,定然一拳一腳打他人泥,永不超生。」也是哭聲大振。又說這副棺木,乃是張忠用力辦來的,原是這棺柩是推筍封的,蓋上不用釘貫,以待事畢之後,易於開蓋。此棺若是時常棺柩,原有這樣款式,所以不動眾人猜疑,眾目共看來,狄千歲果已死了。

這是王禪老祖靈丹之妙,吃下此丹能延四十九日期。此時收驗已完,眾文武大臣各已散去回行不表。

再說當時張忠乃巧與老太君商議說:「來朝待小侄與石玉前往此處近地尋個好地方,然後就與狄大哥出棺。」太太說:「賢侄之言有理。」當時太太眾丫鬟暫且回歸王府,一刻坐轎而去。

且說次日,張忠、石玉二人喚焦、孟送太太回府去了。此時張、石弟兄往各處找尋,在游龍驛三里外,湊巧有個天王廟,這廟宇僧道全無一人,只剩得一間冷落凋零廟宇。原因五年前廟宇中傳說出了一個妖怪,日午還算定淨,晚上就不得平寧。人傳說妖怪弄死人,所以至今還無人敢在此出人。

此地原是十方所住,如今平西千歲在此暫停棺柩,怎敢言個不字?此時張忠、石玉二人看見此廟直進去,只見廟內一連三大進深後廂,還有廚子房,龕着俱齊。張忠說:「好了,此地正是大哥隱居之處。」二人十分如意,說待第三天然後遷棺。至今兄弟商議定,不回驛中,一程快馬回歸王府,將此說知太太。

老太君說:「二位賢侄調停就是,總是有勞二位,老身反覺不安。」二人說:「伯母,何出此言!此乃小侄應該之事。」暫且不表。不知狄爺如何出棺,下回分解。

第六十三回  靈丹藥狄青還魂 天王廟仙師賜寶

詩曰:


  
靈丹妙藥果非凡,頃刻還魂不等閒。

賜寶深沾師大德,他年破敵滅群奸。

前書說,張忠、石玉找尋得住所,商議到三朝然後出殯停棺。不覺光陰易逝,又到了第三天。眾家人、各將士穿縞素,齊至游龍驛出殯,往天王廟停頓棺柩。眾將、太太早已打點在驛中,原設立靈位要遮掩人耳目。

焦、孟二人不知真情,張忠令他仍回府中看守靈位。驛中靈位自有驛丞打點香煙。

張忠、石玉遂滔滔對太君說:「我二人守棺柩,仍往天王廟,調算回大哥甦醒才得放心。”太太吩咐:「怪之言不差,快些前去罷。」張、石弟兄一程到天王廟,閉上廟門,二人動手開棺。此棺木雖然上好堅固,只因二人氣力猛狠,先將子孫釘起了,然後把棺蓋輕輕推開,叫聲:「千歲,小弟張忠、石玉在此!」只見他口眼仍然不閉,顏色也像前容。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