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又豈是彼蒼彰善癉惡的道理呢?所以「得國由小兒,失國亦由小兒」這兩句話,雖是元朝伯顏拒絶宋使的口難言,並不是什麼箴語。但是把宋朝得國失國的因由仔細想來,伯顏這兩句話,倒好像上天借他來表示有一種絶大的因果一般哩!先嘮嘮叨叨的說上這一番空話,粗粗看來,好似迷信,細細按去,恰有道理。等到把這宋宮十八朝演義依着事實,挨次敘來,方知所言並非空中樓閣,實是信而有徵哩。
且說五代時候,後唐明宗李嗣源,接位以後,因為群雄割據,天下不能統一,幾十年來,兵戈擾攘,禍亂相仍,把那百姓弄得家破人亡,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之四方,那種民不聊生的情形,他瞧入眼中,實在不忍。因此每晚在宮內,焚香叩拜,向天祝告道:「某是胡人,為眾所推,暫承唐統,願天早生聖人,為生民主,撥亂反正,統一中原。」不料他一片誠心,每夕禱告,竟能感動,心鑒其真忱。
在明宗天成二年,洛陽夾馬營內,果然誕生靈異,竟產下個香孩兒來。這香孩兒生產的時候,赤光繞室,並且異香馥郁,發自小兒身上,經宿不散,因此遠近傳為異聞,盡稱此兒為「香孩兒」;到處傳說這香孩兒生有異稟,是將來的真命天子,所以才有這樣奇異的預兆。但是,這香孩兒,既人人說他是真命天子。
你道他究竟姓甚名誰?原來香孩兒便是大宋朝開基創業的第一代太祖皇帝,姓趙,名匡胤,本貫河南涿州人氏,世代為官,不同卑賤之家。高祖諱朓,曾經做過唐朝的永清文安幽都三縣縣令。曾祖單諱珽在唐官居節度,並御史中丞。祖諱敬,曾為營薊涿三州刺史。
父親雙名弘殷,少驍勇,善騎射,神力過人,相貌嶔崎。後唐莊宗,因其勇猛,有膽略,命典禁軍,官拜都指揮使。娶妻杜氏,乃定州安喜人,杜三翁之女,幼讀詩書,生性嚴正,治家極有禮法,與弘殷夫婦同庚,自結縭以來,夫婦相敬如賓,真有孟光舉案齊眉的情形。弘殷因其知書達禮,持家有法,也十分敬愛於她。
那杜氏嫁了弘殷,第一胎便生一子,弘殷青年得兒,自然歡喜異常。遂取匡時濟世之義,題名叫做匡濟。不幸未及周歲,遽而夭折,弘殷夫妻心下十分悲傷。幸得第二胎復生一男,取名匡胤,便是遠近皆知,傳為異事的香孩兒了。
那香孩兒初生時,體有紅光,異香滿室,經宿不散。及至長大起來,生得蛾眉鳳目,隆準龍顏,面泛紅光,相貌異於常人,而且性情豪邁,膽略過人;更並性喜武藝,最好的是騎馬射箭,舞刀弄棒。又復膂力甚大,質地聰敏,凡是各種武技,十八般軍器,莫不一學便會,一會便精。尋常懂武術的人,哪裡近得來他!其父弘殷,本是武官,歷事後唐後晉兩朝,未嘗失職。
因此每逢校閲軍伍,操練行陣的時候,匡胤必定前往觀看,且喜出入營中,開硬弓騎劣馬,習以為常。弘殷愛子心切,也不禁止他。唯有杜氏見兒子專好武藝,不肯讀書,心下甚為不悅;又見弘殷任他如此,不加以禁止,更覺不快;便對弘殷說道:「香孩兒年紀漸長,應該使他入塾讀書,將來學成之後,可以效力王家,光宗耀祖,方不負你我生他一場。倘若聽憑他在外遊蕩,整日間跑馬射箭,持槍拈棍,學那匹夫之勇,將來一字不識,如何能夠出仕,豈不墮落趙氏的家聲麼?你應該勸他認真讀書方好。”
弘殷聽了杜氏一番言語,心下深以為然,命人把匡胤叫來,向他說道:「你年紀已長,終日裡舞刀弄劍不務正業,將來如何得了?從此以後,須要把刀槍弓箭,一齊拋去,認真讀書,以圖上進,方不愧我們的世家子弟。」匡胤聽了,奮然說道:「『治世用文,亂世用武。』現在時局擾亂,兵爭不已,兒很願練習武事,將來乘機崛起,始能安邦定國,揚名後世,方不虛此一生呢!」杜氏從旁笑道:「但願兒能夠繼承祖業,不墮家聲,那就好了。還想什麼大功名大事業麼?」匡胤笑道:“唐太宗李世民,當日也不過是將門之子,後來居然化家為國創成帝業,兒也是世代將門,所以注重武事,深願和唐太宗一般,轟轟烈烈做一番極大的事業,豈不很好麼?」
弘殷不待匡胤說畢,早已大聲喝道:「你不要信口胡說,世上講大話的人,往往沒有用處,我不能任你如此胡閙。」說畢,又回顧杜氏道:“匡胤在家讀書,無人訓誨,仍是沒用,我要親自教他,
又因身典禁軍,沒有空閒,只有你父杜三翁,他是飽學之士,現在隱居家中,一無所事,我想把匡胤送往外公家內,請其教授詩書,不知你的意思如何?”杜氏應道:「這有什麼不好呢?我父親通達古今,下筆萬言,真是宿學大儒。匡胤得他訓誨,將來是不患不成的。待我將行李略略收拾,明天清晨,就可以到外公那裡去了。」弘殷點頭稱是。
杜氏見主張已定,便回到後中堂,將行李一件一件,替匡胤收拾好了,交與弘殷。當晚不便送匡胤去,到得明日清晨,起身之後,弘殷又向匡胤叮囑道:「你此去原為的是讀書,須要小心謹慎,聽外公的教訓,如果稍有不對之處,為我知道,定然加以責罰,絶不寬容。你可牢牢記着,休得遺忘。到得外公那裡,尤其要上進用功,莫辜負我期望你的心意,此處到安喜縣,路途雖不很遠,我卻無暇送你前往,可由自己帶著應用之物,獨自前去。
在外公那裡讀書,不可怠惰,有事方可歸來,無事不必歸家,致礙讀書。」匡胤一一應諾,便帶著行李,辭別父母,向安喜縣杜三翁家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