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洪秀全演義》五十四回,為未完稿的刊本,三十八萬五千字。
黃小配
1873-1913又名世仲、世次郎,筆名黃帝苗裔
一署黃帝嫡裔,廣東番禺人。他是早期同盟會員,辛亥革命前,在香港和廣東宣傳革命,主編過同盟會的報紙《中國日報》。辛亥革命後,任廣東民團局局長。
1913年,被陳炯明殺害。
他以小說鼓吹民主革命,有《宦海升沉錄》
又名《袁世凱》二十二回,《廿載繁華夢》四十四回,《大馬扁》十六回,《洪秀全演義》五十四回未竟。
《洪秀全演義》這部小說是集太平天國的史料、傳聞寫成的章回曆史小說。所寫人物都是真人,事實也有實據;有的章回,還特意註明了所據材料或人物傳略;有些重要檄文、書信、詩文、碑記也全文照錄,不易一字。所以小說既以史料的可靠為支撐,又以情節的生動來吸引讀者,寫得波瀾壯闊,人物眾多,史事詳實,樹立了洪秀全及錢江等正面形象。對於洪秀全其人,不是一味的拔高,而是歌頌與慨嘆並有,從敘事的筆墨中時有作者的微言,但彼時那些污衊洪秀全的荒謬傳聞資料卻一概不取,真正致力於把人物放在一定的歷史環境和心態矛盾之中來寫,反映歷史的真實,給讀者以歷史的真實感和藝術的動態感。
即使寫到清朝的一些官員,也不一概貶斥,對其正直、愛民的,也不乏褒語。褒貶人物,剖析史事,顯出作者卓越的史識。
第一回
花縣城豪傑誕生 小山頭英雄聚首
詩曰:
金田崛起奮同仇,嘆息英雄志未酬;又見腥膻渺無際,秦淮嗚咽水空流。
哀哀同種血痕鮮,人自功成國可憐;莫向金陵閃眺望,舊時明月冷如煙。
這兩首七絶,是近時一個志士名叫志攘的所作。為慨太平夭國十四年基業,成而覆敗,得而復喪,憑今弔古,不勝故國之悲。玩其詞氣,大有歸罪曾、左的意思。其實興亡成敗,大半都是自己造出來的:假使定都金陵而後,君臣一德,上下一心;楊、韋不亂,達開不走;外和歐、美,內掠幽、燕,就有一百個曾國藩、左宗棠,有什麼用呢?不然,洪王初起時光,信用未孚,軍械不足,三五千的保良軍,怎麼倒能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把清國人馬,殺得一敗如灰?到後來地大人眾,糧足兵精,倒反覆亡了呢?所以在下斷定太平天國的亡,不幹曾、左,都是太平天國自己亡掉的。
看官不信,且聽在下道來:話說中國自大明崇禎十七年,被滿清並掉之後,漢族人民,時時圖謀恢復:像雲南的吳三桂,武昌的夏逢龍,昆明的李天極,台灣的朱一貴,衰州的王倫,甘肅的張阿渾,四川的王三槐,河南的李文成,永州的趙金龍等,眾多豪傑,差不多沒一年不亂。無奈人心思漢,天命祚清,西起東滅,終沒有成過一回事。直到清宣宗道光未年,佞幸專權,朝多失政,水深火熱,百姓苦不堪言,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廣西地方,才崛起一位非常大豪傑,做出一番動地驚天大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