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小豬由於太瘦小,在部落裡常常被同類奚落和嘲笑,因此它決定把自己的生活方式改變一下:它不再在自己的部落裡生活了,為了改變自己,它來到了大象生活的地方,眾象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這個沒鼻子的怪物。但是小豬並不理會這些,它開始了自己的演說:「本來我們同種同宗,也有長長的鼻子。但是,當我得知鼻子長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祖上嘴饞貪吃,並因此受到其他動物的譏笑後,我毅然割掉了鼻子……」
聽眾中,有一頭小象覺得豬講得有道理,就割掉了自己的鼻子。於是,小豬對另一頭小象說:「你看,人家割掉鼻子後多有個性……」
第二頭小象覺得也有道理,就割掉了鼻子。
然後是第三頭,第四頭……逐漸地,眾象都把豬奉做智者,由豬發的割鼻子成了一種時尚,所以,我們看到這個世界上豬越來越多。
立世存身:交朋友,一定要瞭解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不要因為那些所謂「朋友」的一句話而丟掉自己求生的工具。
管寧割席
字數:
476
東漢末年時,在洛陽有三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他們自稱為「龍」,就是一個人為龍頭,一個人為龍身;另一個人則為龍尾。
由於他們三人的才華出眾,所以在諸侯中也都得到了重用。下面就有一個故事是說他們其中的「龍頭」管寧和「龍身」華歆。
他們兩個曾經是一對很親密的朋友,後來都在曹操手下做事。
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有一次,他們兩人在菜園裡鋤草,從泥土裡翻出一塊黃金。管寧目不斜視,把黃金當作瓦片石塊一般,仍然不停手地揮鋤,華歆卻心中一動,彎腰拾起金塊,端詳了一陣,才把它擲掉。
又有一次,他們兩人坐在炕席上讀書。忽然外面鼓樂喧嘩,有位高官達貴乘坐華麗的馬車經過門前。管寧彷彿沒有聽見一樣,埋頭讀書,而華歆呢,連忙丟下書本,跑到街上去看了。當華歆回來的時候,管寧用刀子把炕席嘩地一割為二,說:「從今以後,你再也不是我的朋友了。」
華歆先事孫權,後事曹操,祖上幾代人都食漢家俸祿,但是華歆卻不思報恩,最後曹丕篡位的時候還是華歆用劍威脅漢獻帝退位讓賢。
立世存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交朋結友上應以共同的思想作為基礎。
鐵壺和陶壺
字數:
519
陶壺是主人要裝水時買回來的,而鐵壺則是用來裝未燃盡的木炭的。他們先後被主人帶到了這個家裡。只是在不知不覺中,陶壺和鐵壺都閒着沒事幹,現在就在倉庫裡打發無所事事的日子。
有一天,鐵壺對陶壺說:「我們結伴去旅行吧!」
陶壺不知道鐵壺為什麼會忽然發出這個邀請,而且還要特意邀請自己。陶壺想了想,可能是因為我和它形狀相同吧,可是我們的用途大不一樣啊。思考再三,陶壺還是委婉地謝絶了,因為它知道,老老實實地待在爐火旁是自己最明智的選擇。對自己來講,哪怕稍有點磕碰或出現什麼意外就可能粉身碎骨,變成一堆碎片。
陶壺說:「你要比我硬朗得多,沒有什麼能使你受損,而我就不行了,你的好意我心領了。」
「我可以保護你,”鐵壺說,“假如有什麼硬東西要撞到你,我可以將你們隔開,你不就可以安然無恙了嗎?」
陶壺覺得鐵壺說得有道理,就同意與鐵壺結伴上路。兩個三條腿的傢伙一瘸一拐在路上行走,稍有磕碰兩者就撞在了一起。陶壺難受死了,還沒來得及抱怨就已被它的保護者撞成了一堆碎片。
立世存身:人生活在社會上,選擇朋友必須和自己志趣等條件相當的人,只有這樣才能長久而和睦地相處,而不至于隨時存在分道揚鑣的可能。
高山流水
字數:
758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著名的音樂家叫俞伯牙,他彈琴的造詣很深。他每次彈的琴不僅能引來很多的小動物,還能讓聽到琴聲的人忘掉憂愁,他在楚國非常有名,全國的人都很尊敬他,經常有一些百姓給他送些東西來換取他的一首曲子。
楚國還有一個人,名叫鐘子期,他是一個樵夫,雖然不會樂器,但是他很會欣賞音樂,而且能夠體會到別人體會不到的東西,尤其是聽琴,他不僅能聽出其曲的來歷,還能夠聽出撫琴人的心情和心境。
有一天,俞伯牙一邊觀賞月光,一邊取出瑤琴,輕輕彈奏。他忽然聽到有人偷偷讚賞他的琴聲,原來是年輕的樵夫鐘子期。
於是,二人一起探討琴藝。俞伯牙發現鐘子期雖然是一個樵夫,但是他的音樂修養很深,不在自己之下,俞伯牙對他越加敬重。
俞伯牙說:「現在,我來彈琴,你試着聽聽我的心裡在想什麼。」
鐘子期說:「遵命。請您彈奏吧!」
俞伯牙心裡想到高山,在彈奏時琴音中表現出高山的意境。
鐘子期說:「妙啊!巍峨高大,意在高山。」
俞伯牙想到江水,在彈奏時琴音中表現出流水的意境。
鐘子期說:「妙啊!浩浩蕩蕩,意在江河流水。」
俞伯牙心中有什麼想法,鐘子期都能從琴音中辨識出來。於是俞伯牙把鐘子期引為自己的知音。
有一次,俞伯牙邀鐘子期到泰山北面遊玩,遊玩的途中突然遇到暴雨,他們就到岩石下面去休息,俞伯牙拿過瑤琴來彈奏。起初彈的是霖雨曲,然後又模擬山崩的聲音。
每奏一曲,鐘子期都能徹底領悟他心中的感受。
後來,鐘子期死了,俞伯牙感慨地說:「千金易尋,知音難求。」
他知道再也沒有人能聽懂他的琴聲了,便悲痛地撕斷琴弦,摔碎了瑤琴,再也不彈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