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洪秀全演義 - 135 / 188
古典小說類 / 黃小配 / 本書目錄
  

洪秀全演義

第135頁 / 共188頁。

 大小:

 第135頁

朗讀:

原來鮑超平日治兵極嚴,惟一經得了城池,即縱兵三日:此三日內無論軍士如何搶掠姦淫,皆不過問。故各處人民,以霆軍不勝為幸。惟他的軍士只望得勝後,可以淫掠,故遇戰無不奮勇。當時霆軍既抵撫州,乃大集諸將分令:時部將宋國水、婁雲慶、唐仁廉、王衍慶、孫開華、蘇文彪、段福、譚勝達等,皆在帳中。

鮑超乃令諸將:各統二千五百人,分為八路;自統中軍萬人,準備迎頭大戰。不論如何,有進無退。又令江忠義、江忠浚兩路為左右翼,使一面助戰,一面分防掩襲。分撥即定,向許灣進攻。


  

鮑超乃脫下烏靴,足登草履,用紅錦制兩面小旗,旗上各書鮑超二字,以示聲勢。

那日黎明,即分道同進。兩軍相近,便槍聲齊發。時李世賢一軍亦工力悉敵,兩軍喊殺連天,自辰至午,未分勝負。兩軍死傷極眾。

李世賢見戰鮑超不下,忽引軍移左而出,單攻江忠義,進勢極猛。江忠義措手不及,軍勢大挫。李世賢乘勢迫之。江忠義已望後而退。

鮑超軍以為右軍已敗,戰力頓怯,軍中已有些紛亂。忽然聽王陳炳文復乘勢猛搗段福一軍。那段福臂上中了一顆流彈,墜下馬來,軍中以為段福已死,一時大亂。同時鮑軍各路皆以驚疑之故,軍勢稍卻。侍王李世賢下令道:「吾軍已勝矣,速宜猛進。」於是太平兵馬一齊擁進。李世賢復捨去江忠義一軍,轉疾趨鮑超中營夾擊。鮑軍死傷不計其數。

鮑超大怒,立令江忠浚以左軍掩擊李世賢後路;復親自擂鼓,令左右軍掌旗官,各拔兩面錦旗,衝前而進。鮑超在馬上擂鼓直前。並下令退後者斬。時部將王衍慶、唐仁廉兩軍,正湊近鮑超。那鮑超又傳令王、唐二將道:「此戰若敗,非死二萬人不了。退而必死,不如進求不死。諸君可憐鮑某從軍七八年,未嘗少挫,今若喪于此地,諸君亦損威名也!」唐仁廉、王衍慶聽罷,雄心大發,立殺退後軍士兩名,大呼道:「三軍進則可以求生;退則反以尋死矣。」說罷,唐、王二將,先馳馬獨進,諸軍乃一齊繼後。

時李世賢見戰事得手,又時以夕陽將下,以為若持兩句鐘,霆軍必大敗,即不敗亦退;退而乘之,當獲全勝。方令軍士且追且戰。忽見清兵回擊,聲勢尤猛。只見鮑超居中,工衍慶在左,唐仁廉在右,一字兒率軍撲回。

隨後婁雲慶、宋國永、蘇文彪、孫開華亦徐進。江忠義、江忠浚兩軍亦夾輔回戰,只有段福因傷重不能督兵。鮑超乃令段福先回,自行兼統段福一軍,同時大進。侍王李世賢,亦知此戰關係重大,乃併力堅持。

故兩軍又復喊殺連天。兩軍戰法俱亂,惟相逼近,互相撲殺,不料聽王陳炳文以為擒賊擒王,若結果了鮑超,即萬事俱了。乃引軍欲橫衝清軍中營,單攻鮑超。不料反為衍慶•截擊。

槍聲響處,陳炳文先落馬而死。李世賢肩上同時又中了一顆流彈,几乎墜馬。由是鼓聲頓歇,太平兵大亂。時已日落,清兵仍乘時猛擊。

萬槍齊發,太平兵遂不能支持,乃大敗而退。這一場大戰,管教:壁壘連營,幾番戰績崇朝喪;屍骸遍野,一將功成萬骨枯。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四十三回


  

 金陵城大開男女科 李秀成義葬王巡撫

話說侍王李世賢、聽王陳炳文,正與鮑超鏖戰,軍事方自得手,忽然陳炳文斃于王衍慶槍下,李世賢又已受傷,遂為鮑超所乘,因此大敗。李世賢只得策馬望北而逃。自恃天將入夜,敵人不久收軍。但鮑超比不得他人,只是好鬥,今乘我兵敗,必然窮追。

乃心生一計:今大軍北還,自與寧王張學明分東北及西北而遁,果然鮑超亦分兵追逐,沿途發槍,死傷極眾。誰想李世賢一面逃走,一面分留人馬,擇樹林山嶺埋伏。待鮑軍追近,以橫槍擊之,鮑軍頗受重傷。部將唐仁廉乃請諸鮑超,以窮寇莫追,且夜裡不便進兵,鮑超乃傳令收軍。

計此一場大戰,追殺二十里,兩軍死傷遍地,太平將獎王陶金曾一路,為王衍慶及孫開華所逼,乃率本部萬人投降。其餘陳炳文戰役,李世賢受傷,黃衣紅衣將領,死去五十餘名,除陶金曾一路投降之外,軍士死傷仍不下萬餘人。至于清兵一方則段福因傷重致斃,蘇文彪亦被重傷,婁雲慶、宋國永、譚勝達各受微傷。其餘將校,亦死傷數十名;軍士死傷八千餘人。一場惡戰,壘屍十餘裡,沿山遍野,皆為血水流注。鮑超收軍後,調諸將道:「此次獲勝,實是天幸!自辰至午,幾為李世賢所困,幸能以死力持之耳。然若非王衍慶一軍,先斃陳炳文,以亂其軍心,其勝負仍未可知也。」乃錄王衍慶為首功。

並道:「今李世賢既退,必回靠九江:將左連瑞昌,右連湖口,以阻我北進。李世賢誠為勁敵,吾此後亦不能輕視之矣。且彼回九江,尚有林啟榮相助,攻之尤非易事。今惟收復各郡,再商行止耳。」時自李世賢退後,所有樂平、景德、饒州、鄱陽,俱不復守,鮑超乃乘機收復各郡縣,即向各路報告捷音。稍休士馬,然後再圖進戰,不在話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