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史演義 - 75 / 255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明史演義

第75頁 / 共255頁。

 大小:

 第75頁

朗讀:

黎利聞黃福召還,謀變益急,遂糾眾攻茶龍州。交趾都司方政,領兵往援,與戰不利。指揮伍雲陣歿,守將琴彭亦戰死。利陷入茶龍,轉寇諒山,殺死守吏易先,硬把諒山占去。

榮昌伯陳智,懦弱無能,又與都司方政,不相輯睦,遂沒法定亂,只好飛使馳奏,候旨定奪。全然不智,如何名智?仁宗方信山壽言,遣壽賫敕往諭,授黎利為清化知府。及接陳智奏報,還道是山壽有材,足以撫寇,即飛飭陳智按兵以待,候山壽到了交趾,協議以聞。於是陳智推諉上命,一任黎利猖獗,勒兵不發。


  

尚書陳洽,見陳智遷延釀亂,甚是懊惱,即奏稱賊首黎利,名雖求降,實是攜貳,招聚逆黨,日益滋蔓,乞飭統帥陳智,早滅此賊,綏靖邊疆云云。仁宗乃復授陳智為征夷將軍,出討黎利。智尚在徘徊,至山壽入境,又一意主撫,賊勢從此益張了。

且說仁宗既冊定皇后,隨立子瞻基為皇太子,餘子瞻埈、瞻墉、瞻墡、瞻堈、瞻墺、瞻塏、瞻垍、瞻珽皆封王,命太子居守南京,意欲仍還南都,詔令北京都司,復稱行在。一面宥建文諸臣,放還永樂時坐戍家屬,並復魏國公徐欽原爵。欽系輝祖子,輝祖忤成祖意,奪爵歸第。應二十七回。

未幾,輝祖病歿,子欽復得襲封。永樂十九年,欽入朝,不辭徑去,成祖怒欽無禮,削職為民,至是乃給還故爵。且屢命法司慎刑,諭楊士奇、楊榮、金幼孜三人,審決先朝重囚,必往同讞,遇有冤抑,不惜平反云云。他如免租施賑,亦時有所聞。

不意洪熙元年五月中,二豎為災,帝躬不豫,才越兩日,病竟垂危。忙飭中官海壽,馳召皇太子瞻基。海壽甫抵南京,仁宗先已歸天。太子即日就道,自南而北,謡傳漢王高煦,謀在途中設伏,邀擊太子,左右請整兵為衛,或言應從間道北行。

太子道:「君父在上,何人敢妄行?」當下馳驛入都。至良鄉,太監楊瑛,偕尚書夏原吉、呂震,捧遺詔來迎,傳位皇太子。太子受詔,入哭盡哀,越十日即皇帝位,追尊皇考為昭皇帝,廟號仁宗,皇后張氏為太后,又以譚妃投繯殉主,追贈為昭容恭禧順妃。得未曾有。

統計仁宗在位,僅越一年,享年四十有八。太子瞻基即位,改元宣德,史稱他為宣宗。小子亦沿例稱呼。宣宗立後胡氏,系錦衣衛百戶胡榮女,並冊孫氏為貴妃。

並舉貴妃,為後文廢後張本。召翰林學士楊溥入內閣,與楊士奇等同參機務。命大理寺卿胡槩,參政葉春,巡撫南畿。自是遇有災亂,輒遣大臣巡撫,後來置為定員,三司職權,乃日漸從輕了,明初外省官制,置布政、按察、都指揮三司,分掌政、刑、兵三事。

及巡撫設而三司失權。這卻不必細說。

惟漢王高煦,自徙居樂安後,仍然不法,聞仁宗猝崩,召還太子,本欲發兵邀擊,因迫于時日,不及舉行。宣宗即位,恰奏陳利國安民四事,宣宗如奏施行。及改元初日,煦復遣人獻元宵燈,侍臣入啟宣宗道:「漢府來使,多是窺探上意,心存叵測。前時漢王子瞻圻,留居北京,每將朝廷情事,潛報漢王,平均一晝夜間,多至六七次,先帝防他漏泄,徙至鳳陽守陵。

此次陛下登基,漢王又藉口奏獻,使人常至,詭情如見,不可不防。」仁宗徙瞻圻事,就此帶出,以省筆墨。宣宗道:「永樂年間,皇祖嘗諭皇考及朕,謂此叔有異心,但皇考待他甚厚,朕亦應推誠加禮,寧他負我,毋我負他。」乃馳書報謝。


  

煦日夜製造軍器,籍丁壯為兵,出死囚,招亡命徒,奪府州縣官民畜馬,編立五軍四哨,授指揮王斌為太師,知州朱恆,長史錢巽為尚書,千戶盛堅,典仗侯海為部督,教授錢常為侍郎,遣人約山東都指揮靳榮為助,期先取濟南,然後犯闕。

御史李濬,致仕歸田,家住樂安,得着這個消息,急棄家易服,從間道馳入京師,上書告變。山東文武軍民,與真定等衛所,亦飛報高煦亂狀。適煦遣心腹枚青,往約英國公張輔,請為內應,輔縶青以聞。宣宗遣中官侯泰,賜高煦書,慰勉備至。

煦反盛兵見泰,厲聲道:「靖難兵起,若非我出死力,哪有今日?太宗輕聽讒言,削去護衛,徙我樂安,仁宗徙以金帛餌我,今又動言祖制,脅我謹守臣節,我豈能鬱鬱居此,毫無舉動?你試看我士飽馬騰,兵強力壯,欲要橫行天下,也是不難。速歸報你主,執送奸臣,免我動手!」竟欲效乃父耶?但福命不及乃父,奈何?泰不敢抗辯,唯唯而出;既還京,也含糊覆命。

隔了數日,煦遣百戶陳剛,賚奏入朝,奏中語多悖逆,且指夏原吉為罪首,定欲索誅。宣宗乃動憤起來,夜召諸大臣入議,擬遣陽武侯薛祿,往討高煦。大學士楊榮抗言道:「陛下獨不見李景隆事麼?」宣宗轉顧原吉,原吉先免冠謝死罪。宣宗矍然道:「卿何為作此態?莫非為高煦奏請麼?煦無從啟釁,只得借卿為口實,朕非甚愚,何至為煦所欺?」原吉謝恩畢,方奏道:「為今日計,宜卷甲韜戈,星夜前往,方可一鼓蕩平。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