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吳三桂 - 126 / 413
古典小說類 / 三月 / 本書目錄
  

吳三桂

第126頁 / 共413頁。

 大小:

 第126頁

朗讀:

那眼光似兩把利劍,直射楊郭二人,兩人見此眼光不覺一顫,有點寒氣襲人。

他們一直對多爾袞的動作神態是非常注意的:看書信時那緊蹙的眉,那迅速上下移動的眼,以及看完書信的目光告訴他們:多爾袞對於書中所言是有疑慮的,當然對他們剛纔的話也是如此。


  

多爾袞確實有些疑慮。

在聽完兩位來使的報告,看完書信後,在他的腦中浮現出了吳三桂手持大刀,肩背弓箭,左右揮舞,直闖清軍大營的形像。他揮刀奮進,視干軍萬馬于不顧,刀光閃處,清軍紛紛倒下。

這條遼東漢子的形像實在令他難以忘懷。

他又不能不想到皇兄皇太極花費那麼多的心血勸吳三桂投降,他都拒絶了。

這位自少年時起就與滿洲鐵騎交鋒的將軍,現在要與清軍「借兵」卻不講投降,真意究竟何在呢?

多爾袞立即召集將領深深商議。

對於吳三桂的「借兵不降清」,清軍將領多想不通。

多羅郡王多鐸大聲說道:

「吳三桂不降就不向他借兵!我大清所向無敵,不靠他吳三桂照樣取中原!」

洪承疇此時起身說道:

「以臣之見,我軍應答應吳三桂『借兵講和』的條件!」

多爾袞非常欣賞這位明朝的降將,自打洪承疇降清以來,一直忠心清,且多有奇謀妙計,每在多爾袞為難之時,這位謀士總能在身邊有高見獻出。今天洪承疇再次獻計,多爾袞點點頭。

洪承疇繼續說:

「這樣,一可借吳三桂之手滅李自成,二可使山海關大道暢通。至于吳三桂本身的事,容後再徐圖之。而我軍當前之主要任務是先滅李自成,一統中原!」

「另外,我軍表面上答應吳三桂,但仍可直進山海關,無需按他的計劃那樣取道蒙古,入取中原。」範文程補充道。

兩人一席話,多爾袞頗為欣賞。

「好,就依二位將軍之見,同意與吳三桂『借兵』,但我也不放棄說降的機會。」

說完,多爾袞立即親自作書回覆:

予聞流寇攻陷京師,明主慘之,不勝髮指。因此率仁義之師,沉舟破釜,誓不返旌。期必滅賊,出民于水火。

及平西伯遺使致書,深為喜悅,遂統兵前進。伯思報主恩,與流賊不共戴天,誠忠臣之義。

伯雖昔宋遼世與我為敵,今勿因前故,尚多疑慮。昔管仲射桓公中鈎,後桓公用為仲父,以成霸業。

今伯若率眾來歸,必封以故土,晉為藩王,一則國仇得報,一則身家可保,世世子孫,長享富貴,如山河之永。

書畢,又複審一遍,覺得詞已達意。於是召來學士詹霸說道:

「詹學士,本王今派你隨楊郭二將去山海關將這封信交給吳三桂。出使期間,你可與吳三桂多周旋幾日,並暗示我大清招降之意,你必須如此這般應付。」

多爾袞反覆叮嚀了一番,詹霸點頭說道:

「請王爺放心,王爺囑託,臣自當銘刻於心,臣定不辜負王爺苦心。」

多爾袞隨即召來兩使,言明清方之意。

楊郭二將非常高興,以為此行大功告成,多爾袞又令詹霸即日整裝待發。

這樣,詹霸與楊坤、郭雲龍二將連夜向山海關馳行。

當他們走後,多爾袞並未按照吳三桂為他指定的行軍路線繼續繞道蒙古入中協、西協,而是按照適纔眾將會議的決定,下令全軍向山海關進發。

在多爾袞自翁後轉而向山海關進發時,山海關的吳三桂此時卻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自從他下決心請清兵之後,他在一直擔心因與清方積仇太深而對方根本不予理睬,甚至反而向山海關逼近,如此則可能使他覆滅于山海關。

派出的兩位副將已經數日,未見任何消息,吳三桂甚至擔心清方連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定規也不顧,他怎能不着急,不擔心呢!

方獻廷,胡守亮本是借兵的動議者,見到主將左右為難的樣子,也覺不安,萬一借兵不成反釀大禍,全軍性命與此關係極大。若有差錯,他們咎責難逃。因此他們也坐臥不寧。雖然他們極力勸主將放寬心,好消息不久即會傳來,可是他們自己卻無寬心可放,總怕壞消息到來。


  
就在總兵府各帥將急得難以忍受時,楊坤、郭雲龍同一個滿裝的官吏輕騎回關而來。

吳三桂立刻將他們傳到帥府內。

詹霸與吳三桂見完禮後,即拿出多爾袞的書信。

吳三桂急不可待地拆開多爾袞的書信飛速看完,然後又交給身邊的方獻廷、胡守亮傳閲。

方、胡二人看後相對點頭,此時吳三桂心中亦有數。

這封信雖然沒有正面回答借兵與否,但一則仍以「平西伯」的大明封號稱他,並讚揚他的忠義;二則亦明確表示吳滅李自成的志向是對的;三則勸吳消除疑慮,正面降清,並許以藩王之封……

這說明大計基本已定,只是「借兵」的形式如何出現尚未具體約定。

吳三桂立即召集將領與謀士的秘密會議,嚴密封鎖了城外唐通大營。

會議在吳三桂的主持下開始了。

郭雲龍作為出使清方的人,對清方有所瞭解,為了給大家議決對策提供參考,他首先詳細地講述了出使的情況。從軍中大帳到騎卒裝備,從多爾袞到洪承疇、範文程,盡其所知,一一述及。

然後,吳三桂又說明了多爾袞書信的意思,大家才開始議定。

方獻廷獻計道:

「既然清方派使者回訪,說明清方有些誠意,加之有對付李自成的共同願望,聯軍是有條件的,為今之計,應儘快消其疑慮,促其迅速進軍。」

「方將軍所言極是。」吳三桂笑道。

正在此時,意外的情況使他們不得不調整對策。

一名探報來報:

「啟稟元帥,清軍已改變原行軍路線,向山海關而來。」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