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稿 中 - 372 / 530
歷史類 / 趙爾巽等 / 本書目錄
  

清史稿 中

第372頁 / 共530頁。

 大小:

 第372頁

朗讀:

庚戌,傅爾丹師至,素圖、定壽皆會。辛亥,逐敵入穀,伏發,據高阜衝擊。傅爾丹督戰,殺敵千餘,塔爾岱、馬爾齊督兵奪西山,敵據險,師攻之不能克。壬子,傅爾丹令移軍和通呼爾哈諾爾,定壽、素圖、覺羅海蘭、常祿、西彌賴據山梁東,塔爾岱、馬爾齊據其西,承保居中,馬爾薩出其東,達福、岱豪當前,舒楞額、沙津達賴等護後。師甫移,敵力攻山梁東西二軍,定壽等奮戰。大風雨雹,師為敵所圍。傅爾丹遣兵援塔爾岱出,又令承保援定壽,日暮,圍未解。癸醜,海蘭突圍出,定壽、素圖、馬爾齊皆自殺;西彌賴令索倫兵赴援,兵潰,亦自殺。甲寅,敵環攻大營,傅爾丹督兵禦之,殺敵五百餘。科爾沁兵潰,沙津達賴奮戰入敵陣,師望見其纛,曰:「土默特兵陷賊矣!」遂大潰。乙卯,永國、海蘭、岱豪皆自殺。傅爾丹雜士伍中以出。敵大集,查弼納、巴賽、達福、馬爾薩、舒楞額皆戰死。傅爾丹率殘兵渡哈爾噶納河,敵追至,擊殺五百餘人。七月壬戌朔,還至科布多,收餘兵僅存二千餘。

方戰,科爾沁蒙古兵先敗,傅爾丹聞人言,謂先敗者土默特兵也。劾沙津達賴,論斬。歸化城土默特副都統袞布降敵,戮其孥。傅爾丹疏請罪,上諭曰:「損兵誠有罪,朕因爾等竭蹶力戰,特寬恕之。痛惻難忍,不覺淚下!解朕親束帶賜傅爾丹。爾等毋妄動,敵至能堅守,即爾等之功。科布多不能守,可還軍察罕廋爾。」傅爾丹復疏請罪,上諭曰:「輕信賊言,冒險深入,中賊詭計,是爾之罪。至不肯輕生自殺,力戰全歸,此爾能辨別輕重。事定,朕自有處置。」尋命以錫保為靖邊大將軍,傅爾丹掌振武將軍印,協辦軍務。十年七月,准噶爾侵烏遜珠勒,錫保令傅爾丹將三千人禦之,敗績。錫保疏劾,罷領侍衛內大臣、振武將軍,削公爵。十一年,錫保再疏劾傅爾丹,上察傅爾丹兵寡,原其罪,命留軍效力。


  

十三年,伊都立等侵軍餉事發,辭連傅爾丹,命侍郎海望逮詣京師下獄,並追論和通呼爾哈諾爾及烏遜珠勒失機罪,王大臣等依律擬斬。命未下,世宗崩,高宗即位,命改監候。乾隆四年,與嶽鍾琪並釋出獄。十三年,師討大金川未下,授內大臣、護軍統領,赴軍,尋命署川陝總督,與鍾琪治軍事。大學士傅恆出為經略,奏傅爾丹衰老,惟熟於管理滿洲兵,請專治營壘諸事。十四年,命為參贊。大金川師罷,授黑龍江將軍。十七年,卒,賜祭葬,謚溫慤。子兆德,襲爵;哈達哈,自有傳。

傅爾丹頎然嶽立,面微赬,美鬚髯。其為大將軍,廷玉實薦之。鍾琪嘗過其帳,見壁上刀槊森然,問:「安用此?」傅爾丹曰:「此吾所素習者,懸以勵眾。」鍾琪出曰:「為大將,不恃謀而恃勇,敗矣!」

馬爾賽,馬佳氏,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三等公圖海孫。馬爾賽,襲爵。康熙間,迭授護軍統領、鑲黃旗蒙古都統、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雍正二年,加贈圖海一等公,號曰忠達,仍以馬爾賽襲。調鑲藍旗滿洲。六年,授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八年,命與大學士張廷玉、蔣廷錫詳議軍行事宜。尋以翊贊機務,加一等阿達哈哈番世職。

九年,靖邊大將軍傅爾丹討噶爾丹策零,師敗績。授撫遠大將軍,調西路副將軍覺羅伊禮布為參贊,率師駐圖拉。馬爾賽師行,聞准噶爾將犯科布多,奏請暫駐第十五台。俄聞准噶爾兵屯科布多近處,又奏請進駐察罕廋爾;既又聞准噶爾兵至奎素,復奏請調蒙、漢兵七千人赴推河。上責馬爾賽展轉不定,命駐第十四台待命。旋命將蒙、漢兵五千人駐翁袞。上解傅爾丹靖邊大將軍印授順承郡王錫保,諭馬爾賽,蒙古諸紮薩克俱遵靖邊大將軍調遣,不得以撫遠大將軍印有所徵發。尋改授撫遠將軍,駐紮克拜達裡克。

十年秋,准噶爾大舉內犯,掠喀爾喀諸部。喀爾喀親王策棱與戰額爾德尼昭,大破之,餘眾循鄂爾昆河源走推河。錫保劄馬爾賽,令與建勛將軍達爾濟合軍截擊,喀爾喀親王丹津多爾濟亦馳報,促馬爾賽發兵。馬爾賽集諸將議,諾爾琿曰:「我等當速發兵迎截,遲且將不及。」諸將皆和之,獨都統李杕以為但當守城,馬爾賽以杕言為然。諾爾琿、博爾屯等力請,傅鼐至跪求,馬爾賽持不可。達爾濟遣使約會師,馬爾賽終不應。士卒登城見敵過,奮欲出擊,參贊胡琳、傅鼐不待馬爾賽令,將所部以出,馬爾賽乃與偕行。至博木喀拉,令欽拜將七百人逐敵,馬爾賽引還。准噶爾兵去已遠,欽拜等亦無所獲而返。胡琳、欽拜、博爾屯、諾爾琿等先後疏報,上命奪馬爾賽官爵治罪,錫保等請誅馬爾賽及杕,部議當貽誤軍機律斬。十二月,遣副都統索林赴紮克拜達裡克,斬馬爾賽。

李杕,漢軍鑲藍旗人,李國翰四世孫。降襲三等伯,累擢至廣州將軍。坐駐防兵閧巡撫官廨,逮京師論斬,上貸之,復授都統,仍令襲爵。至是,責其一言僨事,罪與馬爾賽等,奪官爵,論斬。

慶復,字瑞園,佟佳氏,滿州鑲黃旗人,佟國維第六子。雍正五年,襲一等公,授散秩大臣。遷鑾儀使,兼領武備院事。七年,授正白旗漢軍副都統。八年,遷正藍旗漢軍都統。九年,列議政大臣。十一年,授工部尚書,署刑部,調戶部。十二年,授領侍衛內大臣。十三年,高宗即位,命代平郡王福彭為定邊大將軍,出北路。乾隆元年,准噶爾乞和,罷兵。慶復請沿邊設卡倫,以侍衛或護軍一專管,喀爾喀台吉一協理;發土謝圖、賽因諾顏、紮薩克圖、車臣四部兵合三千人,歲六月集鄂爾坤出巡,九月罷歸牧:詔如所請。召還京,署吏部尚書,兼戶部,尋真除刑部。二年,授兩江總督。劾江西巡撫俞兆嶽貪鄙營私,奪官,論如律。疏言蘇、常、揚、鎮、通、泰諸屬例徵麥二萬餘石,請改徵米,從之。


  
移督雲、貴。四年,加太子少保。五年,疏言:「雲南府屬縣引南汁等六河溉田,山溪箐澗水發不常,沙石壅遏,堤埂易決。請以時修治。」上嘉之。又言:「滇、黔、粵、蜀四省接壤,瑤、苗雜處,往往爭界構訟,積案莫結。如廣西鎮安屬小鎮安土州與雲南廣南屬土目爭剝頭、者賴二村,臣令詳勘,以村入廣西境應歸廣西;而廣西又議以小鎮安土州歸雲南,畫昭陽關為界。雲南、四川於金沙江分界,雲南屬江驛、七戛、則補、晉毛諸地越在江外,兩省駐汛分防,犬牙互制,而四川又欲劃江分界。現在民、夷寧帖,應仍舊貫,不必紛更。其或田在彼境,糧在此境,當以糧從田,俾免牽混。」下軍機大臣議行。又疏言錢價日昂,請省城增十爐,臨安增五爐,發餉銀七錢三。下部議行。又分疏請開姚州鹽井,南安州屬咢嘉、大小猛光、回子門諸地招墾,濬治金沙江。

旋移督兩廣,疏劾粵海關監督鄭伍賽需索侵蝕,擬罪如律。又疏言:「瓊州四面環海,中有五指山,黎人所居。請設義學,俾子弟就學應試,別編‘黎’字,州縣額取一名。」八年,又疏言:「廣西東蘭州自雍正初改土為流,置兵二百戍守。水土毒惡,山路崎嶇,民病於運糧。請以其半改駐三旺。」均從之。

復移督川、陝。郭羅克土番處青海界上,地寒不能畜牧,屢出為「夾壩」,夾壩,華言盜也。慶復令捕其酋林噶架立誅之,番眾頂經誓奉約束。慶復令貧番三百餘戶授地課耕,歲五六月許出獵,限一次,寨限十五人。要隘設汛置兵,松潘鎮總兵歲出巡,駐阿壩。番人訟不決,詣總兵剖晰。上中下三部置土千戶一、土百戶二,種人為盜,責三土目捕治。疏聞,下軍機大臣議行。又有瞻對土司在打箭爐邊外,處萬山中,恃險肆劫,掠及台站兵,有司捕治。上瞻對土目四朗、下瞻對土目班滾匿罪人不出。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