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吳三桂 - 347 / 413
古典小說類 / 三月 / 本書目錄
  

吳三桂

第347頁 / 共413頁。

 大小:

 第347頁

朗讀:

第二天,吳三桂辭別了圓圓又回

到王府,然而就在這天夜裡,後宮中又傳來激烈的吵閙聲,而且是女人的,其中還夾雜着哭聲與哀嘆……


  

這個女人正是吳三桂的原配夫人——王妃張氏。

張氏是吳三桂十七歲時,老父老母為其明煤正娶的結髮正妻。她長相端莊賢嫻,溫文爾雅,不苟言笑,恪守婦道,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賢妻,因此自從成婚之後,她與吳三桂的感情甚好,多少年來兩人相依為伴,從未發生了口角。此後張氏還為吳三桂生了長子吳應熊、次子吳應瓊,又生了四個女兒……吳三桂的幾個兒女都是張氏所生。

可是令人費解的是,張氏自從做了平西王妃之後,性情大變,一改過去賢淑端莊之態,而變成了一個凶悍潑辣的女人,動不動就與吳三桂吵罵不休……許多人暗地裡稱她為河東獅,這不過是人們對悍婦的一種通稱而已。

是張氏仗恃皇妃的資格而發生了這樣的變化嗎?—一不是。她那點資格簡直太小了,雖然說是皇上來封禦批,也有高貴的品級,但在平西王吳玉桂面前她還能算個什麼?而且,如果吳三桂真的動怒,奏請廢去王妃,誰能不同意誰又敢反對.就連皇上也得給面子。況且現在吳三桂造反就在眼前,他又怎能瞧得起皇上呢?他說讓誰死,恐怕誰就活不成。

是張氏妒忌,爭風吃醋嗎?——一也不是。張氏今已是五十多歲的年紀,自知「人老珠黃不值錢」,因此也就不主動與吳三桂多接近,況且張氏又很清楚,吳三桂為親王,又兼風流成性,哪有守着妻子的美事?何況自古以來,男人妻妾成群已是傳統。不許妒忌成為婦誠之一,不妒忌成為婦德之一。作為親王王妃,她還能不准吳三桂納妾?不准他與八面觀音,四面觀音,以及數不清的女人廝混?那樣做,恐怕從哪方面講都是不允許的……

那麼張氏究竟是為什麼變得如此潑悍了呢?正是為了自己的兒子,女兒,為了吳三桂的家族。

做為吳三桂的妻子,丈夫的一切有什麼能瞞得過張氏的眼睛?而且張氏掌內治事,從吳三桂密謀的一開始,就對他的心思摸了個一清二楚。

在張氏看來,吳三桂做為一領軍之將,由卒伍而總兵,由總兵到伯爵,又由伯爵到王爵,又到親王爵,而且還統領兩省藩鎮,早就應該心滿意足了。如此享受榮華富貴,還想怎麼樣呢?也許她連做夢也沒想過自己能成為王妃。

就是你吳三桂在連年的征戰中,連生死都不保,又能想到會有今日的榮華富貴嗎?

張氏百思不得其解,反清究竟有什麼好處?在她看來,清朝的國勢比起昏庸的明王朝來要勝強百倍,無非是衣服髮式之變,又有什麼值得爭的?穿什麼不是穿?頭髮留成什麼樣不一樣都是頭髮?誰來當皇上,你不是一樣要當你的官?她從小就知道,叛逆大罪是要滅九族的!九族之首就是自己的兒女,以及妻族——張氏全族!她倒不是自己貪生怕死,而是擔心因為一人而牽連了自己的兒女,親人,自知於心不忍。

吳三桂妻妾再多,女人再多,然生兒生女者惟她一人,正妻王妃惟她一人,骨血相連惟她一人,她不替吳三桂着急,誰又會替他着急?

本來張氏很少見吳三桂,可這些日子來,她經常到吳三桂的寢宮,養顏殿,一見面就是苦苦的規勸,百般的哀求,淒慘的哭訴,然而每一次都是枉費心機,絲毫不能打動吳三桂的心。

每一次張氏來規勸他,吳三桂都凶狠地罵她,「婦人之見,少管我的大事!」張氏傷心之極,又變成一遍遍的哭閙,這樣一而再再而三,連吳三桂都感到沒有辦法了,只得不言不語地聽她寒酸,畢竟吳三桂不能把她怎麼樣,——她是兒子女兒的親生母親,是王妃正妻,她這一次的哭閙,無非也是為自己着想,替兒女擔心,等大事成功之後,她自己就不閙了。因此吳三桂從此處處都遠離張氏,見她就避着走,人們卻都以為吳三桂怕張氏。

直到有一次,吳三桂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

就在康熙撤藩詔書來到雲南之前,一日,吳三桂正與汪士榮等謀臣們根據吳莊熊從京中飛鴿傳來的書信緊急議事時,突然密室之外傳來一片嘈雜的喧嚷。


  
只聽見一個女人的聲音在外面大喊大叫:「你反了,連我都不叫進去!」

還沒等吳三桂弄清怎麼回事,就聽「啪」的一記清脆的耳光——福晉張氏旋風般地闖進密室來,後面兩名親兵緊跟前衝了進來,卻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吳三桂把手一擺,兩名親兵退了出去,還沒等吳三桂開口問張氏究竟為什麼,她就一把抓住了吳三桂的衣襟罵道:「你這個老瘋頭子,三輩子不得好死的倒路屍,又在這裡操什麼禍滅九族的心?」

吳三桂把火壓了壓道:「亂來……你都說些什麼呀!有什麼話回到後宮再說也不為遲,你還是先回去吧!」

張氏根本就沒把吳三桂的話放在眼裡,她用目光搜尋着,劈手奪過剛剛傳到汪士榮手中的信,草草地看了幾行,大哭道:「你還說沒有,你說這是什麼?為什麼不叫我看?你說……」哭着又打又抓。

「你住手!”吳三桂臉色鐵青,他本就心煩意亂,又見這黃臉婆子又來攪擾,不由勃然大怒,順手甩了張氏一個趔趄道:“沒有天哪有地,沒有父何來子?我要圖謀大事,你一個婦人懂得什麼!」

站在一旁的汪士榮,胡國柱等人見此情形,都愣在那裡,都不知該如何解勸。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