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上東巡,過景州,廷珍迎謁,命還原銜,賜以詩,有句曰:「皇祖栽培士,於今賸幾人?」並書「林泉耆碩」榜賚之。十六年,又賜詩,予其子錫麟廕生。二十一年,復東巡,廷珍迎謁,年已將九十,又賜詩,予錫麟員外郎銜。尋卒,賜祭葬,謚文簡。
任蘭枝,字香穀,江蘇溧陽人。康熙五十二年一甲二名進士,授編修。雍正元年,命直南書房。累遷內閣學士。五年,與安南定界,偕左副都禦史杭奕祿賫詔宣諭,語詳杭奕祿傳。使還,遷兵部侍郎。命如江西按南昌總兵陳玉章侵餉。調吏部。高宗即位,命充世宗實錄總裁。擢禮部尚書,歷戶、兵、工部,復調禮部。十年,以老致仕。十一年,卒。
蔡世遠,字聞之,福建漳浦人。父璧,拔貢生,官羅源訓導,有學行,巡撫張伯行延主鼇峰書院,招世遠入使院校訂先儒遺書。
世遠,康熙四十八年進士,改庶吉士。大學士李光地以宋五子之書倡後進,得世遠,深器之。四十九年,乞假省親。五十年,遭父喪,服除,赴京師。以假逾期,於例當休致,世遠不欲以父喪自列。會上命纂性理精義,光地充總裁,薦世遠分修,書成,世遠不欲以編輯敘勞,辭歸。巡撫呂猶龍延主鼇峰書院,以正學教士。居久之,雍正元年,特召授編修,直上書房,侍諸皇子讀。尋遷侍講。四年,遷右庶子,再遷侍講學士。五年,遷少詹事,再遷內閣學士。六年,遷禮部侍郎。
七年,上將設福建觀風整俗使,諮世遠,命與同籍京朝官議之。僉謂:「福建自海疆平定後,泉、漳將吏因功驟擢通顯,子弟驕悍,無所懍畏。皇上飭官方,興民俗,上年學政程元章奏以泉、漳風俗未醇,責成巡道整飭,自此益加儆戒。但人有賢愚,士或鄙劣薄行,民又多因怒互爭,未必洗心滌慮。應請設觀風整俗使,防範化導,於風俗人心有益。」得旨允行。八年,福建總督高其倬劾世遠長子長漢違例私給船照,上以疏示世遠。世遠奏言:「臣子長漢現在京邸。此所給照,不知何人所為。但有臣官銜圖書,非臣族姓,即臣戚屬,請敕鞫治。」部議坐失察,降調。十年,特旨複原職。十二年,卒。
世遠侍諸皇子讀,講四子、五經及宋五子書,必引而近之,發言處事,所宜設誠而致行者;於諸史及他載籍,則即興亡治亂,君子小人消長,心跡異同,反覆陳列。十餘年來,寒暑無或間。十三年,高宗即位,贈禮部尚書,謚文勤。所著二希堂集,禦製序弁首。「二希」者,謂功業不敢望諸葛武侯,庶幾範希文;道德不敢望硃子,庶幾真希元。上制懷舊詩,稱為聞之蔡先生。六十年,上將歸政,釋奠於先師,禮成,推恩舊學,加贈太傅。
子長澐,諸生。乾隆三年,以學行兼優薦,發江南以知縣用。歷甘泉、石埭、句容、無錫諸縣。兩江總督德沛稱其廉明,再遷江寧知府。調廬州、松江諸府,遷四川按察使。二十七年,特擢兵部侍郎。踰年,卒。上屢念世遠舊勞,推恩其諸子,觀瀾、長汭及孫本崇皆賜舉人。
沈近思,字位山,浙江錢塘人。康熙三十九年進士。四十五年,授河南臨潁知縣。潁水經許州東入臨潁,許州孔家口下距臨潁境僅百餘步,堤屢圮,水入臨潁,害禾稼。近思請築堤,臨潁任夫十之七,士民爭輸穀。日役千三百人,人穀二升,二十日而堤成。水至不為患,歲大熟。近思立紫陽書院,教士以正學。縣西葛岡村俗最惡,近思為置塾,課村童,立書程簿,躬教督之。化行於其鄉,俗日馴。五十二年,巡撫鹿祐薦卓異,遷廣西南寧同知。病,告歸。
五十九年,以浙江巡撫硃軾薦,敕部調取引見,命監督本裕倉。浙江福建總督滿保奏請以知府揀發福建,檄署台灣知府。近思議析置數縣,道鎮彈壓,府治駐兵三千,分佈營汛,收材勇入行伍,嚴加操練,以漸移充內地各標。流民至者,必審籍貫、稽家口,方授以田土,否則悉驅過洋。議未即行,雍正元年,召授吏部文選司郎中,賜第,賚帑金四百。尋授太仆寺卿,仍兼領文選司事。二年,超授吏部侍郎,命與尚書阿爾松阿如河南按治諸生王遜等糾眾罷考,論如律。
四年,充江南鄉試考官。例以鄉試錄進呈,上嘉近思命題正大,策問發揮性理,諭獎之。時侍郎查嗣庭、舉人汪景祺以誹謗獲罪,停浙江人鄉會試。近思疏言:「浙省乃有如嗣庭、景祺者,越水增羞,吳山蒙恥!」因條列整飭風俗,約束士子,凡十事。上曰:「浙省有近思,不為習俗所移,足為越水、吳山洗其羞恥!」所陳委曲詳盡,下巡撫李衛、觀風整俗使王國棟,如議施行。五年,擢左都禦史,仍兼領吏部事。卒,命平郡王福彭往奠,加禮部尚書、太子少傅。以其子方幼,令吏部遣司官為治喪,賜祭葬,謚端恪。
近思少孤貧,為僧靈隱寺。世宗通佛理,嘗以問近思,近思對曰:「臣少年潦倒時,嘗逃於此。幸得通籍,方留心經世事以報國家。亦知皇上聖明天縱,早悟大乘,然萬幾為重,臣原皇上為堯、舜,不原皇上為釋迦。即有所記,安敢妄言以分睿慮?」上為改容。及耗羨歸公議起,上意在必行,近思獨爭之,言:「耗羨歸公,即為正項,今日正項之外加正項,他日必至耗羨之外加耗羨。臣嘗為縣令,故知其必不可行。」上一再詰之,近思陳對侃侃,雖終不用其言,亦不以為忤也。
子玉璉,世宗命地方官加意撫養成立。乾隆中,授廣西桂林同知。
雷鋐,字貫一,福建寧化人。為諸生,究心性理。庶吉士蔡世遠主鼇峰書院,從問學。雍正元年,舉於鄉。世遠時為侍郎,薦授國子監學正。十一年,成進士,改庶吉士,乞假歸。十三年,高宗即位,召來京,命直上書房。乾隆元年,散館,以病未入試,特授編修。二年,大考二等一名,賜筆、墨、硯、葛紗。同直編修餘棟以憂歸,端慧皇太子喪,入臨,上欲留之。鋐疏言:「侍學之臣,當明大義,篤人倫。使棟講書至‘宰我問三年喪’,何以出諸口?」楊名時亦諍之,事遂寢。四年,遷諭德。尋以父憂歸。九年,召來京,仍直上書房,賞額外諭德食俸。
十年,三遷通政使。上以言事者多沽直名,自規便利,詔訓飭。鋐疏言:「皇上裁成激勸,俾以古純臣為法,意至深厚。然台諫所得者名,政事所得者實。論臣子之分,不惟不可計利,並不可好名;而在朝廷樂聞讜言,不必疑其好名,並不必疑其計利。孔子稱舜大知曰隱惡揚善,則知當時進言者不皆有善無惡,惟舜隱之揚之,所以嘉言罔攸伏,成執兩用中之治。」得旨嘉獎。十四年,乞假省母。十五年,還京,命督浙江學政。十六年,上南巡,賜以詩,謂:「浙江近福建,為汝便養母也。」尋調江蘇。十八年,擢左副都禦史,仍留督學。復調浙江。杭州、嘉興災,致書巡撫周人驥議蠲賑。人驥以時已隆冬,例不得補報,難之。鋐遂疏聞,上命蠲賑。二十一年,乞養母歸。二十二年,上南巡,鋐迎謁,上書榜賜其母。二十四年,丁母憂。二十五年,鋐未終喪,卒,年六十四。
鋐和易誠篤,論學宗程、硃。督學政,以小學及陸隴其年譜教士。與方苞友,為文簡約沖夷得體要。
論曰:聖祖以硃子之學倡天下,命大學士李光地參訂性理諸書,承學之士,聞而興起。苞與光地誼在師友間,名時、蘭生、廷珍、世遠皆出光地門。煦亦佐光地修書,得受裁成於聖祖。叔琳,苞友,鋐又出世遠門,淵源有自。獨近思未與光地等遊,而學術亦無異,雍正初,與世遠、苞先後蒙特擢。壽考作人,成一時之盛,聖祖之澤遠矣。 列傳七十八
海望 三和 莽鵠立 杭奕祿 傅鼐 陳儀 劉師恕 焦祈年 李徽
王國棟 許容 蔡仕舢