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稿 中 - 457 / 530
歷史類 / 趙爾巽等 / 本書目錄
  

清史稿 中

第457頁 / 共530頁。

 大小:

 第457頁

朗讀:

桂林復督兵攻達烏東岸山梁,參將薛琮戰沒,琮驍將,深入糧盡。桂林既失期不會師,又不以時遣援,軍盡覆,疏請治罪,述戰狀不敢盡。元俊與散秩大臣阿爾泰劾其虛誑,並言桂林在卡丫建屋宇以居,迫屬僚供應,與副都統鐵保、提督汪騰龍等終日酣飲,諸將罕得見;密令騰龍畀總兵王萬邦白金五百,贖被掠官兵,希圖掩飾。上奪桂林職,命額駙、尚書、公福隆安馳往按治,尋奏所劾皆虛,惟官兵傷損不即察奏屬實;至贖被掠官兵,乃在軍戶部郎中汪承霈聞巴旺、布拉克底土兵歸失道,官兵告桂林,發白金五百交騰龍備賞,事為元俊搆陷,請分別治罪。上以桂林在軍日親曲糵,止圖安逸,不能與士卒同甘苦,致北山梁傷損多兵,不得為無罪,命戍伊犁。三十八年七月,予三等侍衛銜,仍詣軍前督糧運。四十年,授頭等侍衛。尋授四川提督,遷兩廣總督。卒,加太子太保銜,謚壯敏。

溫福,字履綏,費莫氏,滿洲鑲紅旗人,文華殿大學士溫達孫也。自繙譯舉人授兵部筆帖式。乾隆初,累遷戶部郎中。外擢湖南布政使,歷四年;移貴州布政使,亦四年。坐平遠民閧訟庭、按治草率,奪職,戍烏里雅蘇台。二十三年,起內閣侍讀學士。從定邊將軍兆惠討霍集占,戰葉爾羌,槍傷顴。擢內閣學士,遷倉場侍郎,予雲騎尉世職。外授福建巡撫,內遷吏部侍郎、軍機處行走,進理籓院尚書。


  

三十六年,師征金川,授定邊右副將軍,以侍郎桂林佐之,共討賊。溫福自汶川出西路,桂林自打箭爐出南路。時小金川頭人澤旺子僧格桑割地乞援於大金川頭人索諾木,索諾木潛遣兵助之。上命先剿小金川,且勿聲大金川罪。溫福至打箭爐,分兵三道入:溫福出巴朗拉,提督董天弼自甲金達援達木巴宗,總督阿爾泰自約咱攻僧格桑。十一月,擢武英殿大學士。十二月,至巴朗拉,戰三晝夜,賊敗去。三十七年正月,取達木巴宗。進攻斯底葉安,而分軍出別斯滿、瑪爾瓦爾濟,兩路夾擊,進克資哩。再進克東瑪,再進克路頂宗及喀木色爾,取諸碉寨。再進得博爾根山梁,並攻克得瑪覺烏寨落,攻公雅山。十二月,授定邊將軍,以阿桂、豐升額副之。進克明郭宗,再進克底木達。底木達者,僧格桑父澤旺所居寨也。師至,俘澤旺,檻致京師,誅於市,而僧格桑奔大金川。溫福檄索諾木令縛獻僧格桑,不應。

上將進討大金川,溫福等疏言:「前此張廣泗征金川,十路、七路分合不常,實祗有六路,皆以抵勒烏圍、噶爾依為主。一為卡撒正路,自美諾至噶爾依,約五程,為傅恆進兵路;一為丹壩,自維州橋經番地抵勒烏圍,約二十餘程,中有穆津岡天險,為嶽鍾琪進兵路;一地名僧格桑,自美諾抵噶爾依,六七程,即總兵馬良柱所行路;一為革布希咱,一為馬爾邦,皆距噶爾依六七程,險狹難行;一為綽斯甲布寨至勒烏圍三程,至噶爾依亦三程,均隔大河,碉寨林立,難攻。此外又有俄坡一路,從綽斯甲布寨至勒烏圍,僅二程,路較平。今當由卡撒正路進兵,其俄坡一路,既有綽斯甲布土司原出兵復其侵地,可為犄角。其餘各路,分兵牽制,使不能兼顧。」於是溫福自功噶爾拉入,阿桂自當噶爾拉入,豐升額自綽斯甲布入。溫福性剛愎,不廣咨方略,惟襲訥親、張廣泗故事,以碉卡攻碉卡,修築千計。所將兵二萬餘,強半散在各碉卡。每逾數日當奏事,即督兵攻碉。士卒多傷亡,咨怨無鬥志。溫福日置酒高會,參贊伍岱嘆曰:「焉有為帥若此而能制勝者?」因密疏聞上,溫福亦疏劾伍岱。上命豐升額及額駙色布騰巴勒珠爾按治。溫福又言色布騰巴勒珠爾朋比傾陷,上為奪伍岱職,令色布騰巴勒珠爾逮詣熱河行在,獄成,戍伍岱伊犁。

三十八年春,溫福師至功噶爾拉,賊阻險,不得進,別取道攻昔嶺,駐軍木果木;令提督董天弼分軍屯底木達。木果木、底木達皆故小金川地,索諾木陰使小金川頭人煽諸降番使復叛。諸降番以師久頓不進,遂蜂起應之。先攻底木達,天弼死之,次劫糧台,潛襲木果木。溫福不嚴備山後要隘,賊突薄大營,奪砲局,斷汲道。時大營兵尚萬餘,運糧役數千,爭避入大營,溫福堅閉壘門不納,轟而潰,聲如壞堤,於是軍心益震。賊四面蹂入,溫福中槍死,各卡兵望風潰散。參贊海蘭察聞警赴援,殿餘兵自間道出。小金川地盡陷。上初聞溫福死,詔予一等伯爵,世襲罔替,祀昭忠祠。既,劉秉恬、海蘭察、富勒渾各疏言溫福僨事狀,命奪伯爵,予三等輕車都尉世職。四十一年,命並罷之。子勒保、永保,皆有傳。

論曰:金川再亂,開泰、阿爾泰皆主以番攻番,遲回坐誤。桂林有宋元俊不能用,反齮齕之,擁兵不進。阿爾泰與元俊劾桂林,此其意以軍國為重,不屑屑阿貴近、疏卑遠,宜若可成功,乃坐蜚語敗。溫福鋭進,似勝開泰輩,乃又剛愎,有董天弼不能用,予兵至少,令僻處軍後,卒致僨潰,徒以身殉,豈不惜哉? 列傳一百十四

劉藻 楊應琚 子重英 蘇爾相 明瑞

劉藻,字素存,山東菏澤人。初名玉麟,以舉人授觀城教諭,乾隆元年,薦舉博學鴻詞,試一等,授檢討,更名。累遷左僉都禦史。圓明園工興,疏言:「園工不過少加補葺,視前代飾台榭之觀者度越何啻萬萬?臣愚以為奢靡之漸,不可稍開。乞皇上慎始慮終,為天地惜物力,為國家培元氣,來歲諸工酌量停減。」上嘉納。遷通政使。六年,擢內閣學士。督江蘇學政。尋以高郵諸生求賑而閧,左授宗人府府丞。藻居揚州候代,有吳之黼者,以文求教,藻行,饋糟魚,受之,中途發視,得白金四百,藻畀兩淮運使硃續晫還之黼。上聞,諭曰:「如此方不愧四知!」旋乞養歸。孝賢皇後及長皇子定安親王喪,藻詣闕入見。會大學士張廷玉乞歸失上指,因獎藻,謂其知君臣休戚相關大義,以媿廷玉,加藻內閣學士銜,賜人葠二斤,命歸養母。母喪終,二十一年,授陝西布政使。

二十二年,擢雲南巡撫。加太子少保,兼領貴州巡撫。二十九年,例行大計,巡撫圖爾炳阿未至,藻疏請先期舉行,上嘉之,旋授雲貴總督。三十年,疏言:「年來木梳野匪與緬甸所屬木邦構釁,又與耿馬土司毗連。自木邦至滾弄江,應設卡防守,請於各土司就近派撥。」詔如所請。


  
三十一年,移湖廣總督,未行,尋奏:「副將趙宏榜等赴孟連、耿馬剿逐莽匪,鎮臣烏爾登額赴滾弄江口。臣於普洱、思茅各隘調度。」又奏言:「由小猛侖進攻九龍江、橄欖壩諸寨,多斬獲。惟參將何瓊詔、遊擊明浩派赴整控江防禦,冒昧渡江,遇賊敗沒。」尋奏瓊詔等未死,請治貪功輕進之罪,上以「瓊詔、明浩等遇賊敗逃,又復妄言敗沒。此法所難宥,藻反稱冒昧貪功輕進,何憒憒乃爾」?詔言:「藻本書生,軍行機宜,非其所習,朕不責以所不能。至調度賞罰,並可力為籌辦,乃舛謬若此,豈堪復勝總督之任?」因左授湖北巡撫,命楊應琚往代。復諭:「應琚未至,藻當實力經理。若自以為五日京兆,致誤事機,必重治其罪!」部議奪職,留雲南效力。藻聞上怒,惶迫自殺,巡撫常鈞疏報。上令應琚至普洱,為求醫治療,傷平,傳旨逮問。常鈞旋奏藻死,上復詔責其張皇畏葸,旅襯歸葬,不得聽其家立碑書歷官事實。

三十二年,巡撫鄂寧奏言:「緬甸本莽瑞體之後。乾隆十八年,木梳頭目甕籍牙逐其酋莽打喇而自立。夷人遂呼緬甸為木梳,或呼緬,或呼莽,非二種也。」

楊應琚,字佩之,漢軍正白旗人,廣東巡撫文乾子。應琚起家任子。乾隆初,自員外郎出為河東道,調西寧道。巡撫黃廷桂薦其才,高宗曰:「若能進於誠而擴充之,正未可量也。」累遷至兩廣總督。先後疏請練水師,籌軍食,修灕水、陡河堤壩,貯柳、桂、慶、梧餘鹽,皆如所請行。暹羅貢使毆傷通事,其國王鞫實,擬罰鍰,遣使牒禮部。應琚曰:「屬國陪臣無上交。」好語諭遣之,稱旨。二十二年,移閩浙總督。二十三年,加太子太保。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