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稿 中 - 389 / 530
歷史類 / 趙爾巽等 / 本書目錄
  

清史稿 中

第389頁 / 共530頁。

 大小:

 第389頁

朗讀:

子同書,舉人,賜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讀;敦書,官至兵部右侍郎。

論曰:福敏以謹厚為高宗師。世倌、貽直立朝有風節,雖坐譴,皆近私,大德不逾,卒不以相掩。阿克敦惇大而清介。嘉淦諤諤,陳善閉邪,一朝推名疏。詩正論八旗當行邊屯,綠營當停募補,掌國計雖歲有餘,惓惓惟懼不足,其慮遠矣。 列傳九十一


  

張照 甘汝來 陳★華 王安國 劉吳龍 楊汝穀 張泰開

秦蕙田 彭啟豐 夢麟

張照,字得天,江南婁縣人。康熙四十八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南書房行走。雍正初,累遷侍講學士。聖祖訓士民二十四條,世宗為之註,題曰聖諭廣訓,照疏請下學官,令學童誦習。復三遷刑部侍郎。十一年,授左都禦史,遷刑部尚書,疏請更定律例數事。

大學士鄂爾泰初為雲貴總督,定亂苗,稍收其地,置流官。既而苗復叛,揚威將軍哈元生、副將軍董芳討之,不以時定。上責鄂爾泰措置不當,照素忤鄂爾泰,因請行。十三年五月,上命照為撫定苗疆大臣。照至貴州,議劃施秉以上為上遊,用雲南、貴州兵,專屬元生;以下為下遊,用湖廣、廣東兵,專屬芳:令諸軍互易地就所劃。元生、芳遂議村落道路皆別上下界,文移辨難。照致書元生等,令劾鄂爾泰。會高宗即位,召照還,以湖廣總督張廣泗往代。上怒照挾私誤軍興,廣泗復劾照謬妄,元生等並發照致書令劾鄂爾泰事,遂奪職逮下獄。乾隆元年,廷議當斬,上特命免死釋出獄,令在武英殿修書處行走。

二年,起內閣學士,南書房行走。五年,復授刑部侍郎。照言:「律例新有更定,校刻頒行諸行省,期以一年。舊輕新重者,待新書至日遵行,不必駁改;舊重新輕者,刑部即引新書更正。庶一年內薄海內外早被恩光。」特旨允行。上以朝會樂章句讀不協節奏,慮壇廟樂章亦復如是,命莊親王允祿及照遵聖祖所定律呂正義,考察原委。尋合疏言:「律呂正義編摩未備,請續纂後編。壇廟朝會樂章,考定宮商字譜,備載於篇,使律呂克諧,尋考易曉。民間俗樂,亦宜一體釐正。」下部議行。七年,疏請矜恤軍流罪人妻孥,罪人發各邊鎮給旗丁為奴,其在籍子孫到配所省視,旗丁不得並沒為奴。

尋擢刑部尚書,兼領樂部。民間貸錢徵息,子母互相權,謂之「印子錢」。雍正間,八旗佐領等有以印子錢朘所部旗丁者,世宗諭禁革。都統李禧因請貸錢者得自陳,免其償,並治貸者罪。至是,照言印子錢宜禁,如止重利放債,依違禁取利本律治罪,禧所議宜罷不用,從之。九年十二月,父匯卒於家,照方有疾,十年正月,奔喪,上勉令節哀,毋致毀瘠。至徐州,卒,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謚文敏。

照敏於學,富文藻,尤工書。其以苗疆得罪,高宗知照為鄂爾泰所惡,不欲深罪照,滋門戶恩怨。重惜照才,復顯用。及照卒,見照獄中所題白雲亭詩意怨望,又指照集憤嫉語,諭諸大臣以照已死不追罪。後數年,一統志奏進,錄國朝松江府人物不及照,上覆命補入,謂:「照雖不醇,而資學明敏,書法精工,為海內所共推,瑕瑜不掩,其文采風流不當泯沒也。」

甘汝來,字耕道,江西奉新人。康熙五十二年進士,以教習授知縣,補直隷淶水知縣。淶水旗丁與民雜居,汝來至,請罷雜派,以火耗補之。禁莊田無故增租易佃。旗丁例不得行笞,汝來請以柳梃約束。三等侍衛畢裡克調鷹至淶水,居民家,仆捶民幾斃,訴於汝來。畢裡克率其仆閧於縣庭,汝來逮畢裡克,械其仆於獄。事聞,下刑部議,奪汝來職,畢裡克罰俸,聖祖命奪畢裡克職,汝來無罪。汝來自是負循吏名。移知新安縣,鑿白楊澱堤,溉田數千頃。又移知雄縣,懲奸吏,復請罷雜派。雍正初,授吏部主事,擢廣西太平府知府,三遷至廣西巡撫。五年,遷都察院左副都禦史。

汝來為按察使時,李紱為巡撫,奉議州土司羅文剛糾眾阻塘汛,吏請兵捕治,紱與汝來持不許。事聞,世宗命紱、汝來如廣西捕文剛。廣西巡撫韓良輔如雲南,與總督鄂爾泰計事,上令汝來署巡撫。泗城府土司岑映宸所部民相仇,汝來與鄂爾泰、良輔、紱設謀縶映宸,隷其土流官。汝來請於鎮安土府置學官,上以非苗疆急務,責其沽名。又以汝來謝恩疏言曲賜寬容,上詰之曰:「人君持國法,當行直道,曲則不直,汝來語何意?」召還京。六年,良輔獲文剛,汝來坐疏縱奪職,在鹹安宮官學行走。山東巡撫費金吾議濬濟寧、嘉祥、沛縣等處水道,命汝來效力。九年,起直隷霸昌道。丁母憂,令在任守制。

再遷禮部侍郎。高宗即位,議行三年喪,諮於諸大臣,汝來曰:「三年之喪,無貴賤,一也。皇上法堯、舜之道,宜行周、孔之禮,立萬年彞倫之極。」或言二十七月中朝祭大典若有所妨,汝來曰:「墨縗視事,越紼以祭,禮固言之,夫何疑?」乃考載籍,上儀制,援古證今,具有條理。


  
遷兵部尚書,疏言:「廣東海濱微露灘形,民間謂之‘水坦’。漸生青草,謂之‘草坦’。徐成耕壤,謂之‘沙坦’。坦初見,沿海民報圍築者,當先令立標定四至,毋於圍築後爭控。民有田十頃以上,毋許圍築,以杜豪占。即貧民圍築,限五頃。其出工本牛種助他人圍築量取租息者,聽。陸地開墾例六年升科,海田浮脃,當寬至十年。潮大至坦沒,蠲一歲糧。圍毀則免升科原額。」疏入,敕廣東督撫議行。復疏言:「海濱居民單桅船采捕魚蝦,例不輸稅。近聞各海關監督與雙桅船同令領牌納鈔,又閩、廣間貧民有置{多}取魚者,有就埠育鴨者,吏或按{多}按埠私徵稅,請通行嚴禁。」從之。乾隆三年,調吏部尚書,仍兼領兵部,加太子少保。

四年七月,汝來方詣廨治事,疾作,遂卒。大學士訥親領吏部,與共治事,親送其喪還第。至門,訥親先入,嫗縫衣於庭,納親謂曰:「傳語夫人,尚書暴薨於廨矣!」嫗愕曰:「汝誰也?」訥親具以告,嫗汪然而泣,始知即汝來妻也。訥親因問有餘貲否,嫗曰:「有。」持囊出所餘俸金,訥親為感泣。奏上,上獎其寒素,賜銀千兩,命吏經紀其喪,謚莊恪。

嘉慶間,汝來曾孫紹烈應順天鄉試,以懷挾得罪,仁宗猶念汝來居官持正,宥紹烈,命仍得原名應試。

陳德華,字雲倬,直隷安州人。雍正二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再遷侍讀學士。提督廣東肇高學政,旋調廣韶學政。遭母喪歸,未終制,召充一統志館副總裁官。乾隆元年,遷詹事,上書房行走,再遷刑部侍郎。四年,遷戶部尚書。七年,調兵部尚書。八年,以弟德正為陝西按察使,讞獄用酷刑,為巡撫塞楞額所劾。德正具密摺擬揭部科,為書告德華,德華沮之,未奏聞。上以德華既知德正事非是,當奏聞,乃為隱匿,非大臣體,且曰:「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朕非不知以此風天下。然君臣之倫,實在弟兄之上。」下部議奪職,命左遷兵部侍郎。十二年,以議處江西總兵高琦武備廢弛,違例邀譽,奪職。十四年,起為左副都禦史,上書房行走。以督諸皇子課怠,屢詰責奪俸。二十二年,遷工部侍郎。二十三年,遷禮部尚書。二十九年,致仕。三十六年,皇太後萬壽,詔繪九老圖,以德華入致仕九老中。四十四年,卒,年八十三。

德華性篤儉,縕袍蔬食,蕭然如寒素。立身循禮法,而不自居道學。嘗謂:「士大夫之患,莫大於近名。求以立德名,則必有迂怪不情之舉而實行荒;求以立言名,則必有異同勝負之論而正理晦;求以立功名,則必務見所長,紛更舊制。立一法反生一弊,而實行無所裨。」方為尚書時,京師富民俞民弼死,諸大臣皆往弔。上聞,察未往者,德華與焉。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