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宮十八朝演義 - 75 / 186
古典小說類 / 許慕羲 / 本書目錄
  

宋宮十八朝演義

第75頁 / 共186頁。

 大小:

 第75頁

朗讀:

那花蕊夫人,又精擅烹炰,後主日日飲宴,覺得餚饌都是陳舊之物,端將上來,便生厭惡,不能下箸。花蕊便別出心裁,用淨白羊頭,以紅麹煮之,緊緊捲起,將石鎮壓,以酒淹之,使酒昧入骨,然後切如紙薄,把來進禦,風味無窮,號稱「緋羊首」,又名「酒骨糟」。後主遇著月旦,必用素食,且喜薯藥。花蕊夫人,又以薯藥切片,蓮粉拌勻,加用五味,調和以進,清香撲鼻,味酥而脆,並且潔白如銀,望之如月,宮中稱之為「月一盤」。

其餘餚饌,另翻花樣,特別新制的,不計其數。後主將她的法兒,命禦膳司刊列食單,多至百卷,每值禦宴,更番迭進,累月沒有重味。那菜餚之多,也就可想而知了。後人也有宮詞一首,專詠此事道:


  

聽朔先期敕大官,緋羊首向食單刊;

玉霄自具清虛府,只奉齊筵月一盤。

後主因花蕊夫人最愛牡丹花與紅梔子花,因闢宣華苑,廣選牡丹,種植于內。蜀中牡丹花種,最為珍貴,惟于繪圖中見之,皆稱為洛陽花,不知有牡丹之名。後主不惜金錢,四出收集,廣加栽植,十分茂盛,改名宣華苑為牡丹苑。當春花開時,雙開的有十株,黃的、白的各三株,黃白相間的四株,其餘深紅、淺紅、深紫、淺紫、淡花,巨黃、潔白;正暈、側暈,金含棱、銀含棱;傍枝、副搏、合歡、重疊台,多至五十葉,面徑七八寸,有檀心如墨的,花開香聞五十步,真個是錦繡成堆,繁華滿目,如入花城香國,疑是閬苑蓬瀛;後主與花蕊夫人,日夕盤桓花下,吟詩作賦,飲酒彈琴,便是神仙也無此快樂。

後主又因歌詞俱乏新調,遂於後苑,召集群臣,開筵大賞牡丹,命群臣各賦新詩,播入管弦,吹唱起來,音韻嘹喨,煞是可聽。不啻唐元宗在沉香亭,命李太白奏清平樂,此後便著為例,年年三月間,必舉此會,名為宴戇瑞牡丹。那紅梔子花,乃是道士申天師所獻,只有種子兩粒,說是入山訪道,仙人所賜,不敢自秘,故以進禦,實繫世間罕有之物。王昭遠又從旁獻諛道:「仙花出現,乃國家祥瑞,西蜀當興之兆,陛下宜敬謹受之,種于後苑,不可褻瀆。」後主大喜!厚賜申天師,將這兩粒花種,栽于芳林園內,命謹密宮人,專司灌溉,小心培植。這花得着人工調養,果然發育甚快,開起花來,其色斑紅,其瓣六出,清香襲人。花蕊夫人最愛這些花,說紅梔子有牡丹之芳艷,具梅花之清香,真是仙品。後主亦看得十分寶貴。

民間聞得紅梔子花乃是仙品,蜀中只有兩粒種子,還是仙家賜于申天師,由申天師獻於後主,已栽在芳林園內。民間哪裡還可購覓?蜀中人民,空自尋覓一番,絶無所得,便有人模仿那花的式樣,畫在團扇上面,執在手內,以示誇耀。初時不過一二善畫之人,聊以遣興。後來竟相習成風,不但團扇上面畫着紅梔子花。

那豪家子弟,便命綉工,綉在衣服上面,到處遊行,比較美惡,爭艷鬥麗起來。那些婦女,見男子們這樣看重紅梔子花,也就互相倣傚,都把絹素鵝毛裁剪出來,做着紅梔子花,插在鬢上,作為裝飾。一時之間,傳遍蜀中。那鳳釵珠環,金押銀簪,盡都摒而不用,一齊戴起紅梔子花來。

就是後宮裡面,那些嬪妃宮娥,也都戴着此花,遂成為當時的風尚。後人也有宮詞詠此事道:

紅梔花種自仙岩,點綴釵梁綠鬊銜;

香似宮梅兼有色,畫宜團扇綉宜衫。

後主又因蜀稱錦城,不可沒有點綴,乃下令國中,沿著城上,盡種芙蓉。至秋時,芙蓉盛開,沿城四十里遠近,都如鋪着錦繡一般,高下相映,耀目爭暉。時近中秋,後主命駕,往游浣花溪,並觀水嬉。其時蜀中,百姓富庶,又直昇平之候,遇著佳節,一齊踵事增華,點綴太平景象;所以到了中秋佳節,便在浣花溪畔,濯錦江邊,羅列水嬉,慶祝中秋。

如今聞得後主禦駕,也來觀看水嬉,更加興如顛狂,夾着江岸,皆創起錦棚綉帳,花亭月榭,以為禦輦憩息之所。鬨動了傾城婦女,都來遊玩,珠光寶氣,綺羅成陣,蕭鼓畫船,遂隊而行。及至後主禦輦出宮,帶了無數的宮嬪女官,一個個錦衣玉貌,珠履綉襪,車水馬龍,碾塵欲香,所過之處,百姓皆伏地迎接,口呼萬歲,真個是風流天子,千古盛事。後主龍輦出城,遙看著沿城的芙蓉花,開得疊錦堆霞,一眼望去,好似紅雲一般,連續不斷,心中大喜!對左右近臣說道:「自古以蜀為錦城,今日觀之,真個是錦城了。」侍臣張立,見後主荒淫驕奢,久欲講諫,現在得有機會,便作詩一首,陳于後主,意在諷諫,其詩道:

四十里城花發時,錦囊高下照坤維;


  

雖裝蜀國三秋景,難入幽風七月詩。

後主看了張立這詩,知道他意存諷諫,但只笑了一笑,也不獎勵他,也不責備他,一直出城,到了江邊,棄了禦輦,同着花蕊夫人,寵妃張太華,與近禦的宮人,登上龍舟。其餘的妃嬪宮娥,俱坐著鳳舸,追隨着後主的龍舟,上下遊行,觀看水戲。真是珠翠羅綺,名花異香,馥郁森列,十里錦江,龍舟來去,舟中蕭鼓競奏,弦竹齊鳴,前後左右的美貌宮人,都輕啟朱唇,放出嬌音,唱着後主自編的《萬裡朝天曲》。那嬌喉宛轉,如鸞鳴樹梢,怡神悅耳。

兩岸的百姓,連水戲都無心觀看,只追逐龍舟,聽唱歌曲,望着舟中,錦繡羅綺,就如神仙一般,莫不稱羡!後人又有宮詞詠道:

浣花溪水滑于油,面面芙蓉映好秋;

下上龍舟蕭鼓引,神仙宛在錦城游。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