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驥卻令都指揮方瑛,潛攻敵寨,思任發排着象陣,來截方瑛,被方軍矢射銃擊,象陣潰散。思任發尚死守寨中,會右參將冉保,亦由東路擊破諸寨,率兵來會,驥命截守西峨渡,自率諸將四面環攻,西風又作,復行縱火,敵寨立破,斬馘無算。思任發挈了二子,竄走緬甸,驥留兵屯守,奏凱班師。明廷飲至論賞,進封蔣貴為定西侯,王驥為靖遠伯,余皆升賞有差。
已發兵兩次了。
思任發聞大軍北旋,復自緬甸入寇,英宗語蔣貴、王驥等道:「蠻眾未靖,死灰復燃,卿等為再行。」貴、驥等頓首受命,遂起兵如前。發卒轉餉,多至五十萬人。大軍至金齒,檄緬人獻思任發,緬人佯諾不遣。
驥語貴道:「緬甸黨賊,不得不討。」貴亦贊成驥言,遂邀同都督沐昂,分道大進。貴身為前驅,麾眾渡江,焚敵舟數百艘,大戰一晝夜,殺敵幾盡。再諭緬人縛獻巨魁。
緬人答書,以思任發子思機發,竊據者藍,麓川別寨。恐他致仇為解。驥乃率兵赴者藍,搗入思機發寨中,思機發遁去,只獲他妻子,及部目九十餘人,當即露佈告捷。廷議以勞師已久,飭令還軍。
驥遂置隴川宣慰司,引師北歸。三次往返。越年餘,雲南千戶王政,奉敕幣宣諭緬酋,令繳出思任發,否則大軍且至。緬酋恐懼,乃執思任發及妻孥部屬三十二人,付與王政。
思任發不食垂死,政遂將他斬首,函獻京師。惟思機發仍出據孟養,屢諭不從,詔令沐晟子沐斌往討。晟死後,斌襲爵。斌至孟養,以糧盡瘴作引還。
王振必欲生擒思機發,再慫恿英宗,仍命王驥總督軍務,率都督宮聚,左右副總兵張軏、田禮等,剋日南征。四次用兵。驥渡龍川江,直抵金沙江,思機發列柵西岸,抵拒官軍。官軍造浮橋濟師,大呼奮擊,毀柵攻入。
思機發不能支,退保鬼哭山巔,又被官軍擊破,落荒遁去。驥追至孟冉海,地去麓川千餘裡,土番皆望風驚顧道:「自古漢人,從沒有渡過金沙江,今王師到此,莫非天威不成?」驥沿途宣撫,因恐饋餉不繼,收軍引還。不意思機發少子思陸,復由蠻眾擁戴,仍據孟養。驥知寇終難滅,乃與思陸約,立石金沙江為界,與他宣誓道:「石爛海枯,爾乃得渡。」思陸亦惶懼聽命,驥乃班師還朝。總計麓川一役,自正統四年出兵,直至十四年,方算做一場歸束。文亦止此,作一歸束。
但當時軍書旁午,日有征發,免不得騷擾民間,東南一帶的土匪,乘隙煽亂,統以誅王振為名,所在揭竿。閩賊鄧茂七,據陳山寨,自稱剷平王,攻陷二十餘縣,經御史丁瑄,集眾往剿,馳擊半年,才得蕩平。礦盜葉宗留、陳鑒湖等,遙應茂七,剽掠浙江、江西、福建諸境,勢日猖獗。茂七伏誅,鑒湖自欲為王,殺死宗留,居然建立偽號,糾眾攻處州。
浙江大理寺少卿張驥,遣人往撫,曉以利害,鑒湖還算聽命,情願歸降。
東南才報平靖,西北陡起烽煙,先是兀良哈三衛,屢次入寇,宣宗北巡,曾擊退寇眾,後來仍出沒塞下。英宗嘗遣成國公朱勇等,勇系朱能子。分兵四出擊兀良哈,連破敵營,斬獲萬計。兀良哈三衛濅衰,惟懷恨甚深,竟去連結瓦剌部。
入犯邊疆。瓦剌部長馬哈木死後,子脫歡嗣,應三十回。與韃靼部頭目阿嚕台,日相仇敵,阿嚕台竟為脫歡所殺,餘眾東徙。韃靼汗答裡巴已死,脫歡立脫古思帖木兒曾孫脫脫不花,為韃靼繼汗,自為太師,專攬權勢。
既而脫歡又死,子乜先嗣。乜先亦作也先,《通鑒輯覽》作額森。乜先嘗遣使入貢,王振以粉飾太平為名,賞賚金帛無數。至正統十四年,乜先以二千人貢馬,號稱三千,振令禮部點驗人數,按名給賞,虛報的一概不與,所有請求,只準十分之二,乜先大憤,又經兀良哈三衛往訴,遂大舉入寇。
韃靼汗脫脫不花,勸阻不從,也只好隨他發兵。於是脫脫不花,率兀良哈部眾,入寇遼東。阿拉知院寇宣府,並圍赤城。乜先自擁眾寇大同。
至貓兒莊,參將吳浩迎敵,一戰敗死。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率兵往援,又均戰歿寧和。
警報與雪片相似,飛入京城,英宗只信任王振先生,便向他問計。王振道:「我朝以馬上得天下,太祖太宗,都是親經戰陣,皇上春秋鼎盛,年力方強,何不上法祖宗,出師親征呢?」說得冠冕堂皇,奈後人不及前人何?英宗聞言大喜,便召集群臣,諭令隨蹕北征。是時熒惑入南鬥,廷臣都防有他變,兵部尚書鄺埜,侍郎于謙,遂力言六師不宜輕出,英宗不從。吏部尚書王直,又率百官再三諫阻,亦不見納。
先生之言,原不可違。竟下詔令郕王居守,自率六軍親征。英國公張輔,暨公侯伯尚書侍郎以下,一律隨行,軍士凡五十萬人。王振侍帝左右,寸步不離,沿途命令,統由他一人主持。
不愧為先生。及至居庸關,群臣請駐蹕,俱被駁斥。進次宣府,連日風雨,人情洶洶,群臣又交章請留。振大怒道:「朝廷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難道未見一敵,便想回去麼?語似近理,但問他有何把握?再有抗阻,軍法不貸。」好象一位王軍師。遂麾兵再進。一路上威風凜凜,無人敢攖。成國公朱勇等白事,皆膝行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